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8.6万块银幕,电影消费如何升级精细化供给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8.6万块银幕,电影消费如何升级精细化供给

来源:文汇报2024-06-18 10:51

  记者 王彦

  短视频是院线电影的对手还是伙伴?海外电影来国内发行是助力还是挑战?大片优先的放映策略对影院个体真的能达成“抓大放小”的预期效果吗?

  一年一度的金爵论坛总是业界真心话的大碰撞。昨天,“电影发行新生态”论坛上,导演、学者、发行公司合伙人、影院策划总监等,一部电影与观众相见过程中需要打交道的各路代表齐聚。关于分线发行、分众发行、分区发行,观念交锋与高度共识兼而有之,似乎高效能发行仍是个漫长的求解过程。

  但随着“保护耕地”“拔河”“锅气”“获客成本”等对电影而言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也许答案正在浮出水面。当今天的电影需要面对一个人人跨界、万物互融的网络时代,为好电影找到观众、让对的电影找到对的人,精细化、个性化消费已是电影发行的必要课题。

  “耕地保卫战”:8.6万块大银幕期待更高效产出

  2023年,全国营业性影院1.4万家,银幕数逾8.6万块。全球第一的大银幕数量,满足了全国影迷无论地域都有条件同步观影、诗意栖居。然后呢?

  导演贾樟柯率先开麦:“去年,中国内地上映506部影片;中国香港地区63家影院、306块银幕,上映了267部影片。日本去年有3600块银幕,上映1232部影片。”身为创作者,他看到了一对矛盾体——不饱和的供给与空转的银幕。他把大银幕比作“耕地”,认为当下的“每亩产出”是不足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带来更多维的数据。对比2003年,内地市场在2023年的故事片产量、银幕数、票房、观影人次分别增长2.3倍、43.88倍、54.47倍、36.11倍,“行业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尤其全球票房占比喜人,由2003年0.6%暴涨到2023年22.87%。但近些年,影院“被浪费的空间”问题日渐明显。2023年,内地影院的平均上座率仅9.5%,不到2015年一半。今年上半年,单日票房不满3000万元的天数已有26天,而2021年全年才27天。

  不同视角的切入点兴许不同,但结论一致。“大规模集中消费的时代行将结束。”支菲娜说,中国电影业新一轮的守正创新,提高供给、淘汰冗余产能、下调部分票价、改变分账比例,都是可商榷的挖潜空间。

  贾樟柯把目光投向引进片的增量。从平遥国际影展到上海国际电影节,他每年乐见许多优秀海外作品来参展、参赛,却也常惋惜丰富多元的影片无缘拥抱更广泛的中国观众。“来影展的三四百部影片其实已进入到我们片商、发行公司的视野,在电影节三四场放映后,能否有一部分合适的进入公映序列?”在他看来,近年来国产片占据市场绝对优势,固然是我们的骄傲,但也有隐忧,“如果国际影片放映占有量越来越少,我们在整个国际电影版图中的地位是什么?”

  “试想,假如8.6万块银幕每年能接纳超千部影片上映,其中半数来自国际佳作,中国文化市场的影响力就在此体现了。”贾樟柯的心声获得不少掌声,“因为我们是面向全球的、拥抱不同类型优质内容的巨大市场,对国际社会的向心力、吸引力会进一步提升,所涉及的产品、人才等各种优质资源也会向这样的大市场倾斜。”

  “注意力争夺战”:大文娱产业挖掘更多共赢可能

  2023年视听内容领域的初步统计数据让电影人看了难免心头一颤:这一年,短视频得到了10.67亿网友平均每人每天151分钟的青睐,长视频从10.53亿用户手里抢到了113分钟的关注,而院线观影的人均每日时长仅0.3分钟。

  大象点映的创始人吴飞跃“补刀”,可能连“掼蛋”都在参与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作为一支专注艺术片、纪录片发行的团队,大象内部正在经历理念的更新,“过去我们常把制作、发行、营销、放映的流程比作4×100米接力,大家完成自己的一棒然后交给下一位。现在看来,更合适的比喻是‘拔河’,制、宣、发、放在一起,对面是观众。”拔河绳的另一端,有时是千军万马,比如商业片来临时;有时是一部艺术片、纪录片,受众可能只有几万人甚至几千人。但无论人数多寡,将观众“拔”到电影的这一边至关重要。勿以人少而不为,“电影的目标应该是争取每一位可能的观众”。

