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9-14 10:49

  ◎梅生

  方励担任导演、制片人,体现中国电影人责任与担当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近日登陆院线。该片将“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各方的亲历者或他们后代的口述、黑白斑驳的历史影像、基于史实创作的动画等素材共冶一炉,以客观的视角、全面的观点和翔实的内容,揭示了一段尘封数十载的历史。纪录片在道出战争泯灭人性之余,让个体的生命价值回归到情感层面,既有具体的亲情、爱情、友情,亦有超越战争与种族的大爱,折射出人道主义的光芒。

  震撼的历史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次日,日军轰炸中国香港九龙启德机场,宣告进攻港岛,驻港英军抵抗十余天后,于圣诞节向日军投降,香港全面沦陷。次年10月,日军用“里斯本丸”运输船将1816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运往日本,计划用于缓解本国劳动力的短缺。

  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没有在船上悬挂载有战俘的标识,“里斯本丸”运输船在行至中国东极岛海域时,被美军误以为是战船。美军发射多枚鱼雷,终击中船体,使其无法继续航行。日军为避免罪行暴露,用木板与帆布将全部英军战俘封死在舱底,自己借助逃生船只离开。陷入绝境的英军战俘奋勇自救,但刚逃出船舱,就遭遇日军的疯狂扫射。英军战俘面前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被日军射死,要么命丧异域的大海。

  惨案发生之际,东极岛海域的青浜岛等三个小岛的中国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划着舢板对英军战俘展开了营救。由于有了目击证人,日军才停止射杀。最终,255名中国渔民救下了384名濒死的英军战俘。

  2013年,电影《后会无期》在东极岛勘景期间,导演韩寒与制片人方励从当地渔民口中听闻“里斯本丸”的故事。令人震撼但几乎不为人知的历史,刺激韩寒为《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写下歌词“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也让方励开始主动接触历史碎片,渐渐萌生将一群人“成了谜”的旧事,从海底深处打捞而出的想法。

  载体的选择

  方励是电影制片人与编剧,也是地球物理勘探与海洋科技方面的专家,具有典型的理科生思维。他被故事打动之后,没有对历史展开想象,而是进行了求证。

  2016年、2017年,他带领海洋探测团队两度搜寻“里斯本丸”的残骸,最终利用多波束声呐技术,在偏离日本外务省记载的历史坐标36公里的海底,定位出沉船位置,而在将沉船的水下三维形态与“里斯本丸”的设计图纸对比,发现完全吻合之后,他们确认找到的这艘沉船正是当年的“里斯本丸”。

  其后,方励得知在世的事件亲历者只剩下英军战俘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与参与救人的中国渔民林阿根,并且两位老人都已接近百岁,他本能地觉得应该用影像记录的方式,抢救这段历史。不过,他起初设想的记录载体并非大银幕电影,而是电视纪录片。

  方励及其团队成员,辗转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以及中国香港、东极岛等地,深入采访事件各方的当事人及他们的后代期间,他意识到传统的电视纪录片不足以承载历史的厚重,于是把再现历史的载体变更为纪录电影,希望经由大银幕的传播,使这段历史能像泰坦尼克沉没事件等船难、空难一样,产生全球性的影响。

  各方的碎片

  事实上,早在方励记录历史的行动之前,“里斯本丸”沉没事件已随着学者的研究、影像的传播、媒体的报道等方式,进入公众视野。本片的历史顾问托尼·班纳姆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著作《里斯本丸沉没:英国被遗忘的战时悲剧》,以及电视电影《东极拯救》、电视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都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这段历史。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预设任何评判立场,而是用从各方采访对象处获得的大量生动细节,将海底深处的碎片拼凑成整体,在呈现出事件的起因、经过与后续的同时,把历史悲剧放置在个体叙事的层面进行考量。

  本片的镜头首先对准了英军战俘遇难者的后人及幸存者。遇难者后代中的很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或祖父,具体经历了怎样的劫难:方励跟随某位遇难者的孙女探访他的墓碑时,发现碑上只有列兵某某“可能被淹死”的字样,碑下没有遗体或骨灰;另一位遇难者的女儿,一辈子守着父亲送给她的洋娃娃,等待父亲归来。方励对真相的挖掘,让他们或与已故的亲人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连接,或对过往释怀。

  片中采访到的战俘幸存者除了丹尼斯·莫利,还有方励通过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英国报纸上刊登广告找到的威廉·班尼菲尔德。两位老人回忆悲惨经历时,尽管语气平静,但仍然带出对当年日军暴行的深恶痛绝。

