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万顷波涛振长空 湾顶月明济沧海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万顷波涛振长空 湾顶月明济沧海

来源:羊城晚报2024-07-15 10:38

  歌剧《湾顶月明》北京首演现场 丁啸 摄

  《湾顶月明》舞台设计融入了无人机等元素 丁啸 摄

  鸿鹄之志,源于何方?7月12日晚,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一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勃勃生机、极具广东地域特色的轻喜歌剧——《湾顶月明》在此拉开首演大幕,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

  歌剧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大背景,通过海外华侨、黄埔军校毕业生后人陈粤,开发区基层的公务员华美珠,知名科技公司董事长华智强等人物之间的关系展开情节,用“微叙事”反映“大时代”,讲述了几位主人公因在黄埔创业而结缘,最终消除误会和偏见,并收获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故事。

  看海潮滔滔千帆竞发,那些“浪遏飞舟”的瞬间,于一句句歌词中被唱响,澎湃着广州开发区建设的火热情怀,黄埔这颗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熠熠光辉。

  【立意深远】

  街坊侨胞“众生相”: 到黄埔去成就梦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恰逢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广州开发区成立40周年,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联合推出的这部轻喜歌剧,讲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州开发区建设者和身为黄埔军校后人的创业者在这片热土上的奋斗故事。

  是怎样一种精神,激励着人们矢志向前求索、向上发力?答案就藏在歌剧里、写在大地上——“勇立潮头半步前”,黄埔人人敢争先。

  不畏艰险、保持乐观、坚信希望,在歌剧中,一步一脚印的实践更是彰显出深厚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歌剧《湾顶月明》总导演陈蔚介绍,本剧的男主人公陈粤是海外归来的华侨、黄埔后人,他开始对中华文化带有偏见,由于特殊的原因来到国内经过一个别样的新年,使得他找回了自己的根也找到了爱情。男主人公华智强,是长期生活在黄埔区努力奋斗的基层群众的代表,是中华文化的坚定践行者,他在事业上闯劲十足,却又在生活上因循守旧,看似矛盾,但又在他身上高度统一。郑小琪是典型“新新人类”的代表,那狂妄不羁的个性、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成就了她的梦想,而送父亲去手术前的一场戏又把她与父亲的那种质朴的中华传统家庭亲情展露得淋漓尽致。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主人公们的‘小故事’,折射的是一代代开发区人在这片时代热土上继往开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时代精神。”陈蔚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剧中的角色都是黄埔这块土地上千万个普通的奋斗者的缩影,每一个人的默默付出,与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与整个黄埔区的乃至粤港澳地区的发展和谐共生,相辅相成。

  “歌剧《湾顶月明》的名字也是有深意的。”该剧编剧钱晓天说,首先是因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区位上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顶部,素来有“湾顶明珠”之称;其次,歌剧想要传达一个从朔月到望月的过程,寓意从全国甚至是全球各地“到黄埔去”的奋斗者,经过努力,最终都能实现理想、成功圆梦。

  【岭南情深】

  富集浓郁广东特色: 融合传统与未来美好意境

  “中国智慧和时代精神”是歌剧《湾顶月明》舞台艺术的最大特点。据介绍,该剧在舞台表现风格上具有高度假定性,轻快流动的场景迁换带来强烈的观剧代入感,以最先进、最完整、最综合的舞台艺术手段来赋予该剧独特的视觉色彩。

  除了音乐和戏剧要素的相得益彰,歌剧《湾顶月明》在舞美、灯光、服装道具设计上也是匠心独运,不少元素特别强调了与黄埔的贴近性,突出了广东地域特色,而且还体现了大湾区特色,充满未来感。

  在服装造型上,全剧以未来为导向,融入人文情怀,运用当下的审美语汇,结合大湾区的地缘特点,对生活中的服装进行了艺术性的概括与意象化处理,使其既充满生活的真实感,又具备强烈的戏剧张力,勾勒出了传统与未来相融合的湾区众生相。

  钱晓天介绍,主创团队曾多次到黄埔采风,实地走访了很多企业。“每一次的采风,都让我们很震撼,比如黄埔的低空经济之发达,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未来生活方式的雏形。”所以,该歌剧在舞台设计上、舞台主体形象采用了无人机外形的双层平台设计,它不仅可以旋转和移动,还配合可变换的几何形状分割方块,完成各种场景的变换,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融合,充满空间感和现代感。

  该剧的舞台和多媒体设计中融入了很多岭南文化元素,包括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岭南建筑,以及与岭南文化相关的符号和图像,增加文化意义和视觉故事的层次,以达到运用象征和意象来唤起情感,传达叙事。

  在舞台的整体配色上,非常讲究强烈的色彩对比,以求为观众创造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体验。其中酒楼、黄埔军校等地多为低饱和色彩,现代场景的色彩较为明亮与鲜艳。这种对比有助于唤起观众情感,吸引观众注意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歌剧场景设计中,展现了不少黄埔非遗元素。比如深井烧鹅、醒狮、大盆菜、发红包、长桌宴、乞巧节等。“这部歌剧很黄埔!作为黄埔人,我感觉很亲切。”观赏完歌剧首演的观众林先生表示,《湾顶月明》在舞美、服化道上,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广东地域特色,也可以说是一次很好的广东传统文化传播。

  【时代礼赞】

  联手再造文化精品: 写给新时代黄埔的情书

  在7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诸葛燕喃评价该剧是一部充满时代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歌剧;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梅声洪则表示,《湾顶月明》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对普通而又不凡的奋斗者的崇高致敬,是对家国情怀与亲情友情的深情颂歌。

  据介绍,歌剧《湾顶月明》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第二次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合作。该剧的演出阵容十分强大。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的演出团队中,既有张英席、王一凤、高鹏、张卓等实力歌剧演员,又有王杨、初煦、孙尧、孙爽等新生代力量。女主华美珠的扮演者王一凤表示,她很期待来大湾区演出。因为在她的印象里,“大湾区既拥有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积淀,又充满科技与现代感”。

  “今天的歌剧让人惊喜。”特意前来观看《湾顶月明》首演的周女士是一名歌剧爱好者,她说:“这部歌剧的歌声很动人,演员的演技很精湛,故事的感染力超出了我的期待。尤其是情感的铺垫很细腻,的确是一场视听盛宴。”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文化兴业、文化惠民,文艺精品迭出。除了歌剧《湾顶月明》,当代舞剧《到那时》、音乐舞蹈诗《黄埔长歌》、话剧《幸福公寓》、儿童剧《菠萝蜜奇遇记》、儿童舞蹈《雕龙儿》、歌曲《根脉》等作品都获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今年3月推出的舞台剧《黄埔!黄埔!》,以黄埔军校的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借助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的百年风云和旷世豪情,更已成为传播度非常高的文艺精品。

  据悉,《湾顶月明》从制作到演出耗时近一年,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于7月12日至13日在国家大剧院连续上演之后,该剧将在全国展开巡演。(文/卢佳圳 黄蓉芳 林文慧)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

  • 习近平主席乘专机离开巴西利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2024-11-22 04:30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2024-11-22 04:20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