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的阿勒泰》:原野、星空和时间的芳香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我的阿勒泰》:原野、星空和时间的芳香

来源:文汇报2024-05-15 11:16

  李宁

  近期,由作家李娟散文作品改编而来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热播,且反响不俗。李娟的写作始终不脱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书写,生长于斯的她细致入微地描绘周遭的生活,以朴素鲜活的生命经验去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

  散文的影视改编并非易事。《我的阿勒泰》在国产剧中首开先河,尝试以较为清晰的人物关系与故事逻辑连缀起散落在《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等多本散文集中的生活片段。该剧以一家三代汉族女性在少数民族地区经营杂货铺为切口,将青春爱情、代际冲突、新旧碰撞等线索嵌入令人神往的北疆风物中,建构了一则当代社会的疗愈性文本。

《我的阿勒泰》剧照

  风景与纯爱的疗愈配方

  《我的阿勒泰》是一部典型的慢影像,节奏舒缓、故事散淡,却能让人凝神静观,不忍倍速与快进。这种美学魅力,主要来自风景与纯爱的疗愈配方。

  该剧汇聚了阿勒泰地区不同季节的多样风景,或寂静或广袤或幽深或壮美。风景纷至沓来,让人观后只觉天高地阔,世界浩荡,内心静谧。现代化的过程,是失去原野与星空的过程。《我的阿勒泰》让久在樊笼里的我们得以暂脱尘网,重返自然。

  文艺创作中,风景往往并非纯粹而自在的。例如,少数民族影视剧常常塑造被现代都市游客凝视的异域景观,或民族共同体里不可或缺的询唤对象。《我的阿勒泰》中的风景固然绝美,但并未沦为单薄的明信片或宣传片。镜头之下,山川、丛林、天空、旷野,无不独具性灵。

  无论是李文秀一家还是哈萨克族人民,他们的生存体验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对于他们而言,风景并非一种外在物,无需借助中介,便可以直接体察世界本身的秩序、美和神秘。通过这种方式,该剧试图重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唤起人们对于自然万物的谦卑与敬畏,而非骄矜与掠夺。

  与许多青春爱情一般,汉族少女李文秀与哈萨克少年巴太的相爱也经历了成长的阵痛,最终化为一抹明媚的忧伤。但其中没有狗血情节,毫不矫揉造作,只有混杂着羞涩、悸动、喜悦、失落的少年心事。该剧的选角为纯爱故事大为增色:周依然将文秀的笨拙与纯善演绎得十分妥帖,巴太这个野性而质朴、生命力扑面而来的明亮少年,似乎更是为于适量身定做。

  二人的原野之恋,别有一种都市爱情故事所不具备的自由与脱俗。爱是日常生活的例外状态,然而现代世俗化的进程,让爱情的浪漫性与超越性日益消解。法国学者伊娃·易洛斯在《爱,为什么痛》一书中指出,随着现代婚姻市场的兴起,爱情日益成为一种价码与标签。群体性孤独的网络时代,又加剧了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怀疑与恐惧。

  《我的阿勒泰》实际上是将当下荧幕泛滥的纯爱故事进一步提纯:将两个现代个体置于前现代的环境下,剥离了阶层、金钱、权力等诸多外在干扰因素,去展现爱的自然和本真状态。

  重新开掘日常的意义

  该剧的另一重美学魅力,还在于重新发掘日常的意义。原作中,李娟以近乎显微镜式的手法,放大了现实生活中常被忽略的微妙细节。同样身为女性的导演滕丛丛在《我的阿勒泰》中充分延续了这一特点,展现了大量生动感性的日常生活情景。

  集体沐浴、河边洗衣、山坡牧羊、捡拾木耳……这些生活世界的点滴微澜都被赋予了一种迷人的光彩。同时剧中点缀了诸如李文秀要账、老牛舔舐刘德华广告牌、路人购买过油肉拌面等许多令人捧腹的桥段,充分呈现出生活的谐趣。

  通过这些细枝末节,《我的阿勒泰》尝试开掘生活和生命中那些更为恒久的意义与价值。或者说,让生活与生命显现自身,让最平淡的日常散发出最深长的意味。面对张凤侠在转场路途中所穿的破烂鞋子,朝戈奶奶开导她“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剧中此类人生感悟还有很多。这不是虚假的心灵鸡汤,而是泥土里长出的生活哲学。

