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话剧《小岛·馀香》:时光涤荡,余香四溢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话剧《小岛·馀香》:时光涤荡,余香四溢

来源:北京晚报2024-07-15 10:49

  王润

  香港话剧团的经典之作《小岛·馀香》是一部很特别的作品。它看上去如此简单,只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物,却似乎可以是世间无数的你我;一个抽离了时间与空间的小岛,却可以想象成世上任何地方;区区几件道具,信件和芸香,却能唤起人心灵深处某些带有味道的记忆;几乎没有背景音乐,却在那些日常而优美的对白和无数的静默中,始终流淌着一种令人充满想象的诗意旋律……难怪这部诞生于三十年前的作品,近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以新的面貌上演,不仅毫无陈旧之感,反而呈现出一种历久弥新、隽永经典的魅力。

  《小岛·馀香》曾名《小岛芸香》,是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潘惠森1994年创作的一部话剧,承载着他青年时期对于人生和爱情的理解。剧情并不复杂,但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发生在一个荒岛上,男主角蒋平希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将小岛视为短暂的中转站;女主角苏青却以小岛为永恒的根据地,默默等候和坚守着。两个本是陌路的人在小岛相遇,生命开始相互交织,他们在岛上度过的每一天,都像是时间的一场游戏,让人不禁思考:等待的意义是什么?记忆又能否永恒?

  潘惠森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从长夜星空到拍岸海涛,从码头的木板到照明的油灯,从地上爬的甲虫到树上刻的日记……将人们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文艺气息的世界,聆听来自小岛的声音。该剧自问世以来,便因其丰富的意象、诗意的台词,衍生出各种解读。岛,是永恒的家,还是短暂的避难所?香,是留住的记忆,还是忘却的时间?不同的观众,会因不同的人生阅历和思维角度,在这部小戏中品味到不同的生命余香。

  时隔三十年,潘惠森翻新这部作品,并破天荒携手三位香港话剧团助理艺术总监刘守正、邱廷辉、方俊杰联合执导,打造出四个不同版本:三个导演版本+一个三人共同执导版。这次来北京上演的,正是由三位导演、六名演员共同完成的“六人合奏”版。据说,剧团中每个演员都想演剧中两位主人公“苏青”和“蒋平”,最后通过选角才选出麦静雯、张紫琪、王晓怡、欧阳骏、陈健豪、蔡溥泰这六位演员。

  三组形象、气质不同的演员,在一部戏中分别演绎同样两个人物,这种处理带给观众的感觉是非常奇妙的,会觉得这一对男女,不再是固定的两个角色,而可以承载无数种关系与可能,甚至能够感受到他们背后隐喻的更幽深更辽阔的时代心境。但演员们细腻的表演,将彼此之间若即若离、静水流深的情感处理得充满张力,又不会让人觉得人物只是抽象的符号。苏青与蒋平谈论着过去和未来,也谈论着彼此与现在。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感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也更懂得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面对世间万物的蕴藏规律,如同小岛上的一缕风,一滴水,自然会有一种了然清明的心境对待一切。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和需求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经典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在时光的淬炼中不断迭代更新。《小岛·馀香》作为一部经典之作的翻新版本,在保持原有魅力的同时,更深入探讨了时间与记忆、人与自然、现实与梦想等主题,体现出香港话剧团在艺术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李晏 摄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