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现代老人生活的多棱镜——评主竞赛单元西班牙影片《一间自己的浴室》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现代老人生活的多棱镜——评主竞赛单元西班牙影片《一间自己的浴室》

来源:文汇报2024-06-17 10:41

  李建强

  对于2023年的欧洲电影来说,因为拜好莱坞编剧罢工、生产进度受挫之赐,也许可说是“加速度恢复”的一年。在疫情中度过了艰难的三年后,市场出现了新的转变,不仅票房得到一定增长,而且电影院有了更多的空间放映艺术电影、小电影和本土电影;中老年观众也在重新集结、返回电影院。这些表现,无疑是令人欣慰的。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我们看到了西班牙2023年拍摄的新电影《一间自己的浴室》。笔者并不确切了解这部影片在西南欧洲本土的市场成效,但可以肯定,它在欧洲电影的恢复之年面世,并被选送参加“金爵奖”的主竞赛单元,这一切看来都不是偶然的。

  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年过六旬的安东尼亚本是一位模范家庭主妇,她的日常无非是洗衣做饭,整理内务,每天起早贪黑,整日忙忙碌碌,为丈夫提供可口的一日三餐,也为家庭奠定和谐的滋味氛围。对于这一切,安东尼亚已习以为常,丈夫奥博托更是置若罔闻。然而,突然有一天,安东尼亚发现了自己的特殊嗜好:对浴室写作情有独钟,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这一多少有些恣意怪诞的行为既为她带来了心灵的释放,也为她单调乏味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人的形态面貌为之一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安东尼亚终于活出了自己的样子,活成了精神的神仙。看着她骑墙跨板地窥视人群,神秘兮兮地走进一家家隔壁邻居的浴室,时常坐在马桶盖上忘我地奇思异想、挥笔如麾,我们几乎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应该说,编导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在近似魔幻的叙事铺展中,揭开了现代老年生活的多棱镜。家庭成员之间的罅隙在所难免,只是由于“视觉的瘫痪”而常常遭到遮蔽。所幸,丈夫奥博托倒并不如是蒙昧愚笨。面对安东尼亚的变化,奥博托由诧异而警觉,由无奈而伤感,由怀疑而恼怒。影片纡徐从容地展示了家庭生活的这些纹理。接踵而来的持久矛盾和剧烈冲突更是令人忍俊不禁:奥博托断然将男帮工鲍勃赶出家门,无故追打提供浴室方便的邻家青年,煞有其事地训斥妻子的朋友孔奇,最终与爱妻一言不合、反目为仇——夫妻生活由此陷入危机。

  有的评论说,导演露西亚·卡萨尔·罗德里格斯关心女性的生存境遇,创作了一部为女性张目的女性主义影片。这当然没有错。但是,作为一位上了年纪的观众,我还看到了影片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如何充分理解和尊重各各不同的老年个性,这种理解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不计条件的。众所周知,因为自然规律的作用,老人们慢慢退出了社会工作岗位,家庭几乎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港湾,一些人为应对枯燥和单调还慢慢生成了自己的癖性和嗜好。它们可能是“一间自己的浴室”,也可能是与老友交往、四处交游、埋头写作……只要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丰富老年生活,都应该得到尊重。

  现在的问题是,在当下这样一个社会生活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且不说他者对于老人常常产生误解,老人本我之间的包容理解也常常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难题。这其实是一个带有世界性普适性的共同问题。但是由于市场的商业性作祟,电影很少主动将它们作为主题来表达(因为电影主体观众是20—35岁的青年群体)。

  实际上,电影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群众性,甚至可以说是全民性。电影从十九世纪末诞生以后,几乎成为世界大众共情同乐的主要艺术形式。但不知何时起,电影慢慢演变成了青年人的专利,个中的原因相当多元和复杂,且全球几无例外。不幸的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并没有让这种状况得到改善,反而由于影像传播矩阵的构筑,进一步扩大了年龄壁垒,把中老年观众挡在了电影院的门外。

  以我国为例,2022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8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9.8%)。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5.2亿。老年人口规模的急剧增长,老年人精神艺术生活的相对匮乏,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但是,中老年观众题材内容的影像观照尚缺少充分重视。市场大数据和票房算法的加持,更是让这种倾向得到进一步强化,市场上适合老年人观看的电影题材一直较少,影院的设施建设、购票服务、价格机制和时间安排等也跟不上老人的实际需要,因此老年人走进影院的概率一直较低。

  同时,由于过分依赖人工智能和数据算法,学界和业界对于老年观众市场的变化也不甚了了,对老年观众影像喜好的研究几近空白,一些地方曾出台吸引老年观影的优惠措施大都无疾而终,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空转和循环。

  而罗德里格斯不仅敏锐地感受和提出了这个属于世界性的共同话题,而且试图认真对待和解答。影片的后半部着意留出足够的篇幅,让一度自矜的奥博托富有层次地省察反思,直至主动地跨进“浴室”,与安东尼亚互诉衷肠、重归于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终须心药治。”这个明朗温暖的煞尾,像一股清风,也是一种示范,锚定了人类社会共性共情共鸣的潜命题,提示全世界对于现代老人的精神生活给予更多的悉心观照。由此,让这部算不上“鸿篇巨制”的西班牙“小电影”,便具备了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何况它既魔幻、又现实,既戏谑、又耐看呢?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