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遗、影视齐发展 助力城市焕发新活力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非遗、影视齐发展 助力城市焕发新活力

来源:光明网2024-09-02 17:15

  厦门集美区城市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的发达发展,也是城市文化的兴盛繁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赋予城市经济发展人文价值,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厦门集美区坚持守正创新,对照“七个着力”重要要求,打造了富有特色的“一精神三文化”(以嘉庚精神为内核,以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特征)城市文化名片,文化传承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得益彰,文化繁荣昌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有力促进了集美现代化城市建设。

  集美区聚焦现代化城市建设,围绕“一精神三文化”工程,深化“人文集美”建设,人文经济取得显著成就。

  集美区打造了一大批高水平文艺作品,多维度呈现了集美区传承嘉庚精神,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特色文艺作品方面:2023年,围绕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集美学村命名100周年,集美区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一精神三文化”题材文艺精品,专题纪录片《学村星火》、戏曲《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纪实文学《集美诗词大观》、歌曲《永远的陈嘉庚》、歌剧《伟大的抉择》、纪实文学《在延安——陈嘉庚先生的1940》、诗剧《嘉庚荣光》、朗诵会《嘉庚回响》,以富有“一精神三文化”特质的优秀的文艺精品项目展现新时代集美区文化建设成就,弘扬嘉庚精神。

  非遗方面:集美区现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31项,其中区级非遗14项、市级非遗10项、省级非遗6项、国家级非遗1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民俗等类别。影视作品方面:得益于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厦门,集美集影视文创园“一园多区”的产业布局,《西虹市首富》《我不上头条》等多个高品质影视剧在影视文创园区开机。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发展的精神底蕴和特色,集美区高度重视地方文艺创作、传承、发展工作,不断提升文艺基地建设,强化文艺人才培养,支持文化精品创造,开展品牌活动,多方面打造富有“一精神三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助力厦门特区“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建设。

  促进传统与现代文化发展融合,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办好富有传统特色的海峡两岸(集美)龙舟赛和龙舟文化节、集美(端午)诗歌节,开展文艺浓厚的集美学村周末音乐会、集美学村文化艺术节,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青春影展、青年潮玩节、IAI国际设计节、集美学村青年设计大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发挥侨乡、闽南文化特色,深化对外和对台文化交流。举办东盟文化艺术创作季、福建•东盟电影文化周、厦门-中菲音乐之声、海峡影视季、两岸研学体验营,讲好集美故事。

  集美区积极利用辖区内厦门影视拍摄基地、集美集影视文创园、东盟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等文化空间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基地建设强劲。集美区充分利用浓厚的文化基础和人才资源,深入打造全国智能视听基地、东南设计之都核心区、闽南城市演艺中心产业聚集地。积极培育影视和音乐新增长极,推动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海葵音乐产业基地、两岸音乐产业融合基地、普普街舞基地、IOI数字艺术产业园区、国家特色文化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等项目落地,促进集美新城音乐、演艺消费和文艺跨岛发展建设,提升“音乐之岛”核心区建设。

  产业经济发展迅速。2023年,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期间,集美区举办“集美之夜”活动,与8家代表企业签订投资额14亿元项目,与中广联合会6个专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在集美建立影视创作基地。在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第二十三届投洽会期间,开展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集中签约一批项目。在2023金鸡电影市场开幕式上,签约16个项目,总金额62.3亿元。2023年,集美区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共计52个,项目拟投资额达95亿元。

  产业项目不断投产。2023年,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复兴影业、奥映火炬影视、云梦城影业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地集美;铂爵集团愿望屋、“大明千星港”等重点项目不断推进。2023年,增加2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影视产业发展迅速。集美区是厦门影视产业重要集群地,影视总部园区、影视资源聚集地。从2015年成立到2023年8月,集美区厦门市影视产业服务中心累积服务接待影视剧组达到355个以上,带动落地消费约16.0914亿元,集美区影视拍摄基地成为厦门市影视产业链,厦门影视产业集群重要资源基地,吸引了联瑞影业、北文时代等多家知名影视企业落地。

  作为厦门文化产业重镇,影视、音乐和文旅、文艺产业重要聚集地,多年来,集美区充分挖掘“一精神三文化”丰富资源,准确把握“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为内涵的嘉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立足嘉庚精神的价值在新时代依然绽放光彩这一重要基础,深化产、城、学、人的融合,促进文化与经济互促发展,推动建设高颜值、现代化、高素质的对外交流中心、文化和经济强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集美区持续涌现,集美声音、集美智慧不断走向海内外,集美人民文化担当与文化情怀益愈增强。

  集美区深耕拓展“人文集美”工作,对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不断进行具体部署,立足集美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系统协调部署文化强区建设。系统部署 “人文集美”建设工程。2022年3月,集美区召开“人文集美”建设推进会,发布《集美区“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方案》,《方案》系统梳理了提升“人文集美”建设的五大体系、29项具体工作,对文化强区建设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提升,明确集美区努力打造成著名的华侨文化交流中心、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心和乡村文化的实践中心。

