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炫酷悟空背后的北京青年科创力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炫酷悟空背后的北京青年科创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8-26 09:12

  记者 张知依 实习生 孟伊娜 刘程 林乐澄 李晴

  《黑神话:悟空》爆了。作为中国首款3A游戏,它在8月20日面世后,便受到全球玩家的追捧。《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出海,是中国传统美学在游戏制作上的集中体现。这当中,更少不了中国科技的赋能加持。鲜为人知的是,这款大火游戏背后的技术支持,来自一个北京的青年科技团队——虚拟动点公司。

  虽然这支队伍中的成员大多是90后,但40余名成员的实力却个个不可小觑。他们的“杀手锏”,正是他们的原创技术——“空间计算-OptiTrack光学定位捕捉技术”。

  在《黑神话:悟空》之前,这支青年团队已经在《封神》《三体》《刺杀小说家》等热门影视制作中“磨刀试炼”,可谓是诸多角色灵魂的塑造者。这次,他们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讲述了《黑神话:悟空》背后的创作故事。

  团队工作日常

  技术赋能

  实现角色“一眼真”效果

  据了解,虚拟动点公司是一家位于北京石景山区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内的年轻的中小型科技公司。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一大批技术行业头部企业加速落地石景山。“虚拟动点”就是其中之一。

  《黑神话:悟空》问世当天,很多玩家盛赞游戏动作连贯流畅,“游戏中的动画过渡平滑,跟真人(真猴)没什么区别”“猴子的技能动画非常炫酷,特别连贯……”这些口碑背后,是“空间计算-OptiTrack光学定位捕捉技术”为游戏提供了科技助力。

  相比传统游戏制作,此次《黑神话:悟空》中的角色由于动作复杂,传统临摹往往无法呈现许多细节,容易造成人物失真。但在虚拟动点团队OptiTrack技术赋能下,《黑神话:悟空》实现了视频网友说的“一眼真”效果。

  据了解,由“虚拟动点”原创的这项技术能够将空间位置精确至0.1毫米,旋转误差小于0.1度,延时最低2.8毫秒,哪怕进行多人动作捕捉,也能做到定位准、捕捉快、抗遮挡。

  团队在一起做动捕技术的培训

  《黑神话:悟空》的游戏场景参考了真实的寺庙、佛像、森林、岩石等,制作出了逼真的物体、建筑和景观图形,并结合光线追踪技术,创造出真人级别的图形和画面。

  对动作捕捉产品的技术来说,在这样高精度的场景里打斗,对动作捕捉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不仅需要进行实时动作捕捉,还通过算法计算实时驱动动画形象,保证游戏中虚拟形象的实时交互。”虚拟动点公司技术总监崔超说。

  广寻人才

  集结年轻能力超群科技人才

  “虚拟动点”要做的核心内容是动作捕捉,这是一个计算机视觉与AI的交叉学科方向,怎么找到最合适的科技人才来实现这些,是个不小的难题。他们广发英雄帖。很快,一群年轻且特点鲜明的科技人才集结成团。

  “我们整个公司人员构成都比较年轻。目前技术团队有40多人,基本都是90后。” 虚拟动点公司董事长刘耀东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道。

  其中,1996年出生的岩斌,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小伙子。从人大附中毕业之后,岩斌本科到美国雪城大学学习了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又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了人工智能专业。2023年7月,岩斌加入了 “虚拟动点”。在团队中,岩斌的职责是将计算机识别的3D点转化为驱动数字人的数据,以确保数字角色的动作与真人表演趋于一致,从而呈现更真实、生动的动画效果。

  除了岩斌,“虚拟动点”的技术团队中卧虎藏龙,还有很多年纪虽轻却能力超群的技术人才。

  团队的丰满,也离不开尊重人才的团队氛围。崔超回忆起,公司成立之初,他为争夺一个核心技术岗位人才上演了一场“抢人大战”。

  团队中的一名项目负责人在入职之前,曾在“虚拟动点”和一家成熟大厂之间犹豫。崔超为了争取下这名人才,即便自己在出差途中也不断与对方电话沟通,拉近感情。

  陌生的两人,在电话中聊家庭,聊小孩,聊未来,聊情怀。终于崔超以“连环call”的方式将人才留在了“虚拟动点”。

  “随着更多成员的加入,我们从无到有完成了很多项目,也开发了一些新技术,付出了不少努力。” 岩斌说。

  团队在一起研究动捕技术

  敢于改革

  做技术的探索、积累、研发

  “我们领导也是个年轻人。”在很多次的招聘中,当和面试候选人讲起公司时,崔超都会说这句话。崔超口中的领导,正是虚拟动点公司80后董事长刘耀东。

  在崔超和科研团队看来,董事长刘耀东敢于改革、注重核心技术,愿意为团队解决后顾之忧,是整个青年团队向前冲的保障。

  团队成员都还记得刘耀东刚履新CEO时的改革决心,“耀东总强调一定要走技术研发的道路,让我们在技术上有突破。”

