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跟随“追光者”的镜头,感受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跟随“追光者”的镜头,感受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

来源:文汇报2024-07-02 08:56

  ■记者 范昕

  《白求恩大夫》《艰苦创业》《宝塔山》《拓垦》《兄妹开荒》等历史影像都是他的经典之作,《风云儿女》《马路天使》《延安与八路军》《南泥湾》《红旗谱》《骆驼祥子》等影片都由他来掌镜……摄影艺术名家吴印咸的作品,记录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宏伟图景,更成为标程时代的典范之作和珍贵视觉文献。

  近日,“追光者——吴印咸影像艺术之路回顾展”亮相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精选他在影像领域70余年间的近150幅作品进行集中呈现,带人们回溯往昔峥嵘岁月,感受红色精神的磅礴力量。

  拍摄《风云儿女》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关键转变

  出生于1900年的吴印咸,与世纪同行的他,是中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中国现代摄影史见证者之一。他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美术系,开始涉足摄影。从一位单纯追求摄影技术的摄影人,成长为一名追求进步思想、对国家和民族抱有深切责任感的爱国者,吴印咸历经电影《风云儿女》拍摄之后,思想发生了关键转变。

  1935年问世的电影《风云儿女》家喻户晓,该片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展览中,一组《风云儿女》黑白剧照牵引了很多人的视线。在这部影片中,吴印咸首次独立担任摄影师这一重要角色。影片开拍前一段时间,他恰与该片导演许幸之携手在上海举办绘画摄影联展,在当时引起不小的关注。随后,夏衍找到吴印咸,提议他转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田汉创作的剧本《风云儿女》。尽管当时吴印咸并非左翼成员,但他深知拍摄这样一部抗日题材影片是爱国电影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便与许幸之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一邀请。本次展出的一张剧照,为陆露明与王人美的合影,是对电影情节的一种再创造呈现,更是对剧中女性情谊的刻画。吴印咸运用精湛的摄影技巧,将两位女主角的面部特征、皮肤质感、发丝纹理以及服饰材质一一呈现。

  以摄影艺术,表达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此后,吴印咸从上海走向延安、北京,拍摄了大量作品,聚焦重要历史时刻、抗战时期边区军民生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等主题。其中,不少在此次展览中亮相。一张竖构图的《白求恩大夫》颇为经典,定格了白求恩大夫挽起袖子、裸露双臂、腰间系着一条白围裙,在临时搭建的简陋的手术台上认真为伤员做手术的场景。这是吴印咸于1939年10月拍摄的。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的一次反“扫荡”战斗中,他随战队采访来到保定市西北部山区涞源县王安镇孙家庄村一座小庙,正赶上白求恩做手术。在照片中可以看到,这台手术的空间非常狭窄,光线从左上方照射下来,使白求恩的形象从其他人物中突显出来,那沉着冷静的神情,赋予照片强烈的生命力。从最早发表在《晋察冀画报》上,到新中国成立后被广泛使用,这张照片以独特的纪实性,赢得持久不衰的生命力,作为插图出现在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中,也为后来诸多白求恩大夫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权威影像资料。

  如剪影般的《晓行》,则是吴印咸在战火纷飞的1941年,以纪实手法与浪漫主义色彩相结合而创作的作品。画面简洁却具力量感,捕捉了八路军骑兵坚定行进在战场的道路上,背影如磐石般坚毅。吴印咸巧妙通过暗房合成技术,为骑兵剪影加入一片云彩作为背景。这一创意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色彩和层次感,也使整个场景在保持真实性的同时,透露出一种梦幻般的浪漫气息。这种浪漫主义的表达,既体现了他对摄影艺术的独到理解,也充满对战士英雄形象的歌颂之情。

  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吴印咸的艺术历程和不息的探索精神,更通过精选其代表作品并深入解读其艺术思想,向观众呈现一位“追光者”终其一生追求光明的不懈努力,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在策展人徐明松看来,这不仅仅是吴印咸个人的摄影编年史,更值得人们从中国现代摄影史、革命史的角度去看待他的文化情怀。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