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来源:光明网2024-05-28 10:05

  初夏时节,闷热的北京,迎来了一场小雨,喜雨迎贵客,“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专访暨《天台新雅》黄梅戏演唱会”发布会在北京桐国府如期举办,高朋满座。

  本次发布会的主人公,正是优秀的新派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陈霈然,一曲《春江花月夜》开场,他以独有的黄梅戏唱腔及娴熟的古筝演绎呈现给观众,古筝如泉水潺潺,清澈动人的演唱更是细腻绝妙,瞬间就能把大家带入一个花团锦簇、月明星稀、人与自然融合的情境里,深深的折服了现场每一位观众,掌声雷动!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家族戏曲血脉传承,艺术之路坚韧不拔

在当下经济、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位艺术家的坚守与执着显得尤为可贵。陈霈然,这位深受家族戏曲血脉熏陶的艺术家,用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人生。

陈霈然的家族戏曲传承可谓源远流长。从外曾祖父起,便是徽班的老艺人,将戏曲艺术代代相传。奶奶在戏班的熏陶下,与爷爷一同成为黄梅戏班社的重要艺人,并与著名导演陈怀凯先生有过紧密的戏曲合作,奠定了黄梅戏的重要地位。母亲的艺术熏陶更是让陈霈然自幼便沉浸在戏曲的世界中,家族四代人为戏曲艺术的付出与坚持,成为他艺术道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然而,艺术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儿时的他哼唱黄梅调,却常常遭到他人的嘲笑;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却因家庭经济原因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音乐梦想一度陷入停滞。然而,命运似乎总愿意给坚持者留下一扇窗,陈霈然在家人的支持下,转而投身美术学习,直至高中时期。

  高中时期,陈霈然心中的音乐梦想再次燃烧。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改学声乐,开始了一段全新的艺术征程。面对识谱、音乐理论等基础知识,他毫无畏惧,一个音一个音地自学,从视唱练耳、钢琴到演唱,他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

  然而,学习之路并非坦途。高考时,陈霈然虽凭借努力考入了一所学府,但并未达到自己的预期。然而,这并未击垮他的意志。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坐着绿皮火车,住着简陋的床铺,吃着方便面,坚持每周前往南京求学。这份坚韧和毅力,让人深感敬佩。

  毕业之际,陈霈然怀揣着梦想来到北京,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成功考入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这是他艺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实现梦想的起点。

  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期间,陈霈然遇到了许多人生中的重要导师和艺术上的贵人。他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使他在艺术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同时,他也开始深入挖掘家族传承的黄梅戏艺术,那份血脉中的情感被彻底唤醒。

  自此,陈霈然便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全身心投入到黄梅戏的学习和传承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发扬光大。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将主流文化与黄梅戏充分融合,用真挚的情感面对大家即为艺术魅力之所在。

  黄梅传承,飘香万里

在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兴盛与低谷的轮回。然而,随着《黄梅飘香》的问世,这一传统戏曲形式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梅开四度,陈霈然以其独特的嗓音和卓越的表现力,将这首作品的戏曲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引领黄梅戏进入了一个新的兴盛期。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艺术无国界,尽管语言和文化背景各异,但人们对艺术的感受却是相通的。《黄梅飘香》经过广泛传播,不仅在国内受到热烈欢迎,更跨越国界,传至德国,甚至被用作授课范本,展现了黄梅戏的国际影响力。陈霈然深知,作品的吸引力在于其内在的美感和情感共鸣。他强调,艺术需要不断创新与变通,只有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长久地留存在人们心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霈然致力于打破曲种之间的壁垒,将黄梅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融合,创造出全新的演绎方式。他相信,这样的尝试能让人们更深入地体会戏曲中细腻的情感表达。同时,他也强调艺术家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学识和文化底蕴,以更好地赋予作品灵魂和深度。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2023年,陈霈然代表黄梅戏剧种在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进行首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年7月14日,他在安庆举办《天台新雅 皖派唱腔》黄梅戏演唱会,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他发布群星演绎的《黄梅飘香》合集,让更多人感受艺术的丰富性和每位艺术家的独特性。

除了艺术表演和创作,陈霈然还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他受聘于北京东方红学校担任艺术中心校长,为学校基础课程引入黄梅戏内容,旨在让广大师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这一举措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各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安排树立了榜样。

天台新雅艺术人生,四代人的传承——霈然在京二十年艺术人生

陈霈然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北京安庆商会等组织也给予他全力支持,共同推动家乡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艺术家,将传统艺术带到更广泛的群众生活中,让民族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爱心献热血 青春新风尚

  • 甘肃会宁:红色诗会传承红色基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该同传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正来自于不久前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2024-07-02 08:58
科研团队通过改进编码模型、引入冗余核苷酸和设计索引技术,实现MRI数据可靠归档和检索。
2024-07-02 08:58
日前,在北京亦庄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创新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全球企业发布“招贤榜”,推动建设“人工智能之城”。
2024-07-02 04:05
近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颁发,让科学教育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2024-07-02 04:40
1日,风云三号F星(以下简称“F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接棒风云三号C星,开展全球地气系统综合探测业务。根据部署,F星将尽快与其他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组网业务运行,
2024-07-02 04:05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33项重要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涉及定位导航、海洋观测、新能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这是新修订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自2024年5月1日施行以来,该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2024-07-02 04:05
大位移井技术是有效开发动用海上边际油田储量的利器,采用大位移井技术可节省40%左右的投资费用,这使得一些油田重新具备了开采的价值,该技术可扩增南海东部边际油田储量超5000万吨。
2024-07-01 09:40
先后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一步步提高样品质量,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终于成功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2024-07-01 09:39
清晨,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一艘蓝白相间的船舶热闹了起来。一个重达2.5吨的ROV(无人揽控潜水器)基础平台从艉甲板被缓缓吊起、布放入水,展开测试工作。
2024-06-30 04:10
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2024-07-01 06:10
7年前,我脱下博士服,穿上蓝色工装,成为新松公司一名研发人员。这些年,怀着“让新松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赶超国外,实现国产机器人核心控制器自研自产”的目标,我全力以赴攻克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创新研发高地,助力新松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角逐中,擦亮“中国‘智’造”的牌匾。
2024-07-01 06:20
建设科技强国,向什么要动力?改革,唯有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指引和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2024-07-01 06:05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