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奔着理想境界去的创新实践——评越剧《好八连》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奔着理想境界去的创新实践——评越剧《好八连》

来源:文汇报2024-05-27 10:36

  方家骏

  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上海越剧院再度上演《好八连》,以戏曲样式生动展现人民军队以赤诚情怀滋养初心的动人故事。今年6月1日也恰逢上海越剧院男女合演实验剧团成立65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好八连》这部以男演员为主的当代越剧,为书写“光荣之城”带来了多重视角和不一般的意义。

  《好八连》中秦小军(左)的饰演者冯军有过当兵的经历,对于军营生活完全不陌生。这成为他塑造好当代军人形象的有利条件。

  越剧演绎现代军事题材,表现转型期中国军人形象,坦白说,是一次尝试,没有充分把握,不被看好。然而我却从未怀疑过,从上海越剧院第十代演员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深心里觉得,这一批由上海培养、在艺术上逐渐成熟的越剧青年男演员,应该寻求这样一次也许是十分艰难的突破。

  上世纪60年代,一部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感动了一代人,鲜活的中国军人形象深入人心。最重要的是,让“南京路上好八连”成为我们的城市的鲜亮底色和红色基因——军旅生活离我们不再遥远,营房的围墙也不是一种阻隔;部队官兵质朴的情感世界、成长中的烦恼以及闪光的生命观、价值观同样可以成为我们普通人的精神参照,激励和启迪我们的人生。

  创排越剧《好八连》的原始动因有没有得到《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照耀?我以为一定是有的,那是延续了60年的感动。60多年后,曾经穿着草鞋在繁华南京路站岗放哨、为保一方平安与我们形成血肉联系的“好八连”,今天是怎样一种时代风采?曾经把“拒腐蚀、永不沾”作为生命誓言、立身之本的中国军人,今天又有怎样的思考?事实上,想知道这些的人不在少数。当一个话题引发关注、人们对一个好故事的“开放式”状态依然抱有莫大兴趣时,它内在的戏剧性已然生成——戏剧是时代演变发展的模型,看清这一点,我们的选择不会出错。

  青年编剧莫霞没有部队生活的经历,《霓虹灯下的哨兵》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经典。当初接受为“好八连”书写续篇、创作一部现代军事题材越剧时,她就看到前方的路有多难。但前景是开阔的,这一点她似乎比任何人都看得更清楚。重拾60年前的感动,把大量新素材一并收入囊中,莫霞的内心渐渐丰满起来。当她进入创作状态时,时常觉得自己并非刚刚接触兵营,而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环境里浸润了多年。至此,创作的使命感已然化为一种表达的冲动。

  每一个奔着理想境界去的编剧,势必要蹚过一条心血之路,从莫霞2023年剧本修改稿的最后一页,我们看到修改日期的记录接近20行,其中有多次几乎是彻底推翻了原先的设想,另辟路径。有时则发现写作中背离了初衷,于是毅然回到原点,抖擞精神再出发。当秦小军、严斌等“好八连”官兵的艺术形象在笔下逐渐生动起来,莫霞的心才感到踏实。之后,每当彩排、演出,作为编剧的莫霞总是坐在剧场不为人注意的一角,望着舞台上那些意气风发的军人,她感到已经和他们一起战斗了多年……年轻一代这种创作毅力和信念值得赞扬。

  越剧《好八连》描写“天才狙击手”秦小军抱有热切的报国之心,也有为“好八连”再创荣誉的信念,但在特战考核中,面对危急时刻要不要扶携负伤战友,以及“解救人质”与“击毙敌首”孰轻孰重等“考题”时,秦小军价值准星发生了偏移,思想出现了颠簸。指导员严斌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如何将每一个热血青年锻造成真正的八连战士,不负“好八连”的光荣传统,是新时代带兵人面临的新课题,也构成了全剧最核心的戏剧冲突。

  剧中最富戏剧色彩的一个设定是,严斌与《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同为指导员的路华跨时空对话——两代带兵人,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责任使命,面对的问题症结也不尽相同,且带有鲜明的年代特征。但路华当年对陈喜、童阿男耐心细致的引导教诲,对今天的严斌来说,仍然像一盏明灯,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历史的延续、年代的映衬、血脉的传承、思想的照耀,我以为是这部剧最有价值的地方,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是当年“抵制‘香风’侵蚀,保卫胜利果实”,还是今天“强军”目标下的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有一个一脉相承的主题,那就是:在党的旗帜下筑牢军魂。

