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热带影像下的人性反思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热带影像下的人性反思

来源:文汇报2024-07-18 10:34

  王雪璞

  电影《默杀》上映两周,以逾9亿元票房领跑暑期档,带动了暑期档的第一波观影热潮。

  从市场反应来看,该片所采用的“强情节、快节奏”策略无疑是奏效的。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声音对影片过于强调爽感进行了批评,认为是一种艺术上的窄化。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始终是我们展开文艺评论的宗旨。在此,本版特别刊发两篇评论,与读者和观众一起,从不同视角对该片进行评论与解读。——编者

  电影《默杀》将故事放置于一个女子学校之中,通过对一场凶案真相的追寻,展开对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等种种社会问题的探讨。

  平心而论,影片有不少大尺度镜头语言,后半部分也略显臃肿。但票房不会说谎,观众的集体埋单足以说明:《默杀》作为一部商业化类型影片,在艺术手法上当真有不少可取之处。

  首先,《默杀》在影像氛围的营造上颇具匠心。影片将故事背景置于一个虚构的东南亚岛国,蕴含着美学上的思考。近年来,国产罪案电影大抵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将故事放置于冰天雪地的东北,主打怀旧、凌厉、残酷的黑色美学,另一种则如本片一样,将故事呈现在一个极具热带气息的虚构地点,烈日、雨林、巷道等元素构建出了一个暧昧不明的心理空间,营造出不安的环境气氛,暗喻着真相的不可确定。正如影片中多次出现暴雨的意象,每一次罪恶都伴随着一场暴雨的冲刷;又如影片中在描绘小彤和惠君被霸凌的场面之时,让二人的造型隐喻出“基督受难”的悲壮意味。这些元素的使用遵循着一套既定的美学逻辑,倘若将这些场景与情节放置于北方城镇,则必将导致叙事与美学的失调。

  除了氛围的营造,《默杀》更让人惊讶的莫过于其对戏剧化场面的处理。就这一点来说,导演精准地摸清了观众胃口:观众需要故事,但观众更需要的是戏剧化地讲述故事,尤其是在关键的节点得到震撼性的视觉刺激。譬如影片中出现了多次凶案的场面,这些场面的处理一次比一次揪心,也一次比一次震撼。在这之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霸凌者安琪之死,当准备多时的典礼彩排达到高潮,校长亲自拉下彩球,尸体猛然出现,观众的惊吓与校长的诧异相得益彰,借助父亲之手发现女儿之死,戏剧化场面可谓做到了极致。导演似乎深得亚里士多德“突转与发现”技巧的精髓,几乎每一个可以渲染的情节点,导演都埋好了伏笔,做足了铺垫,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只等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惊险时刻到来。

  《默杀》除了技巧上的纯熟,最值得一提的或许还是影片在当下电影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众所周知,近年来国产电影的热门之作大多代表着一种新的趋势,以《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坚如磐石》等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追求的不再是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相反,它们寻求的是娱乐与教育的共融,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借助电影的传播优势,从而达到反思社会问题、寓教于乐的目的,就这一点来看,《默杀》显然延续了这一趋势。

  校园霸凌题材已有不少经典之作,前有美国电影《魔女嘉莉》、韩国电影《韩公主》、国产电影《少年的你》等等佳作,对于一个老生常谈的题材来说,做出新意是极不容易的。

  相较于过往霸凌题材电影关注反抗、复仇、救赎等议题来说,《默杀》引入了一个新的论点:每个冷漠的旁观者都是霸凌者。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默杀》一反类型影片逐渐加速的特性,变得舒缓起来,通过切换不同角色视角,用“罗生门”的方式逐渐拼凑出整场悲剧的真相。在这场悲剧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恶人,每个渴望救赎的个体,最终都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枷锁,而那些沉默的大众,无疑也是养育罪恶的温床。正如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身穿黑色雨衣的意象,黑色雨衣犹如黑暗人性的隐喻,也暗示着人们一旦披上雨衣,无论姓甚名谁、何等面貌,皆是罪恶的化身。

  总的说来,《默杀》是一部可圈可点的类型电影,在120分钟的时间里,观众不仅获得了强烈的视听刺激,也得到了一次关于校园霸凌与人性残缺的反省。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反思的日子是不值得过的”,在电影中反思、成长并最终造福社会,或许正是《默杀》这部影片最大的价值。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副教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顺利举办

  • 2024年铁路暑运迎来收官之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新时代中国能源转型之路、厚植能源绿色消费的底色、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8-30 04:20
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起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
2024-08-30 04:55
国家卫生健康委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2024-08-30 04:20
29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国际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以下简称“月球专业大模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识别上,月球专业大模型的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
2024-08-30 09:33
按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服务“一张网”要求,整合自然资源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资源的全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平台已经开通试运行。
2024-08-30 09:32
图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发掘原址上再现的考古情景。临沂大学释光年代学实验室对水稻植硅体的测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如何选择含有植硅体的沉积物就是个难题。
2024-08-29 09:44
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场“跨界”展览别具一格。珐华彩莲池纹梅瓶、象形执壶等精美文物的复制品,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一同现身
2024-08-29 04:55
水清岸绿,鸟鸣啾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山风劲吹,风机飞转,绿电点亮万家灯火;优化生产工序,使用环保材料,产业发展向绿色化迈进……
2024-08-29 04:55
我国科学家在野外科考工作中首次发现新疆伊吾县有戈壁熊分布。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第三次新疆科考项目——新疆自然保护地调查与国家公园潜力区科学考察阶段总结和专家咨询会召开。
2024-08-29 04:45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谈鹏教授、肖旭博士后研发出了一种“火星电池”,以火星大气成分(模拟参照火星上大气成分比例配比)作为电池反应燃料物质,可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2024-08-29 04:45
针对获得职称的农牧民,呼和浩特市从政策支持、教育培训、职业发展、奖补倾斜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体系,强化人才激励措施。
2024-08-28 09:56
气候变化、环境灾难和战争等因素可能会对生物资料库构成威胁。为了找到新的样本“避难所”,有人提议在月球上建造此类生物资料库,即所谓的“月球方舟”。
2024-08-28 09:5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谈鹏特任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火星电池,由火星大气成分作为电池反应燃料物质,可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性能。
2024-08-28 09:48
经过十多年科研攻关,吉庆油田已初步构建起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综合技术体系。今年,吉庆油田将完成100口页岩油钻井,新建产能60万吨以上。
2024-08-28 09:47
截至目前,青田县瓯江鼋数量达到121只,标志着通过人工助孵技术繁育的瓯江鼋形成种群规模。
2024-08-28 09:43
Pioneer测试系统主要由具备高精感知和可靠通信能力的封闭试验场、支持状态数据上传与虚拟场景注入的测试车辆、具备实时孪生与动态仿真能力的云端平台三大部分构成,
2024-08-27 03:10
温室气体增加会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及人类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甲烷作为地球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过程中导致的增温强度远高于二氧化碳。
2024-08-27 10:03
本次研究揭示了褪黑素通过影响PVT调控非快速眼动睡眠的作用机制,发现褪黑素可以抑制PVT神经元的活性,增加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间,从而有利于入眠。
2024-08-27 10:02
近年来,我国豆粕年消费量在7000万吨以上。然而,由于耕地面积有限,我国大豆产量供不足需。因此,广辟饲用蛋白来源、开发和利用优质饲草资源是改善我国饲用蛋白短缺困境的必由之路。
2024-08-27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