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范伟:认真去演一个人物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范伟:认真去演一个人物

来源:解放日报2024-06-14 10:23

  赶在《朝云暮雨》上海大光明路演开始前,范伟走进楼上影厅,接受解放日报专访。

  寸头、戴眼镜,穿一件印着电影LOGO的黑色短T,范伟不疾不徐,坐下来,任谁看到他都能平静下来。等他开口,娓娓道来角色的幕后人生,会给你一种“得偿所愿”的舒坦。

  开拍前,导演张国立一定要等到他与另一位主演周冬雨的档期。在他心里,这两人就是“老秦”和“常娟”的不二人选,甚至在看故事、写故事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二人的影子。最终,张国立等来了他理想中的表演,范伟还凭借“老秦”这个角色拿下了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

  很难想象,《朝云暮雨》是范伟和周冬雨第一次合作。正如周冬雨所言,“范老师演得很稳,和他对戏时,很自然就代入状况里,找对了状态”。对于这位影视圈百面千相的前辈,她说:“他像一位‘扫地僧’。”

  电视剧代表作:《漫长的季节》《马大帅》《老大的幸福》《先结婚后恋爱》等;电影代表作:《不成问题的问题》《非诚勿扰》《求求你表扬我》《南京!南京!》《一九四二》《天下无贼》《芳香之旅》《手机》等。

  2004年,凭借电影《看车人的七月》荣膺第28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2016年,凭借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斩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和2017年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2024年,凭借电影《朝云暮雨》荣获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

  记者 钟菡 张熠

  我想让观众解读

  路演开始前,张国立照例问观众电影好不好看。观众吼得收敛,他笑着打趣:“怎么一点都没有底气?”喜剧演员出身的范伟言谈自带幽默感,笑着拨动影厅内的气氛:“刚才导演说喊得没底气,可能观众觉着这个电影一言难尽——一言难尽的好,是不是?”他说:“每次路演,我都特别想到上海来,跟观众聊一聊自己拍的电影,这次又如愿了。”

  《朝云暮雨》改编自真实故事《穿婚纱的杀人少女》,讲述老秦服刑27年后出狱,只想娶妻生子,开启新的人生,却意外结识同样刚出狱的女孩常娟。他求子,她求财,“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人,开始了一段各怀目的的利益婚姻。影片主角老秦和常娟的观念与行为都有一定争议性,在上海首映前,《朝云暮雨》经历电影节展映和首映礼放映,范伟熟知观众的不同观看视角和解读方式,对于人物身上的矛盾和复杂性解读,他如数家珍。

  周末周刊:《朝云暮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您如何拆解老秦这个人物?

  范伟:首先他有着极传统的观念,犯了很多错误,失控了好几次。第一次因为爸爸,第二次因为妈妈,带着这种执念,他觉得对不起父母,出狱后想为了父母传宗接代。这个人物既有传统的执念,又经过监狱秩序的改造,出了监狱之后又对适应社会新秩序无所适从,这些造成他在情感和观念上的拧巴。

  即便这个人做了这样、那样的坏事,也进过监狱,但这个人的底色又是那么老实、厚道、规矩,是个极传统的人。这个人的那种多面、复杂,特别吸引我。

  周末周刊:具体来看,老秦复杂在哪里?

  范伟:从整部电影来看,老秦前边相对简单,就是想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复杂在常娟成为植物人之后,他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接纳她。我们这一路下来,有好多人跟我们交流,有观众觉得,常娟是想赴死的,你把她接纳过来,不等于变相把她囚禁了吗?这是一种观众的解读,但是老秦一直按照他自己的认知、自己的逻辑来行事,他其实是想带着常娟重生,希望她苏醒,像F1赛车手舒马赫一样。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舒马赫有钱,我们有时间、有耐心”。我就是按这个逻辑演的。

  导演一直强调《朝云暮雨》是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我们不给大家设限,一切让观众来。

  周末周刊:电影中最打动您的是哪部分?