  专项扶持文艺发展工作。2014年制定、落实《集美区民间文艺团体扶持办法》;2015年,推出《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暂行办法(2015)39号》和《集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经费补助方案》,推动富有闽南特色的非遗传承,保护传承民间文艺;2018年,制定实施《集美区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奖励办法》和出台《集美区戏剧曲艺团队扶持办法》,从文艺项目资助、文艺团体扶持、文艺创作奖励、文艺队伍传承等方面,推动文艺建设和传播。2019年,出台《集美区文艺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奖励办法》,鼓励扶持文艺创作,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2024年,出台《厦门市集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暂行)》,从产业发展角度鼓励影视创作,助力文化旅游业。

  发挥侨台优势。集美是著名的侨乡,也是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所在地,华侨文化既是“人文集美”重要特色,华侨力量更是集美高质量发展重要资源。依托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资源,集美区开展汉语培训、海外华裔子女新侨交流等活动,推动“以侨引商”,嫁接省、市华商交流活动平台和辖区高校校友资源平台,吸引集美校友、海外华商来集考察,举办“云招商”“闽侨精英海丝情”等活动;建立侨资企业综合服务机制,为华商回乡投资兴业创造更优营商环境。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入围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成立两岸青年创业创新行政赋能导师,推动两岸青年经济、人文交流发展。集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连续3年位列厦门第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离不开教育担当有为。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医学院……集美辖区有16所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的高校,丰厚的智库资源打造了集美独特的学村文化,更成为集美推动现代化发展重要力量。集美区实行教育强区战略,弘扬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爱国爱乡遵循,陈嘉庚的教育梦想薪火相传。文化活力对城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集美区发挥文教重镇优势,统筹工作生活、产业建设和文旅等城市功能,构筑特区消费集聚新地标、时尚新天地。在集美,最好的地块留给教育;在集美,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秀的人才是老师,集美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校人才资源成为集美现代化发展重要抓手,通过提升“集美讲堂”“嘉庚讲堂”理论宣讲品牌,办好大学生嘉庚论坛等,打造品牌理论传播平台,扩大嘉庚精神海内外传播力和影响力。

  通过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高校公关”的产学研平台”,推进产教融合、赋能产业发展、依托高校资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深化校地协作、资源共享,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精品创作,加强艺术和文化人才培养,推动产、城、学、人融合。通过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高素质能吃苦、肯担当、讲奉献的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群体,培育了一批品牌项目、优秀团队和先进人物,吸引了人才留厦,实现了人才爱集美双赢结果。

  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挖掘、用好集美“一精神三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为集美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打造“人文集美”品牌特色。推动产、城、学、人融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经济强区,集美大有可为。

  做好城市工作,要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城市人文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集美区党委、政府对“人文集美”建设的领导,从组织、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好文化传承和发展。发挥“人文集美建设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协调、统筹集美学村等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加强集美区与厦门、泉州、漳州其他各区县在闽南文化、侨乡文化传承发展上的互动互鉴。打造、开发新兴文化项目工程。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要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强区建设。作为文教重镇、人文强区,集美区拥有众多高校资源,人才资源,在校生达16万余人,要加强吸引广大青年工作者参与文艺创造,鼓励更多青年多创新、出精品,鼓励高校青年学子、专家教师参与文化强区建设。要在文化传承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富裕。要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要把“一文化三精神”融入集美城乡发展,立足集美乡村特色,引育青年人才到乡村建设工作中,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亮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城乡富裕。

  “尊重城市的发展规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城市建设发展既是保护传承、也是可持续发展过程,集美区推动“人文集美”建设,必须深入打造特色的人文经济发展模式。要大力培育文化产业。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好“摆摊经济”“夜间经济”,深入挖掘和打造特色文化产品。

  要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新业态。用好杏林老工业区资源,打造特色影视文化基地。用好海洋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海洋文化产业。用好青年文艺资源,打造特色青年创意文化产业。要发挥文化的赋能功能。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用好用活“嘉庚精神”的商业文化精神,持续打造“先行而后言”的优质营商环境,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发挥侨乡文化纽带作用,吸引港澳台、东南亚等侨商资源,用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争相涌入,提高创新动能。

  文化发达的地方,经济往往发展迅速。集美良好的文化氛围营造了好的营商氛围,塑造了产品品牌,激发了创造力。深挖“一精神三文化”文化资源,打造富有活力、魅力的集美,应持续推动“人文集美”建设纵深发展,提升集美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深耕特色文化创造。深入挖掘和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精神三文化”资源,在影视、展览、革命文化挖掘、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创作和丰富文化产品。做好品牌宣传,展示文化新形象。把集美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融入到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入城乡发展工作中,让丰厚的集美文化作品进社区、入学校、进企业。用好用活各类媒体资源,全面展示特色集美,积极主动对接和扩大“人文集美”在海外侨胞中的知名度、影响力。(作者:陈跃培,厦门医学院药学系)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挪威首相斯特勒

  • 温故丨“取法乎上”“见贤思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
2024-09-10 04:10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是极度贫瘠还是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传统观点认为,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岩浆供给极度贫瘠。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观点。
2024-09-10 10:23
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常常难以找到满意的服务商,服务商有时也无法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取得企业信任。
2024-09-10 10:20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省正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4-09-10 10:17
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二期项目9日正式投产。投产后天津LNG接收站正式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
2024-09-10 04:10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与MCN一起打造出海内容繁荣生态。
2024-09-10 10:20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4-09-06 07:20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告诉记者,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2024-09-06 08:47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2024-09-06 07:20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