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胡歌:从角色中获得人生的分寸感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胡歌:从角色中获得人生的分寸感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4-06-26 10:06

  在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斩获三项大奖的电影《走走停停》正在热映,影片由龙飞执导,黄佳编剧,胡歌、高圆圆领衔主演,其轻盈、松弛、温暖的质感,传递的“允许一切发生,做勇敢快乐的人”治愈了许多漂泊在外观众的内心。

  电影里,胡歌饰演“脆皮青年”吴迪,他从大城市返乡重启人生,家人给了他出发的勇气,也成为他停下来的底气。片中他说起四川话,也展露了自己出演喜剧的天分。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胡歌,近40分钟的采访里他坦诚分享,真实且鲜活。聊剧本、聊人物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到“分寸”两个字,将自己对角色的专注交给“吴迪”,也从“吴迪”身上得到掌握人生节奏分寸感的一些启发。

胡歌:从角色中获得人生的分寸感

  《走走停停》剧照。

  年轻时“觉得什么角色都能演”

  胡歌跟编剧这个角色有缘。在大热的《繁花》宝总之前,他也曾演过编剧一角。在第一次读完《走走停停》剧本后,胡歌心想:“天助我也,可以再过一次编剧的人生”。

  这两个剧本中,胡歌演绎的都是“失意”的编剧,同样都是北漂,但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作出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这种反差对于胡歌来说很有吸引力:“从演员表演的宽度上来说,我觉得是不容错过的一次机会。”当然,角色反差感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电影剧本扎实、构思巧妙,背着喜剧的壳,却也向观众传递着关于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些年,胡歌主演的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大爆款,这让人不免好奇他挑选剧本有什么偏好。胡歌说,“我觉得我挑剧本其实挺主观的,甚至是任性吧。第一遍我会从普通观众角度出发,看剧本能不能吸引我。第二遍我会从演员的角度来看,考虑我和这个角色之间有没有契合度。”

  刚开始做演员选剧本,胡歌用“无畏无惧”“初生牛犊不怕虎”来形容:“那个时候面对无论什么样的角色,觉得自己都能演”,而到了现在,跨过41岁,升级成为父亲,依然真实和真性情的他,对于可以演的角色,相较于过去更理性了一些:“现在我需要很客观地来评价自己,有一些角色是真的不适合,我是没有能力去完成的。”

  向饰演的角色学“自洽”

  胡歌与影片中的吴迪某些方面还蛮像的,这点胡歌自己也“盖章”认可:“我觉得我跟他都永远有一颗童心。”

  吴迪是自洽的,他在北京漂了十年,潦倒还乡。在老家,重新开始与父母、妹妹相处。在药店前免费领鸡蛋被老同学冯柳柳一眼认出来时,他说自己最近在职场空档中,正在“韬光养晦”。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吴迪这样的人生显然跟成功毫不沾边,但他依然坦然度过。

  在胡歌看来,“吴迪不屑于和身边所有人解释自己的不堪、失败,所以他就干脆用这样轻松幽默的方式,把自己保护起来了。”这些年,胡歌也会在微博分享自己的日常,不把网友当外人地袒露真实自我。谈及吴迪跟自己的不同,他说:“我觉得吴迪在跟自己相处,找到自洽的方式这方面他一定是胜过我的。”

  拿到一个角色,胡歌喜欢去想角色某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影片导演龙飞就说过,胡歌现场常常有一些即兴发挥的东西,这样即时的“火花”,在胡歌看来,是想到剧中角色会在那个时刻说出那样的话,而自然而然有的反应,他所做的只是“从人物出发”。在他看来,“关于演戏,演是第一步,也是最初级的状态,而当真正进入人物世界,很多的选择都是自然发生的。”

  一方面,胡歌在角色身上打下属于自己的印记,另一方面,吴迪这个角色也给予胡歌以新的启发,比如如何智慧地把握人生节奏。胡歌并不避讳地谈到自己的状态:“我好像没有一个拿捏这种分寸的智慧,我很多时候要不是紧绷的,要不就是完全地什么都不想干。”他也希望观众能在看完这部电影后,获得掌握自己人生节奏的能力或者启发。