  《我的阿勒泰》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着迷,在当前注重强冲突、快节奏的故事奇观时代显得尤为独特。对于当下流行的快节奏视听产品来说,日常生活是高潮段落之外可有可无的间歇与停顿。一个日益显著的体验是,现代社会的加速机制让时间处于一种脱离韵律、忙乱飞驰的状态,哲学家韩炳哲将其称为一种“没有芳香的时间”。《我的阿勒泰》给了加速时代的观众抽身而出的短暂可能,让大家重新发现悠闲与缓慢,重新体味时间的芳香。

由左至右依次为剧中周依然饰演的李文秀、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于适饰演的巴太。

  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

  当然,《我的阿勒泰》里的故乡原风景,并非田园牧歌式的乌托邦。该剧在描画生命的浪漫与明亮的同时,也直面人生的苦与痛:李文秀身处追逐写作理想的困境里,巴太深陷走出原野与留守牧场的纠葛中,张凤侠斩不断与亡夫的情感羁绊,苏力坦逃不掉传统的束缚,守寡的托肯一心改嫁却又无能为力。

  这些人物的困境,又都被扭结在游牧传统与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冲突这一宏大议题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当代文艺创作中屡见不鲜的议题,近年来各类“返乡题材”作品更是风行一时,在“乡关何处”的感喟中抒发着种种乡愁或乡怨。不过与《去有风的地方》《春色寄情人》《故乡,别来无恙》等时下流行的“返乡剧”相比,《我的阿勒泰》更有一种文化乡愁的意味。它将风土人情编码为深沉的历史与记忆,表达着游牧民族的身份焦虑与群体认同。就像剧中巴太向惧怕牛头骨的李文秀作出的解释——“这不是巫术,是怀念”。

  值得肯定的是,在讨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时,《我的阿勒泰》体现出多元包容的立场。当苏力坦以传统为名拒绝托肯携子女改嫁时,李文秀反驳前者:“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只有一直变化才是不变的”,这句话可谓题眼。传统与现代并非孰是孰非的对立关系,传统恰恰是在流动与变动中不断被发明的。该剧结尾使用了首尾呼应的处理方式:返乡的巴太如同父亲一样,保留了随身佩刀的传统。父与子、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都隐藏在这个不经意的细节里。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并不意味着悬置了价值判断。《我的阿勒泰》的做法是以自由、平等的生命观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点。苏力坦放手让巴太走出草原,让托肯携子女改嫁,正是出于对个体选择的尊重。

  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的女性视角让该剧对于女性处境尤为关注。第一集中,李文秀在楼梯处扶正英国作家伍尔夫的画像,看似无意的行为满含象征意味。该剧有意用托肯改嫁贯穿全剧,展现女性有所体察但又无法挣脱的困境。而剧中反复出现的“买搓衣板”的插曲,也是以符号化的方式提醒着我们,不对等的性别关系常常隐藏在那些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里。

  稍显可惜的是,高晓亮这一人物的塑造,还是让《我的阿勒泰》落入一些窠臼。剧中,他被有意塑造为与李文秀对位的外来者/闯入者形象。第一集中,作为同事的二人在都市天台畅谈梦想,已经暗示了他们的人生殊途。与成功融入阿勒泰生活的李文秀相比,高晓亮是利欲熏心的掠夺者。显然,创作者有意通过这一人物来传达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应当秉持的价值观立场。

  然而,这一人物在后半段的巧合式出场,让戏剧冲突的构建显得颇为生硬。蒋奇明的表演越出色,高晓亮的角色就越令人嫌恶,该形象与整体风格的割裂感就越明显。与其他生活化的人物形象相比,该角色多少显得有些符号化、功能化。张凤侠要通过他斩断情丝,李文秀与巴太要经由他完成成长,和谐共生的生态观要经由他得以阐发,从而使得这一人物沦为推动故事走向高潮的工具人。

  当然,单个人物形象的瑕疵并不能掩盖整部作品的成功。《我的阿勒泰》可谓当下国产剧中的一缕清风,它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在日常生活里叩问生命的意义,以文化乡愁的抒发指认未来的坐标。它提醒着人们,在自我挤压与精神内耗的同时,不妨听听广阔天地的呼唤,去拥抱旷野的风。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 山东荣成:海带“插秧”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