  与此同时,方励还奔赴日本采访了“里斯本丸”船长的一双儿女,倾听他们的态度。他们是首次得知父亲参与了这段惨绝人寰的往事,对此深感歉疚之余,也明白了父亲生前每天都会抽50支烟的根源:作为日本平民出身的船长,他在战后的军事法庭上被判服刑7年,终生没能从抑郁的情绪中解脱。

  同时,他们也向方励发出并非为父亲开脱的疑问:一介平民在残酷的时代面前,能够做出怎样的选择?方励对此没有答案,但他采访他们的素材,让英军战俘幸存者改善了看待日本普通人的态度。

  当年向“里斯本丸”运输船发射鱼雷的美军官员,也是方励的关注对象。据他的后人介绍,他像英军战俘幸存者、日本船长一样,在战后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直在为间接屠杀盟军战俘的行为深深自责。

  真情与大爱

  方励还原历史真相的基调理性客观,描绘过程的笔触感性动人。

  一位战俘遇难者在自感生命无多之时,给家里最小的弟弟写了不足百字的信,拜托这位时年只有5岁的男孩照顾好他们的妈妈,因为“她是这个世界上你能拥有的最好的人”;一位爱上中国姑娘并与她完婚的战俘命丧“里斯本丸”之后,他的遗孀把政府发放的抚恤金转赠给了爱人远在英国的母亲。

  令人更加感动、感慨的是中国普通百姓的义举。据参与救人的林阿根及其他救人者的后人讲述,当年的渔民们冒死救下近400名英军战俘后,还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为战俘们提供衣服和食物。在日军登岛搜捕战俘之时,他们又想方设法地掩护三名战俘逃到英国驻华大使馆,令日军的大屠杀行为在世人面前曝光。

  方励用自己的行动,延续了国人的善举。他自掏腰包奔赴世界各地采访事件各方的相关人士,还在2019年邀请一些英军战俘遇难者的后代来到东极岛,乘船行至“里斯本丸”沉船坐标的海面上,让这群白发苍苍的“孩子”往脚下的大海中抛下花瓣,祭拜在此长眠的亲人。

  让人唏嘘的是,片中参与讲述的三位亲历者如今均已过世。好在,“完全基于历史事实”创作的《里斯本丸沉没》,让方励完成了内心深处对于英军战俘和东极岛渔民背后的2000多个家庭的承诺。影片不仅在片尾用字幕打出“里斯本丸”所有遇难者、幸存者与救人渔民的名字,还在彩蛋部分放入了众多人士围绕事件接受采访的画面。

  30°13′44.42″N、122°45′31.14″E,相信“里斯本丸”的沉船坐标,会被历史铭记。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外方嘉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2024-10-12 09:55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咖啡因,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2024-10-11 10:36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2024-10-11 10:17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2024-10-11 10:16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2024-10-11 10:16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2024-10-11 10:14
10月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2024-10-11 10:12
数十年的一线临床经历让张丽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她看来,孩子学习困难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焦虑的家庭。自学习困难门诊开诊以来,汤欣舟时常有种无力感,孩子学习困难问题并不能在门诊治好,很多问题出现在门诊之外。
2024-10-10 10:40
《自然》9日发表的最新论文中,美国科学家团队探索了量子回路的复杂性。这些实验展示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转变:在第二个阶段即所谓“低噪声阶段”中,研究团队证实了量子计算机的计算复杂性,足以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2024-10-10 10:39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利用量子纠缠在原子和电子尺度上再现了一个充满不同滴答声“房间”的场景。
2024-10-10 10:37
戴维·贝克(左)、德米斯·哈萨比斯(中)和约翰·江珀(右)因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为预测蛋白质结构,贝克团队2021年开发出“Rosetta折叠”模型,并被《科学》杂志评为2021年年度突破。
2024-10-10 10:33
徐纯福也表示,AI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徐纯福同时认为,AI对科学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家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新的研究范式,同时也要尽量规避AI的局限性。
2024-10-10 10:32
近日,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创始人左兰·约万诺维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中国的先进技术让塞尔维亚获益匪浅,
2024-10-09 04:20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10-09 04:5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柳必恒等人,基于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和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在安徽合肥市区实现跨越7公里的非局域量子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2024-10-09 04:55
当前,各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切实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引导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有序构建。
2024-10-09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