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达荷美》:不仅是被盗文物归还的故事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达荷美》:不仅是被盗文物归还的故事

来源:北京日报2024-04-23 11:11

  冯新平

  《达荷美》剧照

  4月18日至26日的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映”单元汇聚了维姆·文德斯、滨口龙介、努里·比格·杰兰等著名导演的新作,更有一部纪录片备受瞩目,那就是不久前荣获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达荷美》([法]玛缇·迪欧普导演)。这部纪录片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竞相殖民非洲大陆,位于西非贝宁南部的沿海小国达荷美,成为法国的重点掠夺对象。1894年,法国仅用85名士兵就征服了达荷美,这个国家近三百年的文化和历史就此消亡,而其数千件珍贵的宝物也随即被运往巴黎。

  《达荷美》以波光粼粼的月光映照在塞纳河上的美景开场,但叙事很快偏离了巴黎的浮华与魅力,带我们进入一个黑暗与沉默的世界。在那里,一个低沉的声音为一位国王雕像所遭受的囚禁和忽视而喊冤叫屈。不仅如此,他对被贴上“26”的标签表示困惑和愤慨,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名字来进行识别。影片让文物“发声”,使它们不再是静止、沉默的展品,而是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的存在,它们的回归之旅也因此变得更为动人和深刻。昔日国王盖佐的声音经过处理,听起来像是从一座跨越世纪的巨大坟墓中传来。

  《达荷美》的迷人之处在于其将事实与虚构融合,从而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座困惑的雕像,作为这场奇幻之旅的向导,体现了一个失落于历史的灵魂对重归昔日辉煌的渴望。导演还把注意力转向协助和接收转移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看到研究人员和工人是如何小心翼翼、毫无仪式感地处理这些古老的雕像。当装载着艺术品的车队抵达贝宁的阿波美时,迪欧普灵活地在第26号文物和贝宁人的各种反应之间切换:街道上不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而且充满了崇敬之情,仿佛一位久违的英雄胜利归来。然而,迪欧普挑战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被简单划分为恶棍和英雄的传统模式。电影的后半部分将焦点转向由当地大学生主导的公开辩论,这一设计极具深意。辩论并非表面的学术讨论,而是深入探讨了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以及归还艺术品这一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性和多重意义。

  一方面,艺术品的回归确实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对被殖民历史的某种程度的纠正;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品的回归,并没有自动赋予它们在当代贝宁社会中明确的地位。学生们的交流为这一棘手话题提供了恰如其分的辩证讨论,从建议将重新获取历史文物的精力用于改善贫困贝宁人的生活上,到质疑此举背后的政治动机,再到询问为什么只归还了约7000件文物中的26件,以及将这些物品视为艺术品是否违背了它们的原始意义,重新安置这些文物是否真的会增强国家认同感。有位学生要求知道,全国的儿童是否会有钱前往这神圣的大厅观看这些文物。一位年轻女子甚至认为,这些雕像在世俗意义上是有价值的文化作品,但自己完全不相信它们真的具有神秘的力量。讨论还揭示了除简单盗窃之外更深层次的文化殖民问题。正如一位参与者所指出的,身为贝宁人却只能用法语表达对法国掠夺其国家的看法,讽刺意味显而易见。

  关于雕像回归的争议,迪欧普在电影中并非旨在描绘一个混乱无序或社会功能失调的脆弱画面。相反,她通过镜头捕捉到的能量和对每个观点的慷慨关注,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民主精神与集体建构的过程。她邀请观众与电影中的角色一同思考、辩论和感受,共同探索被盗艺术品与当代贝宁社会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观点都被尊重和呈现。通过这种方式,迪欧普成功地引发了对文化遗产、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等议题的深入讨论,从而构建了一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文化对话空间。

  在展示文物的总统府熄灯后,迪欧普将激昂的结束语赋予了盖佐。国王誓言将再次踏上大西洋“伤口的海岸”,他深沉地说道:“我是蜕变的象征,‘26’不复存在,在我心中回荡着的是无穷无尽。”这表达了国王对历史创伤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文化复兴和身份重塑的坚定信念。他代表着一种从过去殖民历史的阴影中走出来,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蜕变的决心和勇气。

  迪欧普巧妙地将殖民剥削、文化抹杀和归还斗争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被盗文物归还的故事,更是一次对身份、记忆和殖民主义持久影响的深刻探索。尽管时长仅67分钟,但这部电影却给人留下了远超其紧凑篇幅的深刻印象。迪欧普最引人注目的方面,是让文物本身也发出声音。摄像机被放置在运输它们的箱子内部,以便观众能够听到和感受到它们回家的旅程。而在一定的间隔中,我们会听到第26号文物以深沉而古老的语调,回忆它所见证的几个世纪的经历。作曲家沃利·巴达鲁和迪恩·布伦特创作的充满情感的配乐,就像那座雕像的呼唤,让这部电影的思想丰富程度堪比王国宝藏。《达荷美》是一部罕见的混合作品,既有知识上的乐趣,也有审美上的享受,在富有幻想色彩的时刻,它还顽皮、动人且迷人。(作者为文艺评论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夜迎“双十一”

  • 大理崇圣寺三塔安装避雷装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谈及人形机器人何时能从“炫技”转向应用落地,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焦继超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预期。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表示,预计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会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台的企业。
2025-11-07 09:28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目光投向脑疾病领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诊断—监测—治疗—预测”一体的大脑实时“观景”。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让神经系统“说话”,通过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和精准诊断。
2025-11-07 09:18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