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默杀》何以成暑期档“潜质爆款”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默杀》何以成暑期档“潜质爆款”

来源:文汇报2024-07-12 08:07

  见习记者 臧韵杰

  记者 宣 晶

  相较日前的持续高温,暑期档电影市场却有些不温不火。悬疑电影《默杀》被业界认为是暑期档首部具有“爆款潜质”的作品,上映近10天累计票房破6亿元,已进入今年上映新片的票房前十。该片导演柯汶利曾因执导热门片《误杀》被观众熟悉,时隔五年《默杀》卷土重来,故事围绕一所女子中学的校园霸凌事件展开,还涉及原生家庭、家庭暴力等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近年来,悬疑犯罪类影片迎来井喷,展现出类型片强劲的市场潜力。据灯塔发布的《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盘点报告》显示,悬疑犯罪类型广受青睐,成为拉动年轻观众的有效支点。因此,《默杀》刚一亮相,立刻点燃了电影市场,也激起了各方热议。目前,该片豆瓣评分仅6.7分,逊于前作《误杀》的7.5分,能否成为真正的“大爆款”还有待观察。有观众认为,《默杀》并未将“追凶”过程当作核心环节,反而着重落笔于还原案件真相,观影体验既有爽感又有思考。也有观众吐槽,“狂下猛料”的视觉奇观与“故弄玄虚”的悬疑设定充斥全片,《默杀》与其说是现实题材悬疑片,不如说是一部暗黑系惊悚片。

  冷峻观察植入电影创作

  沉默放纵暴行,开出邪恶之花。据柯汶利透露,拍摄《默杀》的缘起是一则新闻:妈妈发现女儿失踪,孩子竟然被楼下邻居劫持。这则新闻最触动柯汶利的是,当邻居们听到女儿的呼救声,他们都觉得这是别人的家务事,既没有人主动告知母亲,也没有人站出来阻止或报警。“最讽刺的是,当警察带着凶犯重返犯罪现场的时候,整栋大楼的人都冲出来,想要教训他。”柯汶利将冷峻的观察移植到电影创作中,血淋淋的镜头直击观众内心。

  “我们存在于此,皆为众生,众生之行,引发觉悟之链。觉悟的终点,皆是新生的起点。”电影里反复出现这段台词。柯汶利试图以新的意象来解剖人物的内心世界,善恶有报,罪恶难逃……在《默杀》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李涵(张钧甯饰演)被家暴致使鲜血直流,却没有一位邻居上前制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在福(王传君饰演)被抓捕归案后,整栋楼的邻居都跑上天台看热闹,义愤填膺地指责他的罪行。令人不寒而栗的反差,映射出影片的主题——每一个面对恶行而沉默的人都是凶手,集体沉默之中将会孕育出更大的罪恶,最终吞噬所有人。

  在119分钟时长的《默杀》里,柯汶利向观众展示性侵、家暴、虐待、校园霸凌、跟踪偷拍等众多社会问题。在极大拓展话题丰富度的同时,电影叙事的剖解难免流于表层,绝大部分是点到为止,未能止渴。更为遗憾的事,《默杀》罗列堆叠众多话题,反而稀释冲淡了悬疑“浓度”。影评人韩梦想认为:“也许是想说的太多,全片在影像造型和议题关注的同时也缺失了部分悬疑片的叙事编织,故事层面没有《误杀》的逻辑严密。”

  高密度“反转”成为揽客招牌

  近几年,一批悬疑犯罪电影呈现出类似气质:《唐人街探案》《误杀》《消失的她》《拯救嫌疑人》《瞒天过海》等都把背景设置在东南亚或非当下社会,以高能反转的情节诱发观众的浓厚兴趣。《默杀》同样具有鲜明的类型片烙印,暗系的色调、阴森的老建筑、接连而至的暴雨……营造出“悬疑+惊悚”的氛围。柯汶利坦陈,对于一部题材有些沉重的商业片来说,悬疑和惊悚的元素能增加可看性。

  部分悬疑犯罪电影越来越趋向抖音短剧,把接连反转的剧情、血腥暴力的镜头当做揽客的“招牌”。“反转”“尺度”“真实”等元素被包装成“金句”,作为电影海报上最醒目的关键词。一般来说,“反转”是悬疑犯罪电影最突出的核心卖点;然而《默杀》中高密度、弱逻辑的反转却让有些观众有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部分人物形象、行为动机上略显单薄,让人产生割裂的观感,难以信服。

  近期的爆款商业片都重视“情绪营销”,当“猎奇+话题”的组合拳“捶向”短视频平台,更易击中网友的情绪爆点。一年前,《消失的她》以大尺度视觉奇观叠加争议性社会话题的方式,满足了观众视听需求和情绪诉求。如今,《默杀》再次证明了这种模式的行之有效。值得关注的是,在大银幕上的暴力美学固然会带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但有专家认为,展现霸凌虐待的细节场景过多过长,以及黑暗、压抑和暴力的风格难以让人共情。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