胡歌:从角色中获得人生的分寸感

  胡歌与高圆圆在片中演对手戏。

  “我一直在扮演外向的人”

  虽然镜头前有趣、生动,笑意盈盈,但胡歌是个性格比较内敛的人。他跟高圆圆在片中的第一场戏,拍的是两人一起吃面的场景,拍完他脸上全是汗,有天热的原因,也跟他的紧张有关。虽然出道很多年,但和对手演员第一次合作,他还是会习惯性紧张。

  但在影片中,一家人呈现出来的温情流动,以及戏里戏外的欢乐,让人很好奇他是如何快速融入大家,从而去推动创作的?当被问及是否会为戏做性格比较外向的人,他一口回应,“是啊,在我的职业人生当中,我一直在扮演一个性格外向的人。”

  片中,每一位演员的表演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点,高圆圆饰演的冯柳柳果敢,岳红饰演的江美玲温暖治愈,金靖饰演的吴双不仅搞笑,而且自然动人……对于高圆圆,胡歌说:“我觉得冯柳柳这个角色最不好演。”不好演的点在于,一方面冯柳柳是一个单亲妈妈,她要面对工作的压力,所以她一定要把这个片子完成。第二个是在这一家人身上,她获得了很多治愈的力量,这恰恰是冯柳柳这个角色在生活中缺失的,这推动她要把片子继续拍下去。而最终,在胡歌眼里,高圆圆演活了这个角色,让他觉得这个角色“成立”了。

  吴迪与妈妈江美玲在片中的母子情温暖动人,他们之间的互动有绵长的亲情在流淌,但实际上,这是胡歌与岳红第一次合作,依靠多年对演戏的理解和信念感,两人完成了恰如其分的表演。妈妈江美玲在片中是灵魂人物,戏份吃重,胡歌认为,“妈妈这个角色多一分就有痕迹,少一分又会感觉戏没有出来。所以我觉得这真的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至于金靖,他赞:“金靖是天才。”

  四川有关于生活的“质感”

  电影《走走停停》在四川取景拍摄,内江、自贡、成都等城市的街道、风景、人文气质,与影片相融。谈及四川印象,胡歌说:“我非常喜欢四川。如果我是吴迪的话,也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四川的某一个城市。”

  喜欢四川的什么?“就是那种氛围,那种生活的质感,是可以让人卸下压力的。”在胡歌看来,可能在一些城市,“你是不敢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每天都要想着去追寻自己的目标。但是到四川以后,觉得生活非常美好,整个节奏也可以放慢。”

  为了让四川话说得更准一些,胡歌透露,“导演和编剧提前好几个月就已经把方言版台词录好,打包发给我。我们在拍摄期间也有语言老师。”虽然《走走停停》拍摄时,收工不算晚,但每天收工回去,胡歌还要上方言课,“把第二天的台词全录好再发给导演,过关了才算正式收工。”

  氛围烘托到这,不现场重温一句四川话似乎不太礼貌。面对记者请他再来一句四川话的要求,胡歌打了个比方:“高考考完了后就把书全撕掉了,你知道吗?”很快,在记者的提醒下,他脱口而出“啷个”两字,语调韵味还在。

  大学时签约唐人出道,2005年主演古装仙侠剧《仙剑奇侠传》播出后大爆,到今年,胡歌已出道超过20年。他交出的成绩单也十分亮眼,除了“仙剑”系列,《琅琊榜》《繁花》《伪装者》《南方车站的聚会》等作品,都是大爆款,他这一路在不少人看来走得很顺利。

  拍完《走走停停》后,胡歌是否也曾经历“走走停停”的时刻?他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个时候我做得最‘出格’的一件事情,是在游戏的世界里去寻找自我的价值”,说到这儿胡歌停了一下,笑笑说,“《繁花》开拍后就完全没时间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图据片方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

  • 探洞研学欢乐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