  范伟:最打动我的就是真实。《朝云暮雨》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里面没有说教,也没有强加给大家的东西。电影塑造了老秦和常娟这两个很极致的人物,大家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这可能是一个现实题材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周末周刊:老秦是一个大半生都在监狱中度过的角色,为了塑造好“劳改犯”形象您做了哪些努力?

  范伟:拍摄前我们没有跟原型交流过,但通过作者提供的线索找到一些类似老秦这样性格的刑满释放人员。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更深入理解了老秦面对社会时是怎么样的状态,他走向社会的不适感和惊弓之鸟的状态都是从哪里得到的。

  整部片中,老秦求生,常娟求死,老秦带着帮常娟重生的想法生活着。在我看来,“朝云暮雨”主要形容常娟前面的“无常”,我这个人物则是“贵恒”。冬雨演出了常娟这个人物飘忽不定、扑朔迷离的感觉。为了演好植物人,冬雨做了很多生活体验,我也去体验生活了。我体验的是怎么去照顾植物人。我去植物人家庭观察,跟着他们看,学习怎么翻身、怎么把她抱起来架到架子上。当时我也看到了植物人是什么样的,冬雨呈现出来的,既动人,又让人感到五味杂陈,又透露出一种美感。

  周末周刊:怎么看待老秦和常娟之间的情感?

  范伟:老秦和常娟的感情是循序渐进的。老秦是一个孝子,他觉得57岁出来一事无成,唯一能尽点孝的就是给爹妈传宗接代,这也是他的执念。当年轻的常娟出现,主动说要跟他结婚时,他觉得匪夷所思、不靠谱,而常娟一说彩礼18万元,他的逻辑就自洽了——各取所需,你求财,我求子,我们就结婚吧。

  结婚之后,常娟却变卦了,不想生孩子,所以两人发生了冲突。因为常娟骂了老秦父母,老秦又失控了。常娟自残那几下之后,老秦醒了,他觉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更重要。他说:“我不要孩子了,咱们好好地过日子。”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医院里,老秦给常娟交医药费的时候,一回头,看见常娟穿着一袭纱裙,笑得那么开心,那是最幸福的时刻,但是转瞬即逝。常娟给老秦打开了人生,他的执念从要孩子变为一定要让常娟苏醒。

  周末周刊:您前面提到两个人在家里发生冲突的戏,也是影片中的一个转折点,您怎么理解这场戏?拍摄前有排练过吗?

  范伟:那场戏拍得很辛苦,拍了三天,镜头也很多,有的是真打,有的是假打。一开始拍的是冬雨那一面,导演说,掐脖子时你不能弄假了,我就劲儿使得比较大,冬雨也说没关系。但我发现上完手之后,没法再拍了,她的脖子完全红了。

  这场戏里两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那次爆发失控,是因为老秦把常娟的身份证藏了起来。所以她实施语言暴力,老秦实施行为暴力。常娟这个人物本就有绝望的底色,她用自残进行了断。他们两个人因为有不同的经历,导致了这样不同的性格。

  周末周刊:电影后半段老秦还有一个倒挂着打电话的镜头,是导演要求的还是您设计的?

  范伟:这个镜头是导演设计的。导演要那种窒息感、那种人被吊着的感觉。老秦刚刚回到被束缚的旧秩序里安定下来时,突然接到电话,对方说常娟有消息了,给他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他的世界一下子又颠倒回来了。

  导演说,你一定让自己感觉憋到快窒息才讲话,因为那个时候,只有那种窒息感可以表达,用千言万语,用文字都表达不了。拍的时候吊了威亚,本身吊下来就难受,我又憋着一口气到快缺氧了再说话,观众一看就能感受到那种窒息感。

  这个年龄

  有工作就特别快乐

  拍摄《朝云暮雨》,是范伟和周冬雨第一次合作。1962年出生的范伟与1992年出生的周冬雨,两人差了整整30岁。最初接到老秦这个角色时,范伟也有过顾虑和犹疑,“听导演说这不是一个爱情电影,我才敢接”。正如周冬雨所说,“没有演员不想和范伟老师合作,和他合作后发现,无论戏里还是戏外,他都是名不虚传的好”。

