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唱响毕业歌,以青春激情回应时代呼唤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唱响毕业歌,以青春激情回应时代呼唤

来源:文汇报2024-06-11 10:20

  ■记者 宣晶

  “再见,和你说声再见,我最亲爱的朋友,我最可爱的遇见,我最羁绊的几年……”歌手周深演绎一曲毕业歌《去明天》,将校园日常娓娓道来,带动全场年轻学子的应和。昨天,“永远22!2024bilibili毕业歌会”在哔哩哔哩(B站)上线。

  左图:昨天,“永远22!2024bilibili毕业歌会”在哔哩哔哩(B站)上线。 (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歌会是饱含深情的告别礼,更激发着年轻人珍惜时光、砥砺前行的勇气。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学生组成千人乐队、10所高校选送的校园乐队、街舞社团、弦乐手等,与艺人嘉宾们共同完成24个演出节目。登台前来自中国台湾、就读于复旦大学的曾薪伃对记者说出自己的心声:“上海,就是我的梦想之城!”

  舞台,属于青春热血的莘莘学子

  张韶涵和沙一汀共唱活力四射的《快乐崇拜》,给予毕业生前进的力量;融入毕业生行列的陶喆边走边唱《找自己》,为即将走向人生新舞台的年轻人树立坚定信念;苏运莹的《野子》展现当代年轻人不畏风雨,勇敢做自己的青春态度;“霓虹花园”乐队带来《未来的答案》,唱出年轻群体的理想主义和成长命题……15组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歌手、乐队受邀登上毕业歌会的舞台,以多样化音乐表演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鼓励大家怀揣梦想勇敢前行。

  这是B站第五年举办毕业歌会。晚会以“毕业最后一天”为主题,整场演出以倒计时的形式模拟出“最后一天”,从日出唱到日落。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旭日东升,由36所高校的学生组成的千人乐队,迎着日出震撼开唱,以一曲《我们的明天》表达对未来的期盼;日落时分,千人乐队与张韶涵高唱励志歌曲《起风了》,将万人草坪演唱会的氛围感拉满;歌会尾声,千人乐队又与朴树齐唱《Forever Young》,祝福永不熄灭的青春之火,展现生命的无限可能。“青春最五味杂陈,未来什么会发生,迎接新世界大门,我们的梦想喊最大声。走过酸甜苦辣,转眼出发……”来自上海、甘肃、辽宁的学生歌手们带来了酣畅淋漓的“高校歌赛”。他们以“毕业”为主题进行创作,用一首《今晚放学别走》诠释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歌手们唱响动人旋律,带领全场重回“耳机里的夏天”,重温陪伴学子们度过寒窗苦读的音乐时光。此时此刻,毕业歌会化作了表演嘉宾与年轻群体联结的公共空间,所有人在这场青春告别式里完成情感共振。“青春是美好的,未来是无限的”“不做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我永远只做我自己”……歌会现场,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用一句句真挚告白,吐露对毕业后闪亮生活的向往。

  毕业,是昨日羁绊与明天希冀的相遇

  来自吉林大学的徐梦媛用毕业生留下的纸箱拼搭成小车,承载着无数温暖的回忆;就读于上海大学的李佳伊拿出心爱的书籍,点缀着生日蛋糕一般的花车;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们则将电动方程式赛车开到跑道,瞬间夺人眼球……在歌会入场仪式中,由15所高校带来的23组花车组成巡游车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意和风采。“这辆赛车的制作周期接近两年,几乎陪伴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车队队长崔嘉豪告诉记者,队员们为赛车增添了新涂装,将日常的生活学习用品绘制在了车身上,“希望所有同学都能顺利驶上事业和人生的快车道”。

  通过毕业歌会,B站为高校学生群体自我表达、情绪释放提供充足的空间。2020年,B站策划启动首场线上毕业歌会,邀请带有校园印记与情感共鸣的歌手、乐队、学生社团等参与,打造年轻人表达自我、释放情绪的专属舞台。如今,毕业歌会成为了B站年轻化、标志性的内容IP之一,是高校毕业群体特别的毕业仪式,也是已毕业人群怀念过往、满足情感诉求的特殊场景。

  毕业,是昨日羁绊与明天希冀的相遇。此次毕业歌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进行线下录制,这是上海最具历史底蕴的体育场之一,历经80多年的岁月。体育场所在区域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互联网基因浓厚,知名学府云集,汇集了最文艺的商业业态、最活力的创业人群、最年轻的消费群体,形成了“文化+科技”产业创新生态。一代又一代学子,从校园启航,奔向远方,从这里投入创新创业的大潮,其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毕业歌会十分契合。杨浦区助力歌会顺利进行,与B站一起,陪同毕业生们告别过去,积极迎接未来。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会谈

  • 一图速览我国网络法治建设30年实践成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十年来,全国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约2000亿立方米,是上一个十年的3倍;新增耕地灌溉面积约8700万亩,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5亿亩。
2024-06-20 10:39
记者6月19日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获悉,由该研究所研发设计、福建船政旗下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近日完工交付。
2024-06-20 10:38
“这些金属电极就是‘探测器’,布设电极后,就可以给堤坝做‘CT’。”将电缆接到不远处的黄色设备上,不一会儿工夫,反映堤坝内部结构的电阻率曲线就在屏幕中显现出来。
2024-06-20 10:37
广州黄埔区,已聚集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1家,这些企业正通过科研与产品创新推动更多“低空经济+”场景落地,让市民切身体会到低空经济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2024-06-20 10:36
当前,全国各地进一步学习领会大食物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在深入树立、践行大食物观中,科学传播应发挥重要作用,精准阐释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2024-06-20 10: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