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此生要去”的锡林郭勒,见证人类与自然的相遇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在“此生要去”的锡林郭勒,见证人类与自然的相遇

来源:人民政协网2024-08-12 17:11

  “最好的景色,都是隐藏在秘境里。”《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收官一期,小尼神神秘秘地声称要带几位嘉宾去一处“秘境”,一处“我从没见过”的景色。

1

  他们所在的位置,就在锡林郭勒草原南端的浑善达克沙地,当节目组进入这个“秘境”,映入眼帘的是宛如蓝宝石的湖泊,镶嵌在广袤的绿色草原,其间夹杂着古老金黄的沙丘。这种林、水、沙交相辉映的景色,是堪称自然奇观的“沙漠花园”,更记录着过去十几年里发生的生命的奇迹。

  这里是中国的十大沙漠沙地之一。如今,草原的绿与湖泊的蓝,却已经让这片地图上的土黄色变成多彩而生机盎然的“秘境”。而节目所解密的、“秘境”所凝聚的每一段传奇,会真正让观众认同“此生要去”的意义:在极致“秘境”中,邂逅人生的百种精彩,时代的百般风貌,文明的百朵繁花。

  《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这份完成度“6%”的旅行目的地清单,已经让许多观众悄然动笔添加“此生必去”。而当这份清单再添一个“锡林郭勒”之时,或可看到这背后的节目创新与观众新需求。

  “秘境”背后,见证人类与自然的伟大相遇

  “我突然觉得这里的小草很可怜。”嘉宾们静静坐在浑善达克的草地上时,王冰冰突然有感而发。

  她注意到,旅行第一站的新疆库尔德宁,那里的草叶片肥润、泛着深绿的光泽,一看就营养饱满;而浑善达克的小草,却带着几丝黄绿色、草叶狭小如针,似乎把沙地上求生的悲苦都写在了身上。

  但或许这样的生长并不只是悲苦的,“看到这些小草从沙地里长出来,我觉得已经是很大的奇迹。”正如杨帆所指出的,恰恰是在这片沙地上长出的小草,才足显珍贵;而无数株这样从沙地上挣扎向上的、窄叶片的小草,把曾经的“中国十大沙地之一”,染出了无数块绿色。

  这是生命的奇迹,更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追求。

2

  过去几十年间,荒漠化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作为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地带,直接影响着整个京津冀等华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和生活。正因如此,这里迎来了全国最好的专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一直留在了这里;而他们给这片沙地带来的变化,更直接影响着整个北方的环境。

  如小尼所说,许多人都会感觉到,每年春天的沙尘天少了,空气指数更好了,“我们在北京呼吸的每一口新鲜的空气,每一个艳阳天,都要感谢保卫北京周边的这些屏障。” 如画的风景背后,是更深层的思考与分享。

  《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不但是奔赴美景与美食,更是见证每一片土地凝聚的编年史,探索每一处秘境背后人类与自然的伟大相遇。

  在节目的镜头里,我们也看到了如这些小草一样,茁壮生长于这片土地的蒙古族和蒙古文化,他们传承数百年的那达慕大会上,有万马奔腾,有草原儿女的野性与荣耀,会场上空腾空而起的阵阵彩烟,仿佛这片古老沙地上盛放的花朵。听过浑善达克的故事,回看这场盛会,他们的生命力有着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这,并非节目给观众带来的第一次“秘境”震撼。

  围绕着世界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蜀南竹海”,四川正在推进“以竹代塑”,保护生态,并打造全球领先的天然竹林;在海南的海边和深山里,疍家渔民和黎族村落依然保留着诸多非遗,延续着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正在让这些“秘境”变得鲜活而动人;而《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让这种鲜活成为一种能量,建立每个目的地与观众的情感与价值认同,所见即所得,所望皆大美,而这恰恰是观众“此生要去”的最深层需求,也是节目持续实现的多元价值。

  随心出发,高歌自由与友谊的奇迹之旅

  “身旁有朋友,手中有美酒,就不要总想以后;或去掉一个标准的答案,放自我给自我。”在锡林郭勒草原的傍晚,用牛粪点燃一团篝火,在气温下降时裹一条毛毯,在躺椅上听陆虎悄悄打开手机播放《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新鲜出炉的主题曲,见证最美的日落,歌颂久违的银河,这也是节目最难忘记的场景之一。

  如果说打开旅行目的地的多元价值,传递“秘境”背后的故事,是节目在内容上带来的震撼;那么《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在形式上的反综艺、反套路,可以说也表现出同样的用心和真诚。

  这是一档“忘记摄影机”的节目。从节目的第一幕,四位主嘉宾得知真的可以随意指定目的地,再到得知三小时后直接“说走就走”,几位资深主持人甚至都无法想象其制作难度。但也恰恰是这样的质感,让一切仿佛一次真正随心出发的旅途。

  这里有如期而至的美好,震撼心灵的夜游三星堆行程,让这个新项目成为网上讨论度极高的爆款;环绕上都湖的骑行,宛如伴着水鸟自由飞翔般畅意。

  这里也有兴之所至的浪漫,嘉宾们会抛开接下来的行程,呆呆坐在库尔德宁的山坡上听陆虎唱一首给奶奶的歌,经历此生“最高级别的赏日落”,也让音乐从此成为这趟旅行的必需品;哪怕是穿上蒙古袍子射箭,几个人也能来一段“随地大小演”,上演两家嫁女的闹剧。

  “我们要去中国最美好的地方,去遇见此生要一直在一起的那些朋友。”这是《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第一站时小尼提出的口号,也是六站过后深入人心的坚持与温暖。在大自然与文明构建的“秘境”里,与朋友分享震撼与欣喜,留下如月亮姐姐所说可能“终生难忘的一个画面”,是当代人能够理解和认同的幸福。

  而这样的幸福与治愈,成为一种旅行综艺视听体验的轻量级解法,让观众嘴角上扬的同时,也期待自己能打开日常生活之外的能量,获得情感与价值等多个维度的治愈。

3

  通过内容与形式等层面的全新表达,《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播出以来已经持续带动话题,并逐渐转化为各处“秘境”的搜索和出行热度。

  而这在全国文旅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正进一步形成更丰富的社会价值。

  对于有出行需求的大众来说,在必选目的地之外打开更多选项,寻求更具情感、审美认同的深度游,正在成为一种刚需;而如何提升景区品牌的认知度和差异度,推动不同地域文化形成新的体验和价值,也是各个旅行目的地打造“新文旅”的必答题。

  当越来越多的观众,按照《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的游玩方式奔赴天南海北,节目的价值就会延续下去。也期待后续的“94%”早点到来,让这段凝聚着友谊与治愈的旅程,能走得更远。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举行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

  • 新疆为保护世界级非遗《玛纳斯》的立法正式实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