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霓虹灯下的哨兵”有了新注脚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霓虹灯下的哨兵”有了新注脚

来源:文汇报2024-05-24 10:22

  ■记者 王筱丽

  从艺40余年,越剧名家许杰在舞台上穿军装的机会屈指可数,更不用说和一众男演员们英姿飒爽地集体与观众见面,“大家的精气神都聚在了一起”。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的红色舞台作品展演剧目,上海越剧院原创现代大戏《好八连》昨今两晚登陆天蟾逸夫舞台。

  上海越剧院原创现代大戏《好八连》以《霓虹灯下的哨兵》为创作灵感,让两代八连战士“隔空对话”。(上海越剧院供图)

  创作灵感源自一代人的记忆《霓虹灯下的哨兵》,《好八连》从中拓展出现代叙事,让“好八连”精神在当下继续闪耀。“在上海解放75周年到来之际,《好八连》的上演对于上海越剧人来说意义非凡,我们努力向观众证明,越剧始终贴近时代,拥有广阔的创作空间。”许杰说。

  锻造军人气质,演员为角色军训

  在演出后台,1949年“好八连”的行军包和当代八连战士的背包整整齐齐地紧挨在一起。剧中,相隔70年的两代“好八连”也正是因为军魂的传承密切地连接在一起:2019年,一场特战考核即将开启,新兵秦小军才能出众,却露出年轻人自我和浮躁的心态。为将其锻造成真正的八连战士,指导员严斌费心筹谋。而多年来以精神支柱给予其力量的,便是因1962年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而家喻户晓的八连第一任指导员路华。

  接到“严斌”这一角色,演惯才子佳人的陆派小生徐标新内心有过犹疑:“这个角色太难了,没有小生的框架可以套,没有程式化的动作可以借鉴。”经过思虑之后,他下定决心,就像代代相承的“好八连”一样,身为中生代的他,应当给年轻的后辈男演员们做个榜样。创排初期,为更好地塑造演员的军人气质,剧组特地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军训,由八连退伍教官全程指导,训练内容涵盖了队列、拳术、体能、行军、战术训练等。

  正是这一次体验,让徐标新对军人有了切身的体会。8月份的酷热天气里,走单边桥走到双腿双臂发抖,但仍要紧紧抓住链条,以防掉入水中;匍匐前进,汗水粘着飞虫吸进鼻子,仍要奋力接近终点。“军人的信念和坚韧,那时候我充分地体会到了。”《好八连》演出前,徐标新暂时“清空”之前的传统戏记忆,一遍遍回味军训时的时光,“站在台上的一刻,我和严斌真正地融为了一体”。

  “好八连”精神永不过时,戏里戏外皆有传承

  说好军旅故事,离不开对军旅生活的深度了解。据《好八连》编剧莫霞介绍,主创团队曾先后七次赴“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部队采风、交流、座谈,参观宿舍、训练场地等,并与八连第26、27任指导员、连长及业务骨干长期反复交流。作品里战士对头盔的深沉情感便是来自采风。演习与真实战场不一样,没有生死,但战士的头盔相当于头颅,当战士在演习中被判定为“死亡”时,必须摘下头盔。看到战士们珍视头盔如同珍视生命,主创深受震撼,并将此嵌入剧中。

  上海越剧院第十代演员冯军和其饰演的“秦小军”同样年轻,这也让他对人物从小自私到最终成熟的转变过程更有体会。“这个角色既复杂又简单,他有着丰满的人性。我不想回避他的一些暗面,更想展现出他如何一步步受到好八连精神的激励,完成蜕变。”因为《好八连》中的作战场面,冯军还用上了过去在戏校学《盗仙草》《挡马》的武戏功底,这才有了剧中抢背、下高、飞脚等一连串精彩展示。

  “震撼、好看、越剧味浓。”第一轮演出过后,观众给出了最直观的反馈。越剧戏迷爱听唱腔,《好八连》不因是现代戏就忽略了剧种本身的特点。演出中,陆派、尹派、范派、徐派、袁派等悉数登场,几乎是一人一流派。根据剧情需要,演员们作出调整。为了展示出军人的沉稳,徐标新在清丽飘逸的陆派基础上加强胸腔音,并吸收了沪剧、锡剧男演员的演唱方法。与此同时,作品也凸显了越剧长于抒情的风格特色,着重刻画了战友情、母子情、夫妻情、姐弟情。

  戏中有传承,戏外同样是几代越剧演员的接力。今年恰逢上海越剧院男女合演团成立65周年。“《好八连》这部作品和永不过时的八连精神,对于我们演员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徐标新对记者表示,“越剧虽然年轻,但没有停止过发展的脚步。我们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向观众演绎新的故事。”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42场 走进陕西榆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