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情用力讲好援外故事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用情用力讲好援外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9-13 09:22

  作者 李九红

  电视剧《幸福草》以菌草技术国际合作为主线,讲述了中国菌草技术团队在南太平洋岛国进行菌草种植、产业培育、技术推广、减贫开发的不凡历程。该剧播出后,收获了众多观众的支持与喜爱,并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

  这部剧被列入中宣部2023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题材电视剧项目,也是中宣部推出的“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新时代文艺巡礼活动的第一部电视剧作品。因此,从创作之初,《幸福草》就肩负着重要使命:增进国内外观众对中国援外事业的了解与认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关注与思考。

  当创作灵感在脑海中闪现,你会意识到,那是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捕捉到的情感和故事。一颗颗生活细节的珍珠,等待着我们双脚踩进泥土里去寻觅,等待着我们双手插进泥土里去刨出来。《幸福草》是所有主创双脚黏满泥、双手带着露珠捧出来的作品。

  我们曾隔空远程采访,也曾到云南、福建和斐济实地采风勘景。从乡村到社区,从码头到市场,从菌草实验基地到旱稻田,我们努力在生活的热土中深耕细作,深入了解科技工作者、政府外交人员及一线劳动者的鲜活故事。

  创作中,我们找到了3个内核。

  首先是《幸福草》的精神内核。这部剧讲述的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因陋就简干大事、扶贫援外受欢迎、为保护生态环境作贡献的故事,也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剧中以黎长欢父女为代表的一群中国科技工作者,因为有着坚定的信仰,终于干出一番服务全球的事业。黎长欢的原型——菌草技术的发明人和推广者林占熺教授曾说,我们是一个吃大苦、耐大劳、顾大局、干大事、成大器的民族,这给这部剧注入了家国情怀;林占熺的女儿林冬梅放弃国外高薪工作和舒适生活,回到父亲身边,她说这是为了忠孝两全,她给这部剧注入了儿女情长。他们父女俩的真实故事,为这部剧赋予了灵魂,使其主题内容具有了合理性、烟火气和人间温暖。

  其次是《幸福草》的戏剧结构内核。这部剧围绕菌草援外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起始、推动、进展去讲述故事,一条主线贯穿到底,在遵照生活真实和时间线性发展的基础上,将黄河流域防风治沙融入主线,集中而不散乱。

  再次是《幸福草》的表达样式内核。林占熺曾经说过,菌草一生默默无闻,草青叶茂的时候能防风固沙,干枯以后地下的根依然能防风固沙。通过推广菌草技术,中国助力发展中国家减贫脱贫,共同发展振兴。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成为本剧轻喜剧风格背后的温暖底色,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深刻的内涵,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通过电视剧《山海情》,林占熺在宁夏的科技扶贫故事被更多人所了解;而随着《幸福草》的热播,菌草技术走出国门、在全球落地生根的历史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菌草援外技术团队的事迹也被大众熟知。据悉,20多年来,中国已经向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菌草技术应用推广,这种“天下为公”“授人以渔”的精神,也在电视剧中得到展现。林占熺观看这部剧后表示:“菌草事业目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山高路险、道阻且长。只要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到达光辉的彼岸。这也是电视剧《幸福草》蕴含的精神内核,它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继续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将中国20多年来的菌草技术国际合作实践浓缩到这部剧中,期待最大程度还原菌草援外工作人员的生活和他们的大爱情怀,让更多人感受到“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意义。

  (作者为《幸福草》编剧,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乡村移风易俗纪实

  • 钱江观潮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在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之际,我国决定面向世界各国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2024-09-19 09:35
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人工影响天气观测平台——中昆仑山顶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综合观测系统平台日前已完成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2024-09-19 03:35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
2024-09-19 03:35
中央宣传部日前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
2024-09-20 10:07
将为我国下一代星地海量数据传输体系规划和我国新一代卫星地面站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09-18 18:36
9月上中旬,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参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活动,记录下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西藏实践。
2024-09-18 03:15
“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相当于360个西湖。”站在160多米高的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一脸自豪。
2024-09-18 02:55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气象局能源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已于近日正式启动。实验室依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家单位组建,并设有学术委员会。
2024-09-18 09:59
眼下,在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阿者科村,梯田即将迎来收割,不时能听到村民们在家里磨镰刀的声音。梯田红米、稻田鱼、鸭蛋等当地绿色特优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产业的发展让世界遗产品牌惠及当地群众。
2024-09-18 09:54
一项新研究称,海洋鱼类的灭绝风险远高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初步估计,从2.5%增加到12.7%。法国蒙彼利埃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发和保护部门研究人员称,IUCN撰写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覆盖了超15万个物种,指导全球各地保护最受威胁的物种。
2024-09-18 09:52
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恒星物理研究团组和天文技术实验室近期基于机器学习,合作开发了快速计算恒星—行星系统潮汐演化的方法。
2024-09-18 09:34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中部地区地理标志特色产业,对于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09-14 09:43
据《全国科技小院发展报告(2024)》显示,自2009年第一个科技小院成立以来,科技小院数量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愈加丰富,目前全国已建成1800多个科技小院,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参与专家达2700余名、入驻研究生1万余名。科技小院发展模式日益成熟,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织力量。
2024-09-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