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李建强
作为今年暑期档最受期待的银幕力作之一,由上海出品、根据茅盾文学奖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解密》终于如期公映了。影片聚焦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展示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家国情怀和坎坷经历,讴歌先辈们碧血丹心、披肝沥胆的感人事迹,令笔者看后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天造之才与乖僻之人
容金珍无疑是片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他自幼便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因解出数学难题而被人们关注,“701”郑局长求贤若渴、爱才如子,终使他顺遂地跨入了密码破译的大门——精彩纷呈的故事由此生发。
故事是传奇的,人物更是奇特的。一位名家曾指出,中国传统传记文学源远流长,“但写其人为谁某,而不写其人之何以得成谁某是也”,时常造成事物垒砌,人物不彰。容金珍之出挑和成功,不仅在于他具有常人不可能企及的特殊才能,而且因为其自幼失怙、寄人篱下,酿成了古怪、孤僻的性格,甚至很难和他人交往。
在集体主义的观念里,这样的人物是很难造就大业、成为时代和先进阶级的英雄模范的。而《解密》却执意反其道而行之,毫不隐瞒这位英雄的奇异行为,也不回避他的乖张偏执。
比如,看到女性,他会茫然不知所措;妻子叫早,他会莫名地大发雷霆;笔记本失窃,他会神不守舍、几近癫狂。他常常分不清梦里和梦外,弄不明主体与客体……以致妻子小梅要痛苦万分地喊出:“不要把你的失败怪在我的身上!”“那些梦给了他灵感,也吞噬了他。”
确实,从单一视角和生活常理看,容金珍的言行举止怪诞,到了几乎无法理解的程度,但这一切正是他完整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奇异和怪诞是这位天造之才存在的根据和基石。影片写出了人物的这种内在矛盾,展示了智慧的能量和天才的痛苦。随着两种看似不可调和的力量犬牙交错、扑朔迷离地交互推进,一个近年国产电影中鲜见的新中国军事破译专家的形象跃然银幕。
天才的性格当然可以出奇,但决不能胡编乱造,编导巧妙地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的成果。
我们现在已经明了,人类的大脑中具有实现意识与觉醒意识两种意识模式。前者是一种感知模式,它使人能够集中和聚拢注意力,完成心中承诺要实现的目标,当人临近和达到意识波峰时,就能触碰到其力量源泉,找到打开心灵、同时也打开世界的钥匙。但是当人过度使用这种意识时,它会自觉不自觉地控制并改变大脑的结构,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焦虑和困惑。为什么天才常常疏离和孤独,其内在的肌理就在于此。他们的大脑结构里藏有很多幽微隐秘的地带,内心充满了挣扎和挑战,注定了他们过不上正常人的生活。
《解密》借助文学改编,鞭辟入里地解析了这种天造之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因为有了现代心理学的支撑,而使容金珍这个人物显得极为真实和可信。《解密》的探究无疑为银幕塑造英雄人物打开了新的思路和边界。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围绕容金珍的成长进步,影片设置了一组扎实、密切的社会人物关系。如果说,作为之京大学副校长的养父教化他热爱故乡和亲人,作为恩师的希伊斯教授教导他投身科学和不忘师恩;那么,作为革命引路人的郑局长则教会他忠于国家和人民。识才、爱才、育才、惜才,成为一条主线索贯穿在影片的历来始终,循序渐进,层层迭代,将容金珍这位非凡英雄的成长安在了特别厚实的地基上——天造之才和乖僻之人在这里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也是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高度耦合。
家国情怀和人性之美
《解密》的家国情怀,是和人物的社会、人生经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容金珍幼时经历过外族侵略的羞辱,年轻时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之后又见证了新中国的百废俱兴。从他懵懵懂懂地翻译出第一份电文,无意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开始,他的家国意识就开始萌生了。经过701所多年的教育培养,他的家国情怀油然而起、愈益坚定成熟,最终成长为一个破译出敌方三部高级密码、21部中级密码的大功臣。人物无与伦比的能力,在无私的奉献中不息推动着国家民族的成长发展,同时国家民族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在日趋增强和提升人物的家国情怀。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一种政治和历史的逻辑。作为一部主旋律的大制作,影片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一位数学家的持续成长和自我精神净化,其高扬的英雄主义和家国情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为值得肯定的是,影片没有停歇在从常见的角度去表现和传递家国情怀,而是力求从更为内在的角度来刻画和突出人性之美的价值。
