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唱响毕业歌,以青春激情回应时代呼唤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唱响毕业歌,以青春激情回应时代呼唤

来源:文汇报2024-06-11 10:20

  ■记者 宣晶

  “再见,和你说声再见,我最亲爱的朋友,我最可爱的遇见,我最羁绊的几年……”歌手周深演绎一曲毕业歌《去明天》,将校园日常娓娓道来,带动全场年轻学子的应和。昨天,“永远22!2024bilibili毕业歌会”在哔哩哔哩(B站)上线。

  左图:昨天,“永远22!2024bilibili毕业歌会”在哔哩哔哩(B站)上线。 (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毕业歌会是饱含深情的告别礼,更激发着年轻人珍惜时光、砥砺前行的勇气。来自全国36所高校的学生组成千人乐队、10所高校选送的校园乐队、街舞社团、弦乐手等,与艺人嘉宾们共同完成24个演出节目。登台前来自中国台湾、就读于复旦大学的曾薪伃对记者说出自己的心声:“上海,就是我的梦想之城!”

  舞台,属于青春热血的莘莘学子

  张韶涵和沙一汀共唱活力四射的《快乐崇拜》,给予毕业生前进的力量;融入毕业生行列的陶喆边走边唱《找自己》,为即将走向人生新舞台的年轻人树立坚定信念;苏运莹的《野子》展现当代年轻人不畏风雨,勇敢做自己的青春态度;“霓虹花园”乐队带来《未来的答案》,唱出年轻群体的理想主义和成长命题……15组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歌手、乐队受邀登上毕业歌会的舞台,以多样化音乐表演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鼓励大家怀揣梦想勇敢前行。

  这是B站第五年举办毕业歌会。晚会以“毕业最后一天”为主题,整场演出以倒计时的形式模拟出“最后一天”,从日出唱到日落。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旭日东升,由36所高校的学生组成的千人乐队,迎着日出震撼开唱,以一曲《我们的明天》表达对未来的期盼;日落时分,千人乐队与张韶涵高唱励志歌曲《起风了》,将万人草坪演唱会的氛围感拉满;歌会尾声,千人乐队又与朴树齐唱《Forever Young》,祝福永不熄灭的青春之火,展现生命的无限可能。“青春最五味杂陈,未来什么会发生,迎接新世界大门,我们的梦想喊最大声。走过酸甜苦辣,转眼出发……”来自上海、甘肃、辽宁的学生歌手们带来了酣畅淋漓的“高校歌赛”。他们以“毕业”为主题进行创作,用一首《今晚放学别走》诠释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歌手们唱响动人旋律,带领全场重回“耳机里的夏天”,重温陪伴学子们度过寒窗苦读的音乐时光。此时此刻,毕业歌会化作了表演嘉宾与年轻群体联结的公共空间,所有人在这场青春告别式里完成情感共振。“青春是美好的,未来是无限的”“不做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我永远只做我自己”……歌会现场,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用一句句真挚告白,吐露对毕业后闪亮生活的向往。

  毕业,是昨日羁绊与明天希冀的相遇

  来自吉林大学的徐梦媛用毕业生留下的纸箱拼搭成小车,承载着无数温暖的回忆;就读于上海大学的李佳伊拿出心爱的书籍,点缀着生日蛋糕一般的花车;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们则将电动方程式赛车开到跑道,瞬间夺人眼球……在歌会入场仪式中,由15所高校带来的23组花车组成巡游车队,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意和风采。“这辆赛车的制作周期接近两年,几乎陪伴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车队队长崔嘉豪告诉记者,队员们为赛车增添了新涂装,将日常的生活学习用品绘制在了车身上,“希望所有同学都能顺利驶上事业和人生的快车道”。

  通过毕业歌会,B站为高校学生群体自我表达、情绪释放提供充足的空间。2020年,B站策划启动首场线上毕业歌会,邀请带有校园印记与情感共鸣的歌手、乐队、学生社团等参与,打造年轻人表达自我、释放情绪的专属舞台。如今,毕业歌会成为了B站年轻化、标志性的内容IP之一,是高校毕业群体特别的毕业仪式,也是已毕业人群怀念过往、满足情感诉求的特殊场景。

  毕业,是昨日羁绊与明天希冀的相遇。此次毕业歌会在上海江湾体育场进行线下录制,这是上海最具历史底蕴的体育场之一,历经80多年的岁月。体育场所在区域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互联网基因浓厚,知名学府云集,汇集了最文艺的商业业态、最活力的创业人群、最年轻的消费群体,形成了“文化+科技”产业创新生态。一代又一代学子,从校园启航,奔向远方,从这里投入创新创业的大潮,其独特的现实意义与毕业歌会十分契合。杨浦区助力歌会顺利进行,与B站一起,陪同毕业生们告别过去,积极迎接未来。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