  类似的兼容思路,在竹内亮的身上更突出。如今定居南京的他给自己贴了“做短视频的”和“拍电影的”跨界标签。斜杠青年遍地走的当下,他觉得两重身份并不互斥,相反,两种类型产品是可以互补的。“短视频赚钱快。”一方面,短平快的制作收入能反哺制作周期、收益周期漫长的电影创作。另一方面也许更重要。《再会长江》公映时,他撷取了新作中不少片段放在视频号上,“短视频能帮电影引流,哪怕其中60%到70%的内容已被网友看过,还是会有观众想去电影院看看”。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影视公司多领域出击,“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如今的大文娱产业应当拥有更开阔的格局。支菲娜在用“闲暇竞争力”形容电影遇到的时间危机时,还抛出了行业“黑天鹅”因素。数据造假、刷量控评、网络黑水、饭圈乱象等时常杀得电影市场措手不及,学者真诚呼吁:“别让‘防火防盗防友商’一语成谶,中国电影需要群力,一同把蛋糕做大。”

  “差异化服务战”:培育影院自己的“买手”气质

  相比行业权威、知名学者,祁海可能是许多电影人头一回听说的名字。不同于国内头部的万达院线或设施优质的百丽宫厂牌,他供职的广州青宫电影城似乎难称“一流”。可就是这家位于广州“上下九”周边影院林立、空间受限装不了IMAX大银幕、自身又不带停车场的电影院,屡屡以小博大,在看起来浑身“槽点”的条件下创造营销奇迹。

  作为广州青宫电影城策划总监,祁海分享的案例几乎都是全国票房排行榜的无名小卒。但打破思维,他们用“感恩教育”和多轮次发行来做儿童片,让《海洋朋友》票房在该影院打败了同期《大白鲨》;打出老乡牌,“邓世昌就是广州人的骄傲”“广州人不仅会赚钱,更有民族气节”,这样的宣发令不少“老广”与电影惺惺相惜。祁海说,做超级大片,他们可能没优势,“但做中小成本电影,这是独家生意,不会同质化”。

  做出“独家”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名不见经传的广州青宫已有了分众发行的影子。很多时候,全国区域单片票房的“销冠”图能证明,内地市场完全具备了分众发行、分区域发行、分线发行的基础。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部经理周勇提出,做强头部公司、头部档期、头部影片来引领市场发展,这是不可或缺的,“但一些中小成本影片形成的塔基部分,同样需要夯实”。当头部公司牢牢掌握头部资源,何妨鼓励中小体量的发行公司找到精细化的匹配影片。

  在“中央厨房”提供标准品控的大餐同时,精准识别用户、以提供差异化服务供给,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法国人聂博睿是Heylight国际电影发行公司合伙人。在45%本土电影、35%美国电影、17%欧洲电影、3%其他国家影片组成的法国市场,洞察观众需求是必要的。“法国有很多艺术电影,艺术电影的观众都是成熟影迷,他们看原声,而且不吃爆米花。商业大片的核心受众以40岁以下观众为主,他们非常IP导向,能接受配音,且经常喜欢吃爆米花。”

  竹内亮有同感。带着《再会长江》做日本路演时,他发现不少电影院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装修风格到放映内容,不一而足。“有专门放纪录片的影院,有专门留给亚洲电影的影院,每家影院都有自己的粉丝。”他说,好多观众来看之前并不了解《再会长江》,但他们是“影院的粉丝”,只是出于信任这家电影院的品味,就会“闭眼”买票。

  这样的差异化分众思路,类似“买手店”的消费思维。支菲娜说:“差异化服务最终要落实到对‘人’的关注、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大家吃腻了‘预制菜’,电影观众也很希望在不同影院感受到‘锅气’。”吴飞跃则提出一种畅想,“影院在提供商业片周末时,周一能否建立纪录片日,周二看艺术电影,周三是国别放映日,周四留给经典作品”,培育影院自己的气质,从而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让观众收获“对胃口”的电影。

  电影,在吸引消费行为前,首先是内容。她终究需要同道中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