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看家戏”和“现代戏”都要遵循艺术规律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看家戏”和“现代戏”都要遵循艺术规律

来源:人民日报2024-05-09 10:32

  遵循京剧艺术的规律,在创新京剧表达中丰富美学追求,京剧艺术才能成功融入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

  作者:刘 侗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京剧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被淘洗、被创造,成就了众多经典。京剧的家底很厚,抓好剧目建设,既要及时整理、挖掘传统剧目,也要不断创作新剧目。理解并尊重京剧的艺术规律,对于京剧当下发展尤为重要。

  活态传承是京剧艺术发展的根本。传承要“克绍箕裘”,把京剧历史上的优秀剧目挖掘整理出来,加工打磨,以演出促传承,并且不能走样。

  当前传承京剧传统剧目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类剧目,经过历代艺术家长期舞台艺术实践和观众检验,成为京剧的经典剧目。这类剧目也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看家戏”,必须坚守演出的规制,老戏老演,才能够常演常新,让观众百看不厌,完成准确的活态传承。第二类剧目,也是前辈艺术家舞台实践的重要成果,只是因为时代变迁、审美要求等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需要进行一定的修补完善。比如北京京剧院的复排剧目《火焰驹》《柳迎春》等。这类剧目的复排整理依然要遵循“整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有风格和艺术表现形态样貌,不能因为局部整理而破坏原作的品相。第三类剧目久违于舞台,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剧情结构、唱词唱腔等,与今天的时代要求、审美需求有一定距离,但尚有文学的、流派的、行当的艺术含金量,故而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焕然一新。像北京京剧院挖掘整理的谭派传统剧目《鼎盛春秋》《玉麒麟》,张派传统剧目《春秋配》,等等,都是在挖掘整理中实现提高升华的剧目。经过挖掘整理的传统剧目重新回到舞台,但品相依然是“传统京剧”。遵循京剧的艺术规律,整理挖掘剧目才不会失去原有的艺术价值。

  京剧发展与时代发展、与人民生活、与艺术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戏曲工作者,我们要向梅兰芳等艺术家学习,吸收一切有益的因素,融会贯通,不断探索实践戏曲艺术的时代创新表达。京剧新编剧目中的“现代戏”,始于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一百多年以来,历代艺术家躬身实践,创作了一批具有较好品质、流传广泛、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不乏失败的教训。这需要今天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系统研究、总结归纳,准确把握艺术规律,明确现代戏创作的科学道路,形成较为完备的京剧现代戏创作美学原则。

  新编新创京剧剧目,是京剧现代化转型的探索成果,是京剧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实践,也是京剧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担当。但是,无论新编历史剧还是新编京剧现代戏,无论演员表演方法还是乐队伴奏模式,无论舞美参与表演的应用还是借鉴其它相关艺术的融合,都应该在新剧目的创作中遵循京剧艺术的规律,在创新京剧表达中丰富美学追求,使京剧艺术成功融入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京剧的创作是个广义的范畴,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开辟京剧艺术的新领域。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和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形式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艺术元素进行符合当代需要的改造和转化,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京剧等优秀传统艺术在赓续传承中,为建设现代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为北京京剧院原院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广交会参展企业超3.2万家创历史新高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13日18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14 09:53
日前从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获悉,龙骨坡遗址第5轮发掘获得的粪化石中,有几枚被确认为剑齿虎粪化石。
2025-10-14 09:51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