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告别“狂飙”,微短剧后劲在哪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告别“狂飙”,微短剧后劲在哪里

来源:文汇报2024-08-05 10:04

  ■记者 宣 晶 见习记者 孙彦扬

  微短剧到底有多火?从以下几组数据中可窥一斑:快手平台7月短剧日活用户达3亿,每日观看10集以上的用户约1.4亿,同比增长55.3%;抖音短剧比去年同期,付费用户增长10倍,付费金额增长5倍。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4年预计超500亿元。市场热背后亦有冷思考,遥望科技副总裁邵钦认为,当下的短剧市场规模显著扩大,付费模式日趋成熟,内容优胜劣汰速度更快。御今文化CTO鲁恩文更是直言不讳:“今年入行的新人有95%都在亏钱!头部企业就那么几家,今后集聚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事实上,在大量低质内容透支用户热情之后,微短剧精品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微短剧市场面临行业洗牌和品质升级。”上海大学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陈晓达认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之后,市场将逐渐告别“狂飙”态势,流量红利下降,内容重要性凸显。微短剧的发展后劲在哪里?专家认为,一方面,从制作上看,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推动微短剧规范化发展、精细化运营;另一方面,从生态上看,“微短剧+”模式将进一步打破边界,尤其是与文旅产业互相交融,创造出更多新场景、新机遇。

  微短剧能否乘上AI的东风

  “(饭)盖一盖”“开始自律(吃饭)”……中午暴晒的阳光下,90后群众演员张二(化名)正在直播一口气吃完两大份剧组盒饭。这位B站UP主共拍摄近400个短视频,几乎都取材于形形色色的短剧片场,以朴实的镜头记录下横店群演的艰苦与坚持。其中,《夏天想来横店当群演?给你套个大盔甲就老实了》《群演小伙第一次吊威亚,被吓得哇哇叫》等短视频播放量超过250万,成为火热短剧市场的生动注脚。“微短剧最大的特点是平面化和高强度的反转,生产特点是快和批量,内容创作特点是把人物标签化,写出更典型化、更有冲突的剧情。”陈晓达说。

  群演们在片场忙得热火朝天,但当下业界的最热话题却是人工智能。今年暑期,《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英雄》《爱永无终止》《奇幻专卖店》等AIGC微短剧集中上线。在微短剧制作中,AI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业内人士分析,AI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短剧制作成本和周期的窘境,对产能有着较大的提升。“AI是工具、同事,还是挤掉工作岗位的对手?”博纳影业集团影视制作副总经理曲吉小江认为,AI目前的定位是“合作者”,尚无法比拟人类的创造力。“在共创模式中,AI与微短剧的融合将激活潜在创作者,构建人才聚合平台,丰富微短剧类型。”

  新技术或将成为提升剧作产能、降低制作成本、拓宽商业模式的动力,甚至赋能内容创新。快手推出玄幻微短剧《山海奇镜劈波斩浪》,由“可灵大模型”AI提供深度技术支持,全剧没有一位真人演员。“首部AIGC全流程定制短剧,从剧本到成片,整体两个月内完成。视觉特效堪比大电影。”快手星芒短剧业务负责人王海月认为,AIGC技术对玄幻、科幻等新赛道的内容创作有显著助力。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技术总监李康康坦言,尽管采用了多种尖端AI技术,但角色的眼神、微表情等细节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积累。“做剧,也是一场技术的突破、研发的挑战。”

  “剧火城热”亦需持续发力

  微短剧拥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持续吸引众多创作者争相入局,也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据王海月介绍,有50多个品牌客户在短剧侧尝试定制植入玩法,有150多部短剧进行了商业化变现。随着“微短剧+科普”“微短剧+考古”等高质量作品不断涌现,微短剧正走向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与短视频相比,微短剧故事承载力和创作空间更广阔,更容易满足深度的文旅传播需求。2024年开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截至目前,已有两批共计28部优秀微短剧作品入选创作计划的推荐目录,“微短剧+文旅”的促消费新模式初具规模。比如《我的归途有风》播放量1.9亿,让四川乐山的美食走入大众视野;《飞扬的青春》播出后,曹村镇春节期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

  “剧火城热”效应也有时效性、周期性,微短剧IP与文旅产业需要持续发力,尝试多元合作,融合发展。完美世界影视出品的微短剧《大过年的》与汕头文旅合作双赢,播放量突破10亿。“我们希望通过短剧链接不同产业。”公司副总裁陈宣透露,新剧《放羊吧,老板》《不止完美的新生活》都将和当地文旅部门合作,而增强IP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携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文化活动。专家建议,适当推出与景区文旅互动结合的系列微短剧,让玩家线上互动后再去线下体验,可以进一步延伸微短剧产业价值链,更好将流量优势引导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