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产悬疑剧水平一浪高过一浪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国产悬疑剧水平一浪高过一浪

来源:北京晚报2024-05-24 15:36

  悬疑网络剧《微暗之火》播出期间收视数据领跑同档期在播剧集。为沉淀剧集创作经验、激发创新活力,20日,《微暗之火》研讨会在京召开。

  该剧此前在央视八套黄金档、优酷同步播出,播出期间,优酷站内最高热度8279,收视率最高值1.9863%,酷云实时收视率稳居黄金时段电视剧前三,全端播放市场占有率前三。剧集由千禧年跨年夜的罗生门案件引入,浓重的悬疑氛围一开局就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播出后口碑亦节节攀升。

  制片人张书维表示,《微暗之火》从2018年开始筹拍,初衷是做一部不一样的剧集,它由悬疑展开,揭露人性,探讨女性困境,是一部“情感+悬疑”的剧集。该剧呈现出丝滑娴熟的镜头调度和耐人寻味的构图色调,复古还原的场景道具和配乐声效,充满了电影质感。

  作为曾推出《追风者》等优质剧集的导演姚晓峰,直言该剧是一部具有实验性的作品,想表达的是“人在困境里如何被美好的、充满诗意的、属于精神的共鸣所救赎。”他认为,“好的现实主义创作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超越性表达,要高于现实,让观众在现实故事的讲述中看到希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该剧主演张新成表示,其饰演的主人公周洛是一个非常富有张力的角色,也是一个兼具反叛精神和悲悯人性的救赎者。在对角色深入体验的同时,他也完成了对自己内心的新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认为,《微暗之火》没有刻画以往悬疑剧中的极端变态、反人类的人格,展现了很多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折射并反思了一种稀松平常却又扭曲的社会心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微暗之火》的表达题旨丰厚而不确定,值得反复品味。它具备心理剧的鲜明特点,同时又通过有意识地营造悬念、闪回、追踪等镜头组合,激发起观众的好奇心和观剧热情,满足观众窥见真相、洞悉社会奥秘和反思人生的愿望。他认为,该剧是2017年的《白夜追凶》以来国产剧在创作手法上不断寻求创新并且取得进步的又一重要标志,也可视为国产剧集艺术水平提升的代表作之一。(北京晚报记者 李夏至)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