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河万古流”,文化节目谱新篇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江河万古流”,文化节目谱新篇

来源:南方娱乐网2024-08-02 10:23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奔腾大江,滔滔长河,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透过自然江河、历史江河、文化江河等多个维度,借助现代化的文艺表达方式,让江河文明更加可见、可感、可亲,生动展开中国文明的重要图像志,绘就“现代文明”的崭新画卷。截至第十期,节目共揽获384个热搜热榜,全网视频播放量超1.65亿,主话题#诗画中国#阅读量超7.5亿,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4.6亿,网友好评如潮。

1横概念海报-0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一幅江河安澜、人水相亲、城水相融的画卷也随之徐徐展开。人们共饮一江碧水,共享一片精神家园,这些传颂千载的诗歌名篇与绘画佳作,构筑了我们精神文明的瑰丽宫殿,也为我们谱写新时代的华彩乐章铺就了扣之铿锵的牢固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正是在江河里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沿水脉探文脉,以江河之美映衬时代之美、以江河之兴展现国家之兴,真正帮助我们读懂文明“潮”涌背后的绵延赓续、生生不息。

2正片截图

  诗画为核,流动品读,深入浅出,涵养化育。节目从众多的传统绘画作品中,精选出与江河相关的诗画经典,邀请业内专家担任“品卷人”,从专业角度带领观众进入精妙的艺术世界。节目运用新颖的表达制作方式,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也为观众开启艺术熏陶与精神启迪的江河之旅,提供了更多层次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而实景演绎的“开卷”,集合舞美艺术精华,又于入画探景中,探寻中华文明多姿多彩的精神源泉,实现听江河文化之声、赏江河文化之美、悟江河文化之韵,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3刘万鸣剧照-0

  在第七期节目中,展示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金沙江全图》卷全长74.22米,绘制于清代乾隆年间,描绘了沿线总计134滩(地)的山川地形及人文风貌。卷首的金沙江地势图形象地记录了江水蜿蜒的形状,标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整体的鸟瞰式构图,又将两岸全景从上往下纳入画中。作为中国传统舆图,《金沙江全图》卷是研究长江水利的珍贵史料。同时,这幅作品运用中国传统山水浅绛法,设色艳丽,真实再现了金沙江的动态美感,展现出工程图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金沙江全图》卷既是一幅完整的地理图志,又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更打开了一扇后人直视历史的窗,连接着过往与今朝。人们以诗颂江河,以画绘山川,每一笔、每一句皆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些情感的汇聚如同江河之水长流不息,共同编织了中华文明绚烂多彩的历史长卷。

4《金沙江全图》剧照海报-0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于《剑阁图》轴中重走奇峻蜀道,再读敢为人先、也能为人先的蜀道精神;在《潇湘八景图》卷里访青山绿水,品味“潇湘八景”新的时代内涵;《渔乐图》卷让我们认识人与江河和谐共处的渔文化,《金焦落照图》卷让我们读懂文徵明与时间对话的从容与淡泊……在《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节目中,一幅幅丹青妙笔将江河风姿绘于纸上,一位位文人墨客将江河精神写进诗行。“诗画合璧”的独特视角,将千古江水所留存的中国文物、中国建筑、中国工程和中国形象,所承载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等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财富,歌以咏之,图以绘之,所寄之处,浪花交融。今天,江城相依的美好图景与诗画里的山河景色彼此辉映,让观众得以深入了解奔涌在瑰丽的自然江河、厚重的文化江河、生机勃发的时代江河背后的人文经典、历史典故、地理知识,充分领略气象万千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之美。

5正片截图

  大江奔涌,不舍昼夜。江河承载着无数历史传说与记忆,留住江河记忆,也是留住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总台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坚持江河为媒,用现代思维欣赏古代意境,用古代底蕴滋养现代精神,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如水般“润物细无声”地向世界柔性讲好江河故事,让绵延千里、气势磅礴的江河精神,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成为激励我们一往无前的文化力量,无疑是探索作答“何以中国”这一时代课题的又一生动尝试。

  (刘万鸣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地迎来“五一”假期出行高峰

  • 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