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用“巧招”助中国杂技飞跃世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他用“巧招”助中国杂技飞跃世界

来源:北京晚报2024-07-08 10:21

  中国杂技团的大院里,一座十几平方米的小“车间”锈迹斑驳,不起眼,甚至和整洁的院子有点儿格格不入,但杂技团总工程师、道具设计专家王建民的许多灵感都从这里飞向了更高更远的舞台:从集金奖节目之精华的驻场演出《龙腾奥运》,到巡演全国的口碑杂技剧《呼叫4921》,再到刚刚摘得“金菊奖”的魔术作品《幻境》……王建民不表演杂技,但中国杂技团那些沉甸甸的佳作、金灿灿的荣誉几乎都与他有关。

  ■从生活入手点石成金

  凭奇思妙想被杂技团“抢”走

  “有时候,他们要把这些废铜破铁扔了,我不让扔。”王建民说。银发白须的他给自己的微信取名“愚叟”,说话时带着老顽童般的幽默轻快。旁人看不上的废料堆,往往被王建民“点石成金”,变为让演员如有神助的道具。王建民擅长也喜欢从生活入手,这个习惯已坚持了几十年。10岁时,他好奇拆了家里的钟表,又试着装回去,除了报时的钟声有些别扭,谁也没发现什么不对,直到10年后王建民主动坦白,大家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发音的音柱零件被他不小心掰断了。物资稀缺的年代,“没有那么多配件和工具,我记得我做的收音机音量旋钮,用的是牙膏上的塑料帽,做的耳机,用的是鞋油盒。”王建民说。

  上世纪70年代,王建民到黑龙江省肇源县插队,因为笛子吹得好,他被招入了县文工团。文工团常年下乡,热闹灵活的演出让王建民有了新的施展天地,比如,他设计的“折叠流动舞台”坚固轻捷,极大方便了文工团奔走表演;另一件让王建民记忆犹新的道具是一只悬疑剧里的机械猫头鹰,它站在漆黑的“墓地”中,眼睛诡异地发亮,通过幕后悬吊和牵拉装置的控制,猫头鹰能突然挥动翅膀飞进观众席,惊起呼声一片……1986年,黑龙江舞台美术展览、黑龙江省首届专利优秀作品展同时在哈尔滨举行,王建民的多项发明一同亮相,掀起了艺术团体之间的一场“风波”。

  “哈尔滨话剧团有部作品《黑俊妮告状》,里面有个场景,主角黑俊妮背着两只鹅,但道具一看就是假的。”王建民做的鹅能动会叫,电动鱼可以蹦跶摆尾,配合舞台效果看起来栩栩如生。黑龙江省杂技团也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年轻人,与哈尔滨话剧团周旋许久后,杂技团靠着一纸来自省文化厅的红头文件,成功“抢”来了王建民。

  协奏·黑白狂想

  ■钻研方案“魔怔”一年

  首个现代化新马戏大篷问世

  1992年前后,王建民的人生再起波澜。现任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王建民的老搭档孙力力那时还是演员,她到哈尔滨出差,偶然看见了王建民设计的“滑稽怪车”,立刻意识到这是位奇才。在她的力荐和团里的支持下,1994年,王建民被调入中国杂技团。

  第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为杂技团设计一个全新的马戏大篷,主要原则是安全,还不能太重,要便于安装和拆卸。那些日子里,王建民夙兴夜寐,拿出6套方案,画了上百张图纸,刚过不惑之年就白了头发,吃饭睡觉都在构思,像是“魔怔”了一般。苦心钻研了约一年后,我国首个现代化的马戏大篷问世,王建民用电动机代替人力升篷,同时在大篷框架和座椅上下工夫,减轻总体分量。最终,新大篷比传统大篷轻了二分之一,运转效率大大提升,它“服役”多年,被广泛用于杂技团的全国巡演,一直演出了800余场。

  在中国杂技团30年,王建民鞠躬尽瘁,团里作品屡获殊荣,许多都有他的心血:2004年,《十三人顶碗》惊艳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为中国杂技团摘下第一个“金小丑”奖,王建民在道具碗里放入折扇,根据表演节奏自动开合,传统顶碗节目因魔术技巧的融入打开了新的表演思路;2011年,由传统高椅项目演变而来的《空山竹语——摇摆高拐》获得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最高奖项“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和第二届中国杂技节“金菊奖”,两根层层叠加的高拐如风中修竹晃而不倒,惊险绝伦;2013年,《俏花旦——集体空竹》《圣斗·地圈》再次荣获“金小丑”奖,其中,《圣斗·地圈》因道具的变革而焕然一新,王建民设计了“大风轮”“太极拳”两个能行走的机器人道具,前者能快速旋转,后者能多维运动,突破了传统钻圈节目里固定地圈的表演维度;2015年,《协奏·黑白狂想——男女技巧》又一次将“金小丑”奖收入囊中,核心道具升降开裂桌的种种变化出人意料,让常见的单手顶节目充满了强烈而新颖的视觉冲击……

  绵延3000多年的中国杂技,如何在面对观众时保持“新鲜感”?在王建民看来,以道具创新推动节目创新已然变成一大发力点,“避免似曾相识,追求前所未有。我的设计原则是不求第一,求唯一;不求豪华,求绝妙。”目前,王建民的各类发明已累计达700多项。

  ■牵挂道具大半生

  古稀之年仍难舍责任感

  牵挂了大半辈子的道具,似乎占住了王建民在平时生活中的全部智慧。有一件趣事至今被大家津津乐道:某年春节,全家人等着吃团圆饭,水开了,饺子也快煮好了,“心不在焉”的王建民掀开锅盖,却抄起铲子撮起一铲子煤球倒了进去,一大锅饺子全都泡了汤。这些年,忘了自行车、丢棉大衣、丢围巾、40摄氏度天气里焊道具把手和脸烫得像“北京烤鸭”……王建民做的“荒唐事”有一箩筐。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强制关灯“勒令”他休息,王建民便偷偷拧开小台灯,或者挨到早上四五点,假装睡醒了又起来画图。

  王建民自知“糊涂”,音乐是他为自己找到的一剂良方。他喜欢用电吹管吹热烈的《查尔达什舞曲》、欢快的《电闪雷鸣波尔卡》,莫扎特、贝多芬都是他钟情的作曲家。王建民还动手发明了不少乐器,折叠二胡、双音排箫、环形埙笛、月胡、活塞笛、脚踏风铃……这些乐器多用随时可见的材料做成,以至于有时候看起来有些“奇怪”,比如双音排箫的箫管就是用注射器的针筒做成的。王建民用快速的演奏、精准的背谱来维持清晰的思维能力,既是为自己、为家人,也为了业已奉献半生的中国杂技。

  古稀之年的王建民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他几次想放手,几次又留了下来,老伴儿退休17年了,一直想和他出去走走转转,到现在也没有成行。责任感总是让他难以割舍:团里的节目要推进,接班年轻人的创新意识要培养,正在建设的中国杂技艺术中心是北京首座杂技专属场馆,技术层面的事宜要对接……但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以后,有些事情我可能的确要放一放。”王建民说,“但需要我做的大事,无论我在哪里、是什么样的状态,都会回来把它办好。”记者高倩 文 受访者供图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

  •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和终身名誉主席巴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谈及人形机器人何时能从“炫技”转向应用落地,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焦继超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预期。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表示,预计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会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台的企业。
2025-11-07 09:28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目光投向脑疾病领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诊断—监测—治疗—预测”一体的大脑实时“观景”。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让神经系统“说话”,通过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和精准诊断。
2025-11-07 09:18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