  上任第一天,刘耀东就给团队讲了商鞅变法“立木取信”的故事。彼时的“商鞅变法,立木取信”讲的是商鞅变法言出必行的决心。而对刘耀东来说,他要立的“变法之木”,是让更多人力和资源投入到算法研发中来。

  改革之下,“虚拟动点”从之前的偏应用转向了注重底层的核心算法技术,开始从基础数学进行体系搭建,进而做技术的探索、积累、研发。

  复杂的科技更新,需要所有科研人员的合力配合。动捕的青年科创团队如何挖掘青年人才的优势?答案是,赋予年轻团队、年轻成员充分的个人空间。正是因为有这样充分的空间,这支年轻的团队才得以在不断升级技术,更好赋能游戏中,攻克许多难关。

  随着角色动作需求的不断升级,一些角色给技术团队带来了难题。“拿‘虎先锋’这个角色举例,它既要能四足爬行,也要能两足站立,重心感完全不同。”崔超介绍说,初代动捕技术下,演员在动捕过程中只能看到一副动物骨骼,难以把控表演的准确度,现在“虚拟动点”做到了把骨骼跟老虎的整体形象放在一起驱动起来,这样演员就可以实时看到老虎的动态,也方便在表演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

  随着四足动捕的需求越来越大,团队也随之升级了技术,过去的四足动捕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而如今的四足动捕可以直接捕捉。

  基于技术科研的产品迭代步履不停。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这支年轻的团队又开始瞄准下一个技术“高地”——升级“无需标点、穿戴设备的动捕技术”。

  “我们希望在‘空间计算-OptiTrack光学定位捕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无需标点、穿戴设备的动捕技术’。”刘耀东不断地和自己说,和团队说,和客户说。

  然而想要向世界证明青年团队的能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你们这么年轻的团队,有经验吗?怎么能做成‘无标记点动作捕捉技术’?不靠谱吧?”曾经,他们遇到过客户的质疑与反问。

  这个北京的青年科技团队知道,面对轻视和不相信,最好的还击就是——拿出结果来。

  团队拧成了一股绳,一起加班、熬夜。最终,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他们实现了“无标记点动作捕捉技术”在产品上的突破。

  全新标杆

  中国文化输出取经路上的一大步

  “过去的几天,我看到很多媒体以及玩家对《黑神话:悟空》的评价,我热血沸腾。”刘耀东说。

  《黑神话:悟空》不仅仅是一个游戏产品或合作项目,更是他心目中中国游戏行业的新标杆,也是中国文化输出在漫漫取经路上的一大步。

  刘耀东提到,随着《黑神话:悟空》在全球的爆火,现在很多外国人也在视频网站上开始看翻译成英文版的《西游记》电视剧。“《西游记》的IP也随之爆火,也带火了山西古建、河南武功山、敦煌莫高窟、重庆宝顶山石窟等名胜古迹,我觉得特别自豪。”

  8月20日《黑神话:悟空》上线后,岩斌第一时间就买了游戏。

  “完全符合我的期待,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每当他想到自己所在的公司用科技赋能了这款游戏,便难掩激动。

  未来

  用青年科创智慧弥补与国际上的差距

  在那些攻坚技术难题的夜晚,岩斌偶尔会想起自己在美国读书实习时的切身感受,他坦言:“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无标记点动捕技术上,中国起步稍晚,在行业生态体系的完善性和技术的准确性上可能也与国际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并非无法弥补。”

  岩斌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在用切身的行动,投入到北京科创团队中,用自己的智慧,弥补这样的差距。“我们还在追赶的过程中。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做到。”岩斌说。

  团队成员深知,要让世界认可中国游戏,就必须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技术实力。

  他们能做的,是突破传统游戏设计的局限,不断升级自己的动作捕捉技术产品。“希望在技术迭代的未来全面拥抱AI。”崔超介绍说。

  这支年轻团队的成员都知道,未来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帮助中国的3A游戏公司实现技术效果,让他们生成好产品。”刘耀东还表示,未来这项技术不仅可以赋能游戏,更能带动影视、文旅、动画的发展。

  统筹/林艳 张彬

  (除标注外,图片均为《黑神话:悟空》游戏截图)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

  • 探洞研学欢乐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