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河万古流”,文化节目谱新篇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江河万古流”,文化节目谱新篇

来源:南方娱乐网2024-08-02 10:23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奔腾大江,滔滔长河,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透过自然江河、历史江河、文化江河等多个维度,借助现代化的文艺表达方式,让江河文明更加可见、可感、可亲,生动展开中国文明的重要图像志,绘就“现代文明”的崭新画卷。截至第十期,节目共揽获384个热搜热榜,全网视频播放量超1.65亿,主话题#诗画中国#阅读量超7.5亿,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4.6亿,网友好评如潮。

1横概念海报-0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足迹行至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一幅江河安澜、人水相亲、城水相融的画卷也随之徐徐展开。人们共饮一江碧水,共享一片精神家园,这些传颂千载的诗歌名篇与绘画佳作,构筑了我们精神文明的瑰丽宫殿,也为我们谱写新时代的华彩乐章铺就了扣之铿锵的牢固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正是在江河里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沿水脉探文脉,以江河之美映衬时代之美、以江河之兴展现国家之兴,真正帮助我们读懂文明“潮”涌背后的绵延赓续、生生不息。

2正片截图

  诗画为核,流动品读,深入浅出,涵养化育。节目从众多的传统绘画作品中,精选出与江河相关的诗画经典,邀请业内专家担任“品卷人”,从专业角度带领观众进入精妙的艺术世界。节目运用新颖的表达制作方式,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也为观众开启艺术熏陶与精神启迪的江河之旅,提供了更多层次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而实景演绎的“开卷”,集合舞美艺术精华,又于入画探景中,探寻中华文明多姿多彩的精神源泉,实现听江河文化之声、赏江河文化之美、悟江河文化之韵,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3刘万鸣剧照-0

  在第七期节目中,展示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金沙江全图》卷全长74.22米,绘制于清代乾隆年间,描绘了沿线总计134滩(地)的山川地形及人文风貌。卷首的金沙江地势图形象地记录了江水蜿蜒的形状,标注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整体的鸟瞰式构图,又将两岸全景从上往下纳入画中。作为中国传统舆图,《金沙江全图》卷是研究长江水利的珍贵史料。同时,这幅作品运用中国传统山水浅绛法,设色艳丽,真实再现了金沙江的动态美感,展现出工程图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金沙江全图》卷既是一幅完整的地理图志,又是一笔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更打开了一扇后人直视历史的窗,连接着过往与今朝。人们以诗颂江河,以画绘山川,每一笔、每一句皆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些情感的汇聚如同江河之水长流不息,共同编织了中华文明绚烂多彩的历史长卷。

4《金沙江全图》剧照海报-0

  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于《剑阁图》轴中重走奇峻蜀道,再读敢为人先、也能为人先的蜀道精神;在《潇湘八景图》卷里访青山绿水,品味“潇湘八景”新的时代内涵;《渔乐图》卷让我们认识人与江河和谐共处的渔文化,《金焦落照图》卷让我们读懂文徵明与时间对话的从容与淡泊……在《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节目中,一幅幅丹青妙笔将江河风姿绘于纸上,一位位文人墨客将江河精神写进诗行。“诗画合璧”的独特视角,将千古江水所留存的中国文物、中国建筑、中国工程和中国形象,所承载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等有形和无形的宝贵财富,歌以咏之,图以绘之,所寄之处,浪花交融。今天,江城相依的美好图景与诗画里的山河景色彼此辉映,让观众得以深入了解奔涌在瑰丽的自然江河、厚重的文化江河、生机勃发的时代江河背后的人文经典、历史典故、地理知识,充分领略气象万千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之美。

5正片截图

  大江奔涌,不舍昼夜。江河承载着无数历史传说与记忆,留住江河记忆,也是留住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总台节目《诗画中国·江河万古流》坚持江河为媒,用现代思维欣赏古代意境,用古代底蕴滋养现代精神,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如水般“润物细无声”地向世界柔性讲好江河故事,让绵延千里、气势磅礴的江河精神,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成为激励我们一往无前的文化力量,无疑是探索作答“何以中国”这一时代课题的又一生动尝试。

  (刘万鸣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佳节将至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