养父为了容金珍的成长,竭尽艰难困苦;郑局长为了铸造容金珍,费尽心力心机,当听说李梅把容金珍摔倒在地时,他一句“摔坏了,你赔得起吗”的痛斥脱口而出、怒发冲冠,几近失去一位久经沙场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姿态,那种急切的神情,溢于言表的关切,内涵的纯真是足以打动人心的。哪怕是对于亦师亦敌的希伊斯教授,容金珍也始终给予最大的尊重。这对冤家对头,并没有因各为其主而情断义绝,而是惺惺相惜、心有戚戚,最后为了保护恩师,他毫不犹豫地撤下自己破译项目负责人的名头。这是一个天才对另一个天才的珍重,是一个学生对自己老师的最高敬意——这系列看似不经意的笔触,穿透历史的迷雾和遮蔽,将革命人道主义和潜在的人性之美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由此,我们也就更能理解,为什么李梅为成全丈夫而忍辱负重,瓦西里为保护英雄而义无反顾,郑局长为了拯救容金珍的养母和姐姐,甘冒违反严格条律的风险……正是这些高尚的人格、人性的善和美,共同奏出了一曲高昂激越的人性之歌。我以为,用家国情怀映衬人性之美,用人性之美烘托家国情怀,正是这部影片高明与出彩之处。
几许感悟和若干启迪
《解密》的成功,对我国未来谍战片的创作提供了诸多启迪。
一是要有新的创意。
新时代以来,国产谍战悬疑片不在少数,但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究其缘由,就是大差不差,缺少新的创意。近年来电影消费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相对于以往的主流消费群体,这一代年轻观众的消费意愿、消费渠道大大拓宽,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怎样在这种新的语境下走出新路,市场和观众已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其实,新的消费需求就是新的发展机遇,回应观众不断转圜和提升的审美要求,必然为新时代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谍战片的迭代和升级理应被提上日程。电影消费的迭代与升级,其实是想象力的迭代与升级。如果达不到观众想象力的矢量,你的产品怎么能够吸引他?怎么能够说服他掏出真金白银到影院去观赏你的电影?
《解密》的经验即在于,要努力冲破经验制约的拘囿,走出舒适区,努力提升自身的想象创新能力、技术创造能力与内容形式表达的迭代能力,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给观众提供新的情感认知价值来推进消费生态的成长,延续和扩张谍战片在新一代观众中的影响力渗透力。
二是要有大的格局。
过往的谍战电影较多关注的是故事编织、人际冲突和英雄行为等,没能有力表达出与当下时代、历史情绪强烈呼应的博大精神格局。《解密》视野开阔,将国际国内惊心动魄的斗争熔于一炉,包括国共两党在隐蔽战线的近距离厮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台湾当局情报部门的渗透、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刺杀、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击落U2高空侦察机、中国原子弹爆炸……庞大的思想历史容量与人物建功立事的强烈愿望交织在一起,人物想不多面立体都不可能,故事想不精彩纷呈也很难做到。黑密、紫密的破译之所以特别重要,就是在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搏杀大局中呈现出来的。
看来,拍谍战片不能为谍战而谍战,一旦目光四射,把大背景研磨透了,把坐标定位夯实了,人物和故事的展开就会有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三是要有真的匠心。
除了前文所述的亮点之外,《解密》的制作也十分精良。无论是色彩的运用、细节的设计、场景的经营、音乐的运用都做到了精雕细镂。据说,为了还原当年的服化道,剧组想尽一切办法寻觅那个年代的老物件,实在找不到的,就拿设计图纸依靠3D打印去等比还原;“701”宿舍与工作区域都是精心搭建的,让主角工作生活的周边环境完全复刻;摄影全程采用IMAX特制拍摄,以长镜头美学展现隐蔽战线的特殊战斗,同时应用AI技术在后期做出电影胶片般的颗粒质感,令每一个镜头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几场梦境的营造,华美壮丽,动感十足:巨大的摩天轮、无边的高粱地、滤镜的红色沙滩,无不饱含视觉冲击力,看得出有向克里斯托弗·诺兰致敬的成分,又不乏自己独特的节奏和建构。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在当下年代电影的创作中无疑值得倡导。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