  最终,范伟凭借老秦一角,获得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首先感谢评委对老秦这一角色的复杂性的认可”,站在领奖台上,手捧奖杯的范伟一脸谦逊,念出剧组每一位主创的名字,包括监制韩三平,导演张国立,编剧也好,摄影师晁明,演员周冬雨、宋佳、毛孩、范湉湉……“是大家共同帮我塑造好了这个角色,谢谢。”

  在《朝云暮雨》上海路演现场,演员范湉湉回想起这一刻仍旧忍不住激动:“听到范老师在天坛奖领奖读我名字时,很多网友发信息给我。我整个人爆哭,想着,将来有一天如果我能成功,也想成为像范伟老师一样德艺双馨的演员。”她眼中的范伟像定海神针一样:“有范老师在,我心里非常定,觉得自己不会错到哪里。”

  周末周刊:您回应与周冬雨合作的年龄差争议上了微博热搜,当初刚拿到剧本时有过犹豫吗?

  范伟:导演给我拿了剧本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有顾虑。我跟冬雨年龄相差这么大,30岁,观众会不会有不适的感觉?导演说,你想多了,老秦和常娟绝不会在那谈情说爱,这绝不是个爱情电影。我们真实地还原人性的多面、真实与复杂,既有人性善良的一面,也有人性邪恶的一面。两个人物的年龄反差越大,冲突越强烈。一听这个,我心里就踏实了。这个戏很好,演员能得到这么好的角色,我心里也很高兴。导演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就义无反顾地按照这个逻辑演下去。

  电影出来后,大家对这个人物众说纷纭,有说好的,有说恶的,有说他底色是善良的,也有说他是个灰度人的。大家去电影里看真实的人吧。

  周末周刊:和周冬雨第一次合作,拍摄期间如何寻找默契?

  范伟:我过去经常看冬雨的电影,但合作是第一次。拿到剧本后,我问谁来演常娟,导演说冬雨,我觉得太对了。进组之后,我跟执行导演、编剧都说过,我有意地想跟冬雨拉开点距离,两人尽量少交流,因为戏中的人物有一点疏离感。

  整部电影基本上是顺着拍的,我们俩刚开始交流不多,有戏就上去拍戏。老秦相对沉沉的,有特别静的那种感觉。冬雨平时特别像常娟,开始有说有笑、特别灵动,等常娟变成植物人的时候,她戏里戏外的感觉全都变了。导演说“开始”,冬雨瞬间就进入人物了。现场也不怎么和大家开玩笑,好像一下子把人物锚定在那儿。她静下来了,我反而在老秦的基础上动起来了。那时候我们好像也更熟悉了。我觉得挺有意思,我们一直是按照戏里的距离一点点在生活中走近。

  周末周刊:周冬雨在一次采访中称您是“扫地僧”,说您“已经有一定的修为和境界了”,怎么看待这个称呼,想做影视行业里的扫地僧吗?

  范伟:那是冬雨说的,刚开始我都不知道什么叫扫地僧。

  周末周刊:《天龙八部》里最厉害的人物,江湖中的隐藏高手。

  范伟:哪敢想这事儿,冬雨人家是玩笑。我争取(成为扫地僧)。

  周末周刊:老秦和常娟是两个很边缘的人物,这样两个人物怎么和普通的观众达到共情?

  范伟: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这两个人太极端了。路演一路走来,观众理解常娟的多,理解老秦的少,尤其是年轻人对老秦不太理解。但现实主义题材就是一个客观的故事,让你自己去解读,是这种类型戏的特色。

  周末周刊:时隔七年再度捧得天坛奖最佳男主角,七年来有没有觉得自己在进步和成长?接下来还有没有想进一步突破的点和打算尝试的角色?

