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群人成了谜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9-14 10:49

  ◎梅生

  方励担任导演、制片人,体现中国电影人责任与担当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近日登陆院线。该片将“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各方的亲历者或他们后代的口述、黑白斑驳的历史影像、基于史实创作的动画等素材共冶一炉,以客观的视角、全面的观点和翔实的内容,揭示了一段尘封数十载的历史。纪录片在道出战争泯灭人性之余,让个体的生命价值回归到情感层面,既有具体的亲情、爱情、友情,亦有超越战争与种族的大爱,折射出人道主义的光芒。

  震撼的历史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军基地珍珠港,引发太平洋战争。次日,日军轰炸中国香港九龙启德机场,宣告进攻港岛,驻港英军抵抗十余天后,于圣诞节向日军投降,香港全面沦陷。次年10月,日军用“里斯本丸”运输船将1816名英军战俘从香港运往日本,计划用于缓解本国劳动力的短缺。

  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没有在船上悬挂载有战俘的标识,“里斯本丸”运输船在行至中国东极岛海域时,被美军误以为是战船。美军发射多枚鱼雷,终击中船体,使其无法继续航行。日军为避免罪行暴露,用木板与帆布将全部英军战俘封死在舱底,自己借助逃生船只离开。陷入绝境的英军战俘奋勇自救,但刚逃出船舱,就遭遇日军的疯狂扫射。英军战俘面前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被日军射死,要么命丧异域的大海。

  惨案发生之际,东极岛海域的青浜岛等三个小岛的中国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划着舢板对英军战俘展开了营救。由于有了目击证人,日军才停止射杀。最终,255名中国渔民救下了384名濒死的英军战俘。

  2013年,电影《后会无期》在东极岛勘景期间,导演韩寒与制片人方励从当地渔民口中听闻“里斯本丸”的故事。令人震撼但几乎不为人知的历史,刺激韩寒为《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写下歌词“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也让方励开始主动接触历史碎片,渐渐萌生将一群人“成了谜”的旧事,从海底深处打捞而出的想法。

  载体的选择

  方励是电影制片人与编剧,也是地球物理勘探与海洋科技方面的专家,具有典型的理科生思维。他被故事打动之后,没有对历史展开想象,而是进行了求证。

  2016年、2017年,他带领海洋探测团队两度搜寻“里斯本丸”的残骸,最终利用多波束声呐技术,在偏离日本外务省记载的历史坐标36公里的海底,定位出沉船位置,而在将沉船的水下三维形态与“里斯本丸”的设计图纸对比,发现完全吻合之后,他们确认找到的这艘沉船正是当年的“里斯本丸”。

  其后,方励得知在世的事件亲历者只剩下英军战俘幸存者丹尼斯·莫利与参与救人的中国渔民林阿根,并且两位老人都已接近百岁,他本能地觉得应该用影像记录的方式,抢救这段历史。不过,他起初设想的记录载体并非大银幕电影,而是电视纪录片。

  方励及其团队成员,辗转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以及中国香港、东极岛等地,深入采访事件各方的当事人及他们的后代期间,他意识到传统的电视纪录片不足以承载历史的厚重,于是把再现历史的载体变更为纪录电影,希望经由大银幕的传播,使这段历史能像泰坦尼克沉没事件等船难、空难一样,产生全球性的影响。

  各方的碎片

  事实上,早在方励记录历史的行动之前,“里斯本丸”沉没事件已随着学者的研究、影像的传播、媒体的报道等方式,进入公众视野。本片的历史顾问托尼·班纳姆2005年在香港出版的著作《里斯本丸沉没:英国被遗忘的战时悲剧》,以及电视电影《东极拯救》、电视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都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这段历史。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没有预设任何评判立场,而是用从各方采访对象处获得的大量生动细节,将海底深处的碎片拼凑成整体,在呈现出事件的起因、经过与后续的同时,把历史悲剧放置在个体叙事的层面进行考量。

  本片的镜头首先对准了英军战俘遇难者的后人及幸存者。遇难者后代中的很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或祖父,具体经历了怎样的劫难:方励跟随某位遇难者的孙女探访他的墓碑时,发现碑上只有列兵某某“可能被淹死”的字样,碑下没有遗体或骨灰;另一位遇难者的女儿,一辈子守着父亲送给她的洋娃娃,等待父亲归来。方励对真相的挖掘,让他们或与已故的亲人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连接,或对过往释怀。

  片中采访到的战俘幸存者除了丹尼斯·莫利,还有方励通过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等英国报纸上刊登广告找到的威廉·班尼菲尔德。两位老人回忆悲惨经历时,尽管语气平静,但仍然带出对当年日军暴行的深恶痛绝。

  与此同时,方励还奔赴日本采访了“里斯本丸”船长的一双儿女,倾听他们的态度。他们是首次得知父亲参与了这段惨绝人寰的往事,对此深感歉疚之余,也明白了父亲生前每天都会抽50支烟的根源:作为日本平民出身的船长,他在战后的军事法庭上被判服刑7年,终生没能从抑郁的情绪中解脱。

  同时,他们也向方励发出并非为父亲开脱的疑问:一介平民在残酷的时代面前,能够做出怎样的选择?方励对此没有答案,但他采访他们的素材,让英军战俘幸存者改善了看待日本普通人的态度。

  当年向“里斯本丸”运输船发射鱼雷的美军官员,也是方励的关注对象。据他的后人介绍,他像英军战俘幸存者、日本船长一样,在战后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直在为间接屠杀盟军战俘的行为深深自责。

  真情与大爱

  方励还原历史真相的基调理性客观,描绘过程的笔触感性动人。

  一位战俘遇难者在自感生命无多之时,给家里最小的弟弟写了不足百字的信,拜托这位时年只有5岁的男孩照顾好他们的妈妈,因为“她是这个世界上你能拥有的最好的人”;一位爱上中国姑娘并与她完婚的战俘命丧“里斯本丸”之后,他的遗孀把政府发放的抚恤金转赠给了爱人远在英国的母亲。

  令人更加感动、感慨的是中国普通百姓的义举。据参与救人的林阿根及其他救人者的后人讲述,当年的渔民们冒死救下近400名英军战俘后,还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为战俘们提供衣服和食物。在日军登岛搜捕战俘之时,他们又想方设法地掩护三名战俘逃到英国驻华大使馆,令日军的大屠杀行为在世人面前曝光。

  方励用自己的行动,延续了国人的善举。他自掏腰包奔赴世界各地采访事件各方的相关人士,还在2019年邀请一些英军战俘遇难者的后代来到东极岛,乘船行至“里斯本丸”沉船坐标的海面上,让这群白发苍苍的“孩子”往脚下的大海中抛下花瓣,祭拜在此长眠的亲人。

  让人唏嘘的是,片中参与讲述的三位亲历者如今均已过世。好在,“完全基于历史事实”创作的《里斯本丸沉没》,让方励完成了内心深处对于英军战俘和东极岛渔民背后的2000多个家庭的承诺。影片不仅在片尾用字幕打出“里斯本丸”所有遇难者、幸存者与救人渔民的名字,还在彩蛋部分放入了众多人士围绕事件接受采访的画面。

  30°13′44.42″N、122°45′31.14″E,相信“里斯本丸”的沉船坐标,会被历史铭记。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届"长城杯"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决赛举办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