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奔腾大江,滔滔长河,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透过自然江河、历史江河、文化江河等多个维度,借助现代化的文艺表达方式,让江河文明更加可见、可感、可亲,生动展开中国文明的重要图像志,绘就“现代文明”的崭新画卷。截至第十期,节目共揽获384个热搜热榜,全网视频播放量超1.65亿,主话题#诗画中国#阅读量超7.5亿,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4.6亿,网友好评如潮。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一幅江河安澜、人水相亲、城水相融的画卷也随之徐徐展开。人们共饮一江碧水,共享一片精神家园,这些传颂千载的诗歌名篇与绘画佳作,构筑了我们精神文明的瑰丽宫殿,也为我们谱写新时代的华彩乐章铺就了扣之铿锵的牢固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正是在江河里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沿水脉探文脉,以江河之美映衬时代之美、以江河之兴展现国家之兴,真正帮助我们读懂文明“潮”涌背后的绵延赓续、生生不息。
诗画为核,流动品读,深入浅出,涵养化育。节目从众多的传统绘画作品中,精选出与江河相关的诗画经典,邀请业内专家担任“品卷人”,从专业角度带领观众进入精妙的艺术世界。节目运用新颖的表达制作方式,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也为观众开启艺术熏陶与精神启迪的江河之旅,提供了更多层次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而实景演绎的“开卷”,集合舞美艺术精华,又于入画探景中,探寻中华文明多姿多彩的精神源泉,实现听江河文化之声、赏江河文化之美、悟江河文化之韵,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在第七期节目中,展示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金沙江全图》卷全长74.22米,绘制于清代乾隆年间,描绘了沿线总计134滩(地)的山川地形及人文风貌。卷首的金沙江地势图形象地记录了江水蜿蜒的形状,标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整体的鸟瞰式构图,又将两岸全景从上往下纳入画中。作为中国传统舆图,《金沙江全图》卷是研究长江水利的珍贵史料。同时,这幅作品运用中国传统山水浅绛法,设色艳丽,真实再现了金沙江的动态美感,展现出工程图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金沙江全图》卷既是一幅完整的地理图志,又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更打开了一扇后人直视历史的窗,连接着过往与今朝。人们以诗颂江河,以画绘山川,每一笔、每一句皆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些情感的汇聚如同江河之水长流不息,共同编织了中华文明绚烂多彩的历史长卷。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于《剑阁图》轴中重走奇峻蜀道,再读敢为人先、也能为人先的蜀道精神;在《潇湘八景图》卷里访青山绿水,品味“潇湘八景”新的时代内涵;《渔乐图》卷让我们认识人与江河和谐共处的渔文化,《金焦落照图》卷让我们读懂文徵明与时间对话的从容与淡泊……在《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节目中,一幅幅丹青妙笔将江河风姿绘于纸上,一位位文人墨客将江河精神写进诗行。“诗画合璧”的独特视角,将千古江水所留存的中国文物、中国建筑、中国工程和中国形象,所承载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等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财富,歌以咏之,图以绘之,所寄之处,浪花交融。今天,江城相依的美好图景与诗画里的山河景色彼此辉映,让观众得以深入了解奔涌在瑰丽的自然江河、厚重的文化江河、生机勃发的时代江河背后的人文经典、历史典故、地理知识,充分领略气象万千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之美。
大江奔涌,不舍昼夜。江河承载着无数历史传说与记忆,留住江河记忆,也是留住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总台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坚持江河为媒,用现代思维欣赏古代意境,用古代底蕴滋养现代精神,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如水般“润物细无声”地向世界柔性讲好江河故事,让绵延千里、气势磅礴的江河精神,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成为激励我们一往无前的文化力量,无疑是探索作答“何以中国”这一时代课题的又一生动尝试。
(刘万鸣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