  范伟:其实演员演到一定程度,经验也有了,所谓的技巧也有了,靠的就是剧本、角色,包括我们的创作团队和演员之间的配合,这是特别重要的。

  我在台上想表达的是自己很幸运,这不是客气话。首先,评委是看到这个角色的复杂性,才把奖颁给我。只有剧本能给到你复杂的角色,你才能演出他的复杂性,大家才能看到你所谓的演技。

  所以说,这个年龄能拿到这样的剧本、这样的角色就是特别幸福的事儿。然后再遇见了好的团队,包括我们的导演、我们的编剧、我们的搭档。演员的提高是跟着角色来的,你要是演一个一般的、很扁平的角色,你怎么演也提高不了。

  演员是挺被动的,演员就是跟着角色来,突破也得看剧本。如果将来有一个像常娟这样更“狠”的角色给到我,可能我就会来个突破。如果没有,我就来点别的。演戏就是工作,这个年龄有工作就特别快乐。

  由爱开始适应角色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范伟身姿笔挺,让人很快能将他从怯懦的老秦的角色中抽离出来,清楚地意识到他们是两个人。

  范伟从小学相声,从说相声到演小品,又从小品到电视剧、电影。他曾自述,觉得自己演小品比说相声好得多,因为小品的核心是人物,“我一钻到人物里头,一切都如鱼得水了”。在一部部作品中,他愿意认认真真去演一个人物。无论这个人物是画着老年妆的“王响”,还是这次刚出狱,只想着传宗接代的“老秦”。

  从央视春晚舞台上的“绿叶”到一炮而红的《卖拐》,再到《马大帅》里的范德彪、《老大的幸福》里的傅吉祥、《不成问题的问题》里的丁务源、《一秒钟》里的范电影等影视剧中的一个个小人物,这条路范伟走得一点儿都不着急。

  喜剧演员转行的他,太多成功作品难免成为让观众代入新角色的障碍,但范伟并不把过往的成绩当成包袱,他随遇而安,认真研究每一个新角色的逻辑,做到真实、可信。有人和他讨论老秦,他认真聆听,并幽默称赞,“你总结得比我好”;有观众提到范厨师,他同样欣喜,“看来有小品观众来看我们电影,非常感谢”。

  周末周刊:拿最近的几个角色来说,从王响到老秦,您怎么看待这些不同的角色?怎么去塑造这些不同的角色?

  范伟:第一个是剧本给我的变化,不同的角色节奏不一样,我由爱开始适应角色。比如老秦这个角色,刚开始确实有点不敢接,但导演告诉我人物背后的真实、冲突、复杂。他给了我这些创作的点,我又特别喜欢,也愿意跟冬雨好好合作一把。就这么一个角色、一个角色地演下来。

  周末周刊:您有很多好的作品,去年也有《漫长的季节》这样的爆款剧,您怎么做到每个角色都让观众相信他的真实?

  范伟:对,我现在特别怕这个事儿。到现在,还有观众说老秦出狱的时候怎么走得有点像《卖拐》。(笑)这种代入感太强了,多少年还过不去劲,演员特别怕这个事儿。所以作为演员来说,本能地就要“楞掰”,如果角色是从这儿到那儿,我得在此基础上掰得再大一点,别再让观众有那种刻板印象。当然,这种压力会带来动力,你会有动力尝试不同的角色。

  周末周刊:《卖拐》等小品在网上有很多二次创作的作品,您怎么看待年轻网友的二创?会担心喜剧人这个标签好不容易撕下来,又被观众贴回来了吗?

  范伟:看那些作品时是愉快的。因为它说的就是《卖拐》,说的就是“彪哥”,证明观众这么多年没有忘记我。但是,你如果把老秦比作《卖拐》,我就崩溃了,一码是一码。

  喜剧人这个标签对我来说不是什么束缚。我就是随遇而安,如果角色给我了,大家相信我可以演个正剧,那我就好好把它演出来就行了。表演是相通的,无论喜剧、悲剧、正剧都是一种表演。在演喜剧时,我也不是用挤眉弄眼或者夸张的演法,我是演角色的性格。好的喜剧是性格喜剧、故事喜剧、情节喜剧,有文本给你做支撑,出来的东西就自然。

  周末周刊:您跨的行当很多,如何在不同的表演形式上应对自如?

  范伟:我觉得是一个逐渐消除痕迹的过程。从相声到小品,小品到电视剧,电视剧到电影,痕迹是最大的障碍。我一点一点去磨这个痕迹,给观众呈现出不一样的东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签署联合声明

  •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共见记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