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影视职场题材的“打工转向”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影视职场题材的“打工转向”

来源:文汇报2024-05-27 10:39

  闫毅航

  “打工人”作为一种自称,在当下广泛流传于青年人文化中。而与此同时,一批被指认为拥有“打工人”标签的文艺作品也应运而生。实际上这些作品当然应被归属于“职场”题材之内,但另一方面,其精神主旨似乎确实与以往的“职场”题材有所差异。

  具体来说,“职场”题材在当下依旧广泛存在于文学、电影、电视剧乃至动漫、游戏等多种题材中,但就以《年会不能停!》《银河写手》《疯狂星期一》等近期多部影视作品来看,似乎和十余年前的职场作品整体的精神面向有了较大的差异,观众们以对“打工人”的情感认同,逐渐取替了以往关于“白领”的滤镜式想象。而这差异本身,正可推演时代之变迁。

  从“白领”到“打工人”

  20世纪90年代,作为消费主义在国内兴起、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十年,在经济生活发展、分化的基础之上,呈现出了大众文化作为表象的纷乱复杂,现象丛生。例如,伴随着享受时代红利的中等收入人群的出现,大众传媒以各类时尚杂志为代表,与一系列以“商战”为旗号的电视连续剧作品一起,构建着这一人群所谓的审美趣味。

  而关于这一人群的想象,则作为显性文本一直流通于大众文化场域,随着新世纪到来中国经济的一路高歌猛进,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将结束时被作为某种类型文学广泛接受。彼时,“职场”题材创作逐渐转变为了以构建“白领”形象而进行的关于中高收入人群的想象;在其后的十余年间,尤其随着互联网影视作品的流行,职场空间又多被用来作为“恋爱”题材又或“爽文”的发生地,作为文娱工业“造梦”的一面遮蔽了“职场”的真实性,而这背后或许是对于白领形象的想象已然完成。

  但今天“打工”这一词语的回归,似乎意味着这样的想象已然不再重要。在经济发展逐渐平稳的当下,某种变化已然发生,这正是时代症候的体现。

  “打工文学”最早同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如深圳等外来打工人口较多的地区,专门创刊了《打工小说》杂志。时至今日,如皮村的《新工人文学》似乎在这一脉络之下继续发展,乃至成为了某种文化现象,并诞生了如范雨素等颇受关注的“工人作者”。

  但显而易见的是,当年的打工与工人,与我们当下所说的“打工人”在所指上并不相同,但二者何以在今日能被联系起来,却是值得探讨的。

  以同构实现情感结构的链接

  以电影《年会不能停!》为例,此电影中职场空间的设置实际上是以所谓“互联网大厂”为原型。“大厂”一词,从上世纪对于大型工厂的所指迁移到当下对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称呼,因此在最早出现时便带有一种自嘲的态度,是互联网公司的职工对于自身所处的工作环境与工厂工作方式相似的一种表达。而后来所谓的“打工人”也在这一脉络下成为了某种用以“自嘲”的称呼。

  但这部作品则直接将上世纪90年代的工厂生活与当下的互联网公司联系起来,既在角色的身份设置上,亦在叙事结构内。

  由大鹏所扮演的男主角胡建林本就是工厂工人出身,而在各种戏剧性巧合下进入“大厂”工作后与所谓的都市精英们共同工作,在嬉笑怒骂之间完成了对于当下“打工人”生活的描绘与职场环境的反讽。通过各种蒙太奇,影片将1990年代的工厂生活与当下的“打工人”生活并置,作为经历过二者的胡建林则成为了这种联系的纽带。贯穿全片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反复在电影中两个年代出现,由不同身份的人演唱,将上世纪以来的“工人”与当下的“打工人”彻底联系起来;而另一首主题曲的名字本身《打工人之歌》更成为显著的表征。

  由此,上世纪90年代对处于社会变革期各类有关工厂与工人的表述,与当下经济从飞速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后大众对互联网大厂的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同构,从而形成了情感结构的链接。

  这种同构在以“乙方电影”自称的《银河写手》中更为显著。笔者曾在一篇影评中提及,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镜头,便是“作为主角的编剧与外卖员相视而望恨不得成为对方”。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原义上的“打工者”外卖员,与看起来似乎更加“体面”的脑力劳动者编剧同样作为“打工人”被同构了。

  这实则与近年来以诸如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为代表的“非虚构写作”享有共通的情感结构,被观众/读者们指认为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一切劳动者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类似主题的日本电影《疯狂星期一》在其本土上映一年半后被引进国内院线,也与这股风潮不无关系。影片将职场空间设置在一个小型广告公司,公司员工集体陷入了以一周为期限的时间循环,重复着完成繁复而无聊的工作,似乎在诉说着本应最具有创造力的设计行业,实则已经陷入了毫无意义的重复。因此,影片中最值得探讨的便是时间循环作为隐喻本身——如果说大多数时间循环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那么在这部作品中,打破时间循环本身便是目的,而真正打破循环甚至意味着主角要放弃工作晋升这一本来目标。

  从外部的想象回归到真实的生活

  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打工人”形象,实则意味着人们如今所关注的,是在已然作为背景的“职场空间”之下被遮蔽的真实的劳动与情绪的疲劳。又如港剧《新闻女王》,虽然主角设定为绝对可以被称为精英的媒体公司当家主播、管理阶层,但在这“明面职场,实则宫斗”的叙事之下,相当多的观众将这种夸张的氛围联系到了自己的真实工作环境,如一则豆瓣高赞评论所言:“像极了我上班时的工作状态。”

  在这个意义上,想象已然失效了,留给观众的是作为雷蒙德·威廉斯意义上的情感结构——所谓“一个时代的文化”,人们当下真正在意并形成情感结构的,是与自身工作体验切身相关的现实。

  与此相近的例子是近日上映的影片《白日之下》,这部作品实则并无着重刻画新闻工作者的“职场”生活,但依旧有不少影评将一部分论述对应到职场之上。

  当然,尽管无论是《年会不能停!》中最终还是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结于公司最高决策者本身的“正确性”,还是《银河写手》中以奋斗和理想主义遮蔽现实本身难以解决的去留问题,抑或是《疯狂星期一》中借由团队合作与完成过去的梦想而抵达当下的幸福,显然都并不可靠,但观众已经学会从作品中挑选出自己真正关心的部分。

  或许可以这样说,借“打工人”之名的自称广泛流传,印证着当整体经济从急速上升而进入新常态后,人们所关注的也从某种外部的想象回归到了与自己现实经验更为贴近的真实生活——无需借以大众媒介来进行作为品味的文化想象,而更加注重符合自己与整个社会连接的情感结构。

  这或许是一种必然,而这种必然在当下便意味着,中国的“职场”题材迎来了某种“打工转向”。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