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上线 AI技术为科幻题材插上翅膀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上线 AI技术为科幻题材插上翅膀

来源:北京日报2024-07-16 10:51

  AI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目前已上线一周。作为一部京产网络短剧,该剧所采用的AI技术带来了卓越的视觉呈现,而对制作方博纳影业来说,“押宝”AI也将是该集团未来电影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剧照。

  首部电影级别的AI科幻短剧

  《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此次上线共13集,每集时长3-4分钟,故事讲述未来世界人类遭遇末日大变革,拯救人类的线索寄托在三星堆文明之中。故事以主角团寻找第十只鸟作为关键任务,主角团逐步揭开青铜神树和神鸟背后的秘密,同时也揭开神秘古蜀国的面纱。在已播出的剧集中,宏大故事背景带来极致的视听感受,人物形象也自然灵动,镜头变化不输电影表现。

  博纳影业制作总监、博纳AIGMS制作中心负责人曲吉小江女士介绍,2023年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元年,博纳影业迅速于当年成立了AIGMS制作中心,作为博纳影业的人工智能影视制作基地,该制作中心以AI内容生成的概念为核心,以人机共创协作模式,打造了智能化影剧制作流程(即AIGMS)。

  由于全世界几乎都在同步研究AIGC技术,这意味着制作方并没有一个已经成熟的模型或者软件可以直接上手。“AI技术制作想要达到电影水准,难度、成本、周期,每一项投入都是巨大的。我们需要搭建的是基于AI技术为基座,电影工业化制作为流程的团队,就要一边做技术的研发,一边做电影质感的剧集创作。”曲吉小江说。

  剧中复杂人物都来自AI生成

  在《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技术总监李康康看来,这不仅仅是做一部科幻短剧而已,也是传统影视公司面临的技术突破和研发挑战。博纳AIGMS制作中心在着手进行剧集文本和分镜等影视领域创作的同时,还需要研发行业垂类的多模态大模型,实现具有图像文字理解能力的智能化辅助创作功能,并建立专业级的影视知识库。

  这意味着《三星堆》从制作初期就是标准的AI影视作品,它不再依赖于实景实拍,而是能够借助视频大数据系统为AI提供大量的画面和视频参考,即便是剧中涉及的复杂人物也都来自于AI生成。曲吉小江透露,“一开始也有人建议让我们用‘VR虚拟拍摄+AI生成’的模式来拍剧,因为AI做剧有一个特点,就是真人拍摄中最难的部分,如大规模造景,由AI做起来就很容易;与之相反,我们用真人拍摄时最容易的部分,即人的表演,由AI生成却成了最难的部分。”

  主角已成博纳电影数字资产

  选中“三星堆”这一题材,则来自博纳对于AIGC内容特性的把握。在曲吉小江看来,AIGC内容能够极大地解决传统影视公司的资金压力,由AI生成那些耗费巨资的场景内容并不费力,并且常常可以超越现状,做出更有想象力的内容,从这一特性来看,做科幻类题材几乎是AI短剧的首选。

  2021年国内首次对外公布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黄金面具、青铜神树等三星堆文物的发掘震撼世界,博纳当时就开始储备这一题材,并进行了相关影视作品的内容构思。2023年,博纳开始进行AIGC的创作,在众多题材中决定采用三星堆元素来制作首部AI科幻短剧,但从今年2月进行正式制作开始,历经了5个月的周期,才做出了总长度53分钟、总计13集的内容。

  “大家一直认为用AI做视频,可能就只需要几台电脑、几个人的小团队,但博纳作为一个电影公司,一开始就是希望能够抢占住这条赛道。我们做AI短剧的初衷也是为了最终能够运用AI技术服务于电影作品,因此才搭建了自研的技术团队,按照电影生产的流程来制作这么一个小短剧。”博纳影业行政总裁蒋德富表示。

  蒋德富透露,目前《三星堆》短剧中出现的主角人物已经成为了博纳的数字资产,这些主角将存在于未来博纳的电影宇宙中,实现从短剧到长剧再到电影的“三步走”战略,形成博纳电影产业版图的发展闭环。记者 李夏至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水清岸绿 黑脸琵鹭“组团”觅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