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隆妮:演个不同于“高启兰”的角色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隆妮:演个不同于“高启兰”的角色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5-11 10:15

  文/记者 杨文杰

  刚刚落幕的《城中之城》,因其触及现实中房地产和金融业的“造城”之困,以及不回避“灵魂”问题直抵人性之困,引发的探讨和长尾效应持续不断。

  在这部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周琳受到了一些争议。一方面,观众眼中的她对赵辉和苏见仁的感情含糊不清,让人又爱又恨;另一方面,扮演者隆妮曾因《狂飙》中的“高启兰”一炮而红,《城中之城》开局她再以标志性的眼镜造型霸气而神秘地“回归”。

  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看到的周琳却是一个慌乱、落魄,时常表现得行为幼稚、无所适从的平凡女人,期待落空后,对于隆妮的演技讨论来势汹汹。

  那么面对争议,隆妮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的呢?在《城中之城》收官之际,隆妮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

  遭遇一场磕磕绊绊的爱情

  北青报:周琳这个人物吸引您的理由是什么?

  隆妮:我以前没有尝试过周琳这种类型的角色,会比较吸引我;二是她的人设会让我觉得比较有挑战,也突破了舒适圈;三是这部剧的班底配置,制作方、导演、演员等,都很吸引我,想看看合作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北青报:周琳和赵辉的感情线是全剧情节推动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很多观众爱磕的“中年爱情”,能说一下您对这段感情的理解吗?

  隆妮:最开始拿到剧本的时候,我跟大家观感差不多,会觉得他们的感情线非常朦胧、琢磨不透。赵辉好多时候都是在“宛宛类卿”,同时也被他的女儿推动,“周琳像妈妈”,女儿的态度对他的影响比重也很大。

  从周琳的角度,她有一个儿子。可能观众会觉得她总是在反复横跳——当我没有共情到一个母亲身份的时候,我也会觉得这段爱情怎么这样子?不能干干脆脆地想爱就爱吗?!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得为儿子轩轩着想,还有自己那些一地鸡毛的生活。毕竟成年人的爱情就是会有一些客观因素在,要再三衡量一个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饰演一个不自信的普通人

  北青报:周琳对赵辉和苏见仁从假意到真情,表演上度的拿捏您是怎么把握的?

  隆妮:周琳作为一个单亲母亲,曾经有一个不完美的家庭,直到遇到了赵辉和苏见仁。她一直都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包括眼神闪躲或者形体的不自信。我在剧中即便戴眼镜的造型,也是有点怯的。而且她的衣服、发型都不属于高级感类型。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想要长发披肩的造型,因为可以修饰脸型。但后来通过跟导演沟通,大家觉得周琳本身是个复印店的小老板,扎着头发更方便她干活……就是这样从外到内,越来越走近人物的感觉,一步一步地去了解周琳。

  希望能尝试不同的角色

  北青报:《狂飙》和《城中之城》的热播,给您的演艺事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您是如何规划的?

  隆妮:它们带给我的肯定是正面的情绪。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声音,那就说明这是我需要去努力改进的一个方向。包括大家对我戴眼镜的造型更有印象,但其实在《城中之城》中,我是在演跟《狂飙》不一样的角色。虽然有一些戏还会戴眼镜,但周琳和高启兰所展现的气质是完全不一样的——高启兰的骄傲和霸气,是后期被爱和优渥的生活娇惯出来的;但周琳面对的是破碎的、一地鸡毛的人生。未来我也希望多去试试各种不同的角色。人生,就是要看看自己还有多少可能性。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盐湖“变身” 山明水秀

  • 上海:沪港高铁动卧列车准备就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