  当剧中秦小军与当年的陈喜、童阿男、赵大大一起来探讨“为何当兵,为谁当兵”,一起回望初心、礼赞军魂时,我以为这部剧的核心有了一个比较稳扎的落实——它未必深奥,但很本质;并非超前,但不失思想锋芒和时代特征,它是站在新起点上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仍然要面对的一个深刻命题,而我们的艺术家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提炼、聚焦,用艺术化手段将其呈现在舞台上,这一创作理念、创作路径是值得肯定的。

  可喜的是,进入这样一个题材,呈现一种对于越剧来说或许是前所未有的风格样式,演员显得很适应。一群以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打底子的越剧男演员,并不拒绝话剧化表演,他们站得挺拔,行得自如;持枪列队、摸爬滚打中看不出表演习惯与角色需要之间的冲突,反映出在现代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演员,接受是多元的,视野也比较开阔,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了戏曲的未来。过去有戏曲演员,除了跑圆场,几乎不会在舞台上走路,脱离了“水袖”便感到无所适从,这也是让人们不看好越剧能演绎现代军事题材的原因之一,而现在,我以为,这种担忧抑或说偏见可以笃定放下。

  剧中秦小军的饰演者冯军,演过《花中君子》《何文秀》等传统越剧中的“小生”角色,演绎的“尹派”唱腔清新委婉,韵味纯正,即使在面向全国的“戏曲综艺”节目中也颇有观众缘。生活中的冯军高高的个子,剃一个平头,看不出有“才子佳人”的影子,这和他曾经当过兵有关,这一经历在戏曲演员中不多见。军营生活对于冯军来说完全不陌生,这也是他塑造好当代军人形象的有利条件,用他自己的话说,一部越剧《好八连》唤醒了“我血液中的军人DNA”。而几乎所有的参演演员都体会到,《好八连》的排演,是一次新的舞台表演方式的历练,虽然艰辛,但收获很大。在我眼里,这是一批“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演员,也是我真诚地对编剧莫霞说“要有意识为他们写戏”的原因——一个演员要有独立创造角色的机会,要学会塑造人物、逐渐形成表演风格,这才真正称得上“成熟”。

  当然,越剧演现代戏,男演员“开腔软”的问题是存在的。这和成熟的“流派”唱腔大多由前辈宗师根据“女小生”“女老生”特点创立的有关,其中涉及许多技术性问题,不展开说,我主要想表达的是:早期越剧“男腔”有没有可供进一步发掘、利用以及转换的可能?除丰满、多变、也运用得比较普遍的“四工调”“尺调”外,曾经越剧男班的“正调”等,有没有可能为越剧男演员创新唱腔提供更多的元素和依据?

  这种探索,早年一直在进行,记得戏曲音乐大家刘如曾先生在《祥林嫂》中创造的新腔,就建立在“男调”基础上。老年祥林嫂一句“门前阵阵西北风”,悲怆愤懑,苍劲有力,与人物情感结合得十分熨帖。我以为,今天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换句话说,对音乐资源的发掘利用没有被充分重视,重剧本而轻音乐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一点不光反映在唱腔上,戏曲音乐(特指开场、幕间、过场等音乐)处于滞后状态也是显而易见的,而早些年我们在戏曲音乐创新上曾取得过非常成功的经验。就当下而言,仅仅靠一个创演单位是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应举音乐界之力,从教学、研究的基座上发轫,以学科精神来对待戏曲音乐的创新发展问题。

  当下越剧呈多向探索态势——《新龙门客栈》的跨界意味,《苏秦》的史诗剧风格,《枫叶如花》所追求的民族歌剧范式,以及《黎明新娘》《钱塘里》等以女子越剧演绎近、现代题材的尝试,都与新时代戏曲艺术的不断求索形成了同频共振的关系。由此我便想,65年前,上海越剧院老院长、一代宗师袁雪芬先生为何要克服重重阻力,开创性地组建起男女合演实验团,之后,在培养第十代越剧演员时,为何要下决心成就一支男演员阵容,当初的愿景和蓝图是什么?女子越剧和男女合演并行不悖是不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一个方向?“人无我有”为何不能视为上海越剧今后发展的独特优势?

  如此去看待现状,越剧《好八连》的创排也许就不只是一部剧的意义,而是朝着越剧明天的一次集结出发。

  (作者为知名文艺评论家)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