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来源:光明网2024-05-28 10:05

  初夏时节,闷热的北京,迎来了一场小雨,喜雨迎贵客,“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专访暨《天台新雅》黄梅戏演唱会”发布会在北京桐国府如期举办,高朋满座。

  本次发布会的主人公,正是优秀的新派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陈霈然,一曲《春江花月夜》开场,他以独有的黄梅戏唱腔及娴熟的古筝演绎呈现给观众,古筝如泉水潺潺,清澈动人的演唱更是细腻绝妙,瞬间就能把大家带入一个花团锦簇、月明星稀、人与自然融合的情境里,深深的折服了现场每一位观众,掌声雷动!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家族戏曲血脉传承,艺术之路坚韧不拔

在当下经济、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位艺术家的坚守与执着显得尤为可贵。陈霈然,这位深受家族戏曲血脉熏陶的艺术家,用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人生。

陈霈然的家族戏曲传承可谓源远流长。从外曾祖父起,便是徽班的老艺人,将戏曲艺术代代相传。奶奶在戏班的熏陶下,与爷爷一同成为黄梅戏班社的重要艺人,并与著名导演陈怀凯先生有过紧密的戏曲合作,奠定了黄梅戏的重要地位。母亲的艺术熏陶更是让陈霈然自幼便沉浸在戏曲的世界中,家族四代人为戏曲艺术的付出与坚持,成为他艺术道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然而,艺术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儿时的他哼唱黄梅调,却常常遭到他人的嘲笑;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却因家庭经济原因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音乐梦想一度陷入停滞。然而,命运似乎总愿意给坚持者留下一扇窗,陈霈然在家人的支持下,转而投身美术学习,直至高中时期。

  高中时期,陈霈然心中的音乐梦想再次燃烧。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改学声乐,开始了一段全新的艺术征程。面对识谱、音乐理论等基础知识,他毫无畏惧,一个音一个音地自学,从视唱练耳、钢琴到演唱,他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

  然而,学习之路并非坦途。高考时,陈霈然虽凭借努力考入了一所学府,但并未达到自己的预期。然而,这并未击垮他的意志。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坐着绿皮火车,住着简陋的床铺,吃着方便面,坚持每周前往南京求学。这份坚韧和毅力,让人深感敬佩。

  毕业之际,陈霈然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成功考入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实现梦想的起点。

  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期间,陈霈然遇到了许多人生中的重要导师和艺术上的贵人。他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使他在艺术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同时,他也开始深入挖掘家族传承的黄梅戏艺术,那份血脉中的情感被彻底唤醒。

  自此,陈霈然便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全身心投入到黄梅戏的学习和传承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将主流文化与黄梅戏充分融合,用真挚的情感面对大家即为艺术魅力之所在。

  黄梅传承,飘香万里

在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兴盛与低谷的轮回。然而,随着《黄梅飘香》的问世,这一传统戏曲形式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梅开四度,陈霈然以其独特的嗓音和卓越的表现力,将这首作品的戏曲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引领黄梅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兴盛期。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艺术无国界,尽管语言和文化背景各异,但人们对艺术的感受却是相通的。《黄梅飘香》经过广泛传播,不仅在国内受到热烈欢迎,更跨越国界,传至德国,甚至被用作授课范本,展现了黄梅戏的国际影响力。陈霈然深知,作品的吸引力在于其内在的美感和情感共鸣。他强调,艺术需要不断创新与变通,只有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长久地留存在人们心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霈然致力于打破曲种之间的壁垒,将黄梅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出全新的演绎方式。他相信,这样的尝试能让人们更深入地体会戏曲中细腻的情感表达。同时,他也强调艺术家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学识和文化底蕴,以更好地赋予作品灵魂和深度。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2023年,陈霈然代表黄梅戏剧种在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进行首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年7月14日,他在安庆举办《天台新雅 皖派唱腔》黄梅戏演唱会,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他发布群星演绎的《黄梅飘香》合集,让更多人感受艺术的丰富性和每位艺术家的独特性。

除了艺术表演和创作,陈霈然还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他受聘于北京东方红学校担任艺术中心校长,为学校基础课程引入黄梅戏内容,旨在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这一举措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各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安排树立了榜样。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陈霈然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北京安庆商会等组织也给予他全力支持,共同推动家乡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将传统艺术带到更广泛的群众生活中,让民族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视频致贺

  • 焊花璀璨,铸就制造强国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