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AI电影开始探寻新的观看之道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从AI电影开始探寻新的观看之道

来源:解放日报2024-05-09 10:09

  ■朱恬骅

  AI电影未来已来?

  继Sora掀起影视行业震荡以来,有影视从业者和研究者对AI电影的前景作出了乐观的反应。一份来自互联网头部企业的研究报告,将生成式AI视为图文影视内容生产的最终方案,“内容制作的成本显著降低、效率显著提高”。不过,这段本身就带有大语言模型痕迹的文字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现实状况?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稍早前的AI电影实验。早在2016年的伦敦科幻电影节上,影片Sunspring就已完成了AI“编剧”的首秀。2018年,同一团队更将“换脸”技术与文本生成、语音合成结合,在“编剧”的基础上让AI进一步承担“执导”的工作,推出了名为Zone Out的电影短片。

  然而,上述短片在推出时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并不是由于成片的水平。毕竟,由AI“编剧”和“执导”的短片尚可谓不知所云。甚至即便是宣称能够生成“连贯一致”视频片段的Sora,在画面细部上也难以经受仔细推究。因此从现实状况来看,一部分人设想的AI电影,仍与现实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尽管“技术乐观派”认为这一距离很快就将缩短乃至消灭,但在眼下谈论AI电影,一定程度上仍是某种“科幻片”式的想象。

  不过,这种想象也产生了真实的后果。在Sunspring这一类个案中,真人演员听命于AI的“编剧”,带来了一种伦理上的错乱:本应听命于人的机器,反倒成了人类的主宰。无怪乎在2023年,美国演员工会和编剧协会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罢工抗议,其核心诉求之一是拒绝加工由AI生成的大纲文本。编剧方的谈判代表、《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等诸多热映影片的剧作者约翰·奥古斯特直言:“我们希望确保这些技术是作家使用的工具,而不是用来取代作家的工具。”

  由此看来,当前AI电影呈现出别样的“虚实相依”状况:就与作品创作直接相关的技术现状而言,它是一部分人期盼的对象,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空洞名词。

  回归艺术视野

  当前关于AI电影的论争大多围绕文化生产方式与内容供给方面展开,其参与者和相关方亦多为影视行业从业者。正如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所指出的那样,观看者的视线、感知和解读,乃至与他人视线的交汇,是作品确立其艺术地位的必由之路,其重要性不亚于创作的过程。而电影革新并主宰了人们的观看方式,开始让观众的视野与电影摄制者的视野重合,引导观众的观点与摄制者的观点靠近。因此他说:“照相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观看事物的方法。他们眼中的事物逐渐有了新的含义。”在技术标榜互动性进入艺术视野以前,从广义上说,艺术中早已涉及了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性质使得每一次观看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性质,并激发观者的思考。

  AI技术的发展,有类似摄影术发明的意义。在我们有朝一日真正面对AI电影之前,那种将电影AI化、自动化的目标及其所催生的种种技术,也同样意味着应当发明一种乃至多种新的“观看之道”。以早些年热闹一时的“小冰写诗”为例:当批评家们聚焦于“小冰”这一AI系统所“写”的诗时,他们所遭遇的困难主要在于无法将AI生成的事物同一种现成的文学体裁、一种具有丰厚历史积淀的艺术形式相提并论。但是,使用“小冰”来为自己所选图片“赋诗”的网友,享受的则是一种文字游戏的乐趣,这种乐趣虽然缺乏“创作意图”“写作立意”等批评范畴的辩护,甚至可能是极为简单和浮泛的,却令使用者体验到一种在此之前未曾有过的乐趣:即时地从图片中得到一些带有现代诗歌风格的文字描述,从中还原出AI系统试图“模仿”的某位诗人的形象,并使之跨越时空与当下的使用者产生联系。这样的乐趣或许并不属于诗,而是属于某种尚未有确切名称的文化事项。然而,这不妨碍人们直观地用“AI诗歌”作为它的暂定名。

  在同样的意义上,当前有关AI电影(甚至也包括AI绘画)的争论,其与影视(或绘画)的关联,可能也与AI诗歌之于诗歌类似。这一名称提示了它从先前艺术形式中汲取的某些养分,但遮蔽了它与电影、绘画、诗歌所具有的本质不同,以至于这些AI艺术具有比表面差异更多的相同之处:那种允许即时交互的、游戏式的审美体验,它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并不在于所给出的文本或视频,而在于其中所包含和暗指的前人佳作。

  AI电影所意指的事物,将有多少是属于电影的,人们当下还难以断定。而在它们面前,观众所能采取的一种观看之道,想来应该在于将那些经过二次转码与重新组织的素材还原出本来的样貌,在于辨别和探究这种转码和组织的逻辑和意图。后者既由操作者的使用方式决定(如输入的原始数据),亦由技术的设计者参与而使之蕴含于AI系统的每一次运作之中。

  更宽泛的人工智能观

  进入当代,艺术常被视为是一种社会参与的练习。如果AI电影的破局之道在于观众观看方式上的变化,那么作为一种“练习”,它所指向的则是社会层面上人们如何对待AI及其产物的态度,即一种AI观。

  毋庸讳言,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并不完全是一个技能问题。正如技术哲学学者芬伯格所指出的,人工智能的流行之所以令人不安,在于它“赋予了计算机以人类的形象,从而反过来使人被削减为机器世界封闭系统中的一个工作部件”。前述好莱坞编剧和演员工会的反应正属此列。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定位自身与世界、与技术的关联。

  这一看似抽象的重新定位,具体来说,其实也不外乎“如何看待AI”这一问题。相比于从技术能力来强调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这种AI观更强调从AI技术所受到的文化规约角度来审视其运作中呈现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看上去接近于“电影”的视频、接近于“绘画”的图像,或接近于“诗歌”的文本,是促使人们与AI互动的邀请。将其表面上通过“生成物的相似”引发的幻象消解、还原为一种自动程序运作的结果,不难看到其中以别样形式具象化了的“人”。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面临着重新定义和理解艺术的挑战。与此同时,作为一个高速发展中的技术类型,AI尚不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但是,这不妨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AI“相遇”,并完成和某个AI系统的交互操作。AI观即扎根于这一整体性的视野之中。通过有意识地寻求观看之道,或将有助于人们穿越“形态相似”的表象,深入其背后的技术逻辑与文化意义,而这又进一步要求人们从艺术的专门领域进入社会的广阔天地中。

  人们的自我表达和与他人或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地通过AI技术得以完成和建立,AI观既是具体掌握这些技术的前提,也是面对技术发展快速演进的内在要求。它促使人们在技术面前重新领会和突显自身行动主体的特性,而不是成为单一技术逻辑及其所体现的种种社会权力关系的奴仆,从而保证今天暂时被称为“AI电影”的未来艺术形态能够获得真正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