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靠什么从文学米仓酿出影视美酒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靠什么从文学米仓酿出影视美酒

来源:文汇报2024-06-24 10:23

  记者 许旸

  前不久大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开播之前,曾面临“散文影视化会不会翻车”的担忧质疑声;带火多个地标的爆款剧《繁花》,在原著基础上究竟做对了怎样的加减法……今年以来,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持续席卷荧屏银幕,《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我的阿勒泰》《河边的错误》《新生》等多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成绩亮眼,热度口碑双丰收。

靠什么从文学米仓酿出影视美酒

  “一流作品,三流改编”等争议时刻警醒创作者入局之难,如何既延续文学的文本优势,又满足观众在影像里找到情绪共鸣?从文学米仓酿出影视美酒靠什么?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IP影视开发大会:文学转化影视重点作品推介会”现场,作家、评论家、编剧、电影人共同探索文学与电影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力促两者彼此激活、双向赋能。眼下,中国作协社联部联合上海文交所创建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上线登记作品已达4000余部,涵盖现实、历史、科幻等多种题材,为影视化赛道蓄能。

  “是文学驮着电影走向世界”

  业内直言,文学改编在热度、收视等层面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与“沉没成本”。但不容忽略的大趋势是,影视市场经过野蛮生长后,观众、市场对优质精细内容的审美诉求水涨船高。严肃文学改编潮再次回暖现象,既是观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渴求,也是文艺市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期盼。

  “2014年左右网络文学IP爆发,在影视改编行业几乎占绝对优势,这对传统作家编剧造成巨大冲击。几经浮沉,如今创作者又迎来相对广阔的空间。”编剧余飞并不建议天才作家一定要专门为影视写作,“还是要遵从内心,听从灵感,把最能激发热情的东西写出来。”他主张作家保持个人风格和创意,避免一味被市场趋势左右。

  “影视终究有自己的语言逻辑,改编作品可以和原著风格不同。作家还是应该把握自己的核心,一旦按影视类型去固化,有时反而容易失去文学本身的魅力。”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杨蕊尤其看重文学的“压舱石”“情感通道”价值,如果说《人世间》《封神》是从经典取材的厚重压舱石,《我的阿勒泰》更多缓缓流动着暖心情感,将李娟笔下阿勒泰的美好时刻,一帧帧呈献给观众。“文学怎么用?一是借它的题材,另一种就是揣摩其美学风格融入视听语言。”

  作家钟求是观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严肃文学一直是影视改编富矿。《人生》《芙蓉镇》《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批有文学含量、精神高度的电影,从不同角度彰显鲜明中国符号和蓬勃生命力,追求极致的声色美学。导演张艺谋回忆《红高粱》在国际电影节获奖时就曾有感而发:“那些年是文学驮着电影走向世界的。”

  “但此后一段时间,影视圈一度出现以票房为王滑向庸俗的趋向,令人痛心;培养有品位的观众,又成了文学作品需要承担的责任。”钟求是直言,至少要在轻松娱乐的大众阵营之外,培育或巩固能欣赏更注重精神含量之精品的专业观众阵营。“民众的精神之树、审美种子在同步生长。吸引优质文学加入影视,很有意义。”他呼吁,电影策划、编剧不仅要会讲故事,更需要“有情怀、懂人性、见内心的眼睛”,“有些电影公司方甚至都没耐心去读文学作品,更不用说读深、读懂了。期待更多专业平台,让适合改编的优秀文学作品与伯乐相遇。”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柳建伟谈到,从全球视角看,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肖申克的救赎》《教父》等电影同样是从美国经典小说中汲取灵感,这也体现了文学性的力量。

  从“好本”到“好剧”“好片”,接力赛怎么跑

  翻开中国文学和影视发展历史,母本文学和影视在融合共生中,深刻反映时代变革和现实生活,构筑文艺繁荣灿烂图景。进一步释放文学潜能,拓展改编边界,助推多部原创作品进入影视化轨道,汇成业内共识。

  “从文学的精神世界到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文学作品影视转化,是这两大艺术形式交融的成果,让更多人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举例谈到,近年来,《人世间》《装台》等由严肃纯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口碑收视俱佳。根据上海作家金宇澄小说《繁花》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收视热潮,带火了周边,包括宁波裁缝铺电话被打爆,黄河路成了网红打卡地,至真园原型酒店顾客爆满,朱家角的酱菜、崇明的糕点“圈粉”无数,原著销售暴涨等,都有力证明了文学滋养更多艺术门类和文化产业的巨大价值。

  从“好本”到“好剧”“好片”,绝非流水线生产,更像艺术接力。“文学创造了一种内容、想象,触发了影视人的表达欲望。现代电影对于文学的迷恋,可能比任何艺术形式迷恋得更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杨扬同时也提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跨越,可能是有偶然性的,毕竟“两者不是一个直接对等的关系”。

  跑赢接力赛之前,“种子选手”储备培育孵化不可或缺。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创作资源,作家孙甘露根据上世纪30年代中共地下工作者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摘得第11届茅盾文学奖,由腾讯视频改编为同名谍战电视剧,未来将与观众见面。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透露,近年来上海文学戏剧影视创投沙龙,持续孵化作品剧本朗读会、圆桌沙龙、版权转让、签约等,推出《心居》《城中之城》等电视剧,积极推动《千里江山图》后续影视改编,也支持了《繁花》影视改编等。“影视艺术史已经证明,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与保证。反过来,成功的影视改编实现了文学破圈赋能,增强了作品影响力和传播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世界互联网大会线上有奖答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