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来源:光明网2024-09-20 18:23

  久负盛名的青岛上街里被一位头顶小花的萌脸小哥“硬控”了!9月20日,备受瞩目的首届黄逗菌国际艺术季盛大开幕,“黄逗菌”的线下艺术之旅正式开启。

  当天,从青岛走出的演员、导演、跨界艺术家,同时也是二次元IP“黄逗菌”创始人的黄渤亲临开幕式现场,讲述了他与黄逗菌那些关于青岛、关于文化的故事。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这场主题为“逗趣横生”的国际艺术季将持续一个月,包含“艺逗公共艺术展”“艺逗剧场”,以及“逗趣横生沙龙”等单元。现场,在新老建筑群中无处不“偶遇”的黄逗菌身影,让观众们直呼被快乐小可爱“硬控”了。

  打卡上街里 在艺术旅程中与黄逗菌“奔现”

  齐刘海发型上插一朵小黄花,圆脸萌嘟嘟又不失灵动,这样的黄逗菌谁见了不说一声“真可爱”。在网络平台上,这个快乐至上、好奇尚异的二次元小男孩早已积攒了不凡的人气。他热爱生活,喜欢制造和分享快乐,IP创立以来在原创内容、商业品牌合作、衍生品三大板块全线扩张的同时,也积极关注环保公益,为大众输送了许多温暖的正能量。

  “欢迎大家从世界各地来到我的家乡青岛,我成长生活的地方。”作为创始人,黄渤在开幕式现场回顾了黄逗菌的成长,他表示,从1.0到2.0再到现在3.0的黄逗菌,从色彩到纹饰,到整个设计,到后来的艺术创作,“真的是感谢各方力量不断的加持,黄逗菌才走到了今天。”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许多年前,还是青岛“小哥”的黄渤觉得上一趟“街里”就已经相当“洋气”;时至今日,上街里遍地都是装置艺术、市集、咖啡馆、网红店、各种各样的文创,他又带着他的黄逗菌归来找寻记忆。“里院是真正属于青岛的不可替代的建筑样貌,在这里举办一个独特的、第一次的黄逗菌艺术季再合适不过。”现场,黄渤深情地替黄逗菌和家乡“喊话”,“希望更多人关注到青岛,关注到里院,关注到黄逗菌!”

  感受青岛城 11组艺术家“解构”黄逗菌

  首届黄逗菌国际艺术季的主题“逗趣横生”,阐释了当下国际艺术的多元性、跨文化性与趣味性。“逗”是黄逗菌的名字及其倡导的“快乐”价值观;“趣”是办一场有趣好玩的展览;要“横”向连结不同的艺术家,通过Crossover(联合创作)的形式,让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洞察来解构“黄逗菌”,一起艺“述”青岛,在上街里在地而“生”。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为此,李昱昱、Cong老师、Pierre、高少康、方二、符薇淇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11组艺术家,一同感受青岛的人间烟火、体验青岛的在地生活,并将这座城市的人文、地理与历史编织到11个“平行宇宙”之中,组成了本届黄逗菌国际艺术季。

  此前,《每当变幻时》《人人人》《举杯欢聚》《蛇舞曼波》等作品在网络上一经透露便“未展先火”,备受瞩目。当天开幕式后的沙龙访谈中,艺术家们聊起了黄逗菌艺术季创作背后的故事,展开了一场潮流艺术与在地文化的多维对话。在作品的表达中,他们始终在探讨如何用符合当下审美和情绪的潮流艺术,对城市叙事进行深度挖掘,鼓励、激发观众以崭新的视角感受青岛原有的空间与历史。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畅游艺术季 “传染”黄逗菌的快乐足矣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不如选择上街里!当天,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和无处不在的“黄逗菌”元素,让展览地水龙池子广场充满浪漫的童趣,打卡的人流如织。开幕式上,黄渤与黄逗菌的朋友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加入这场史无前例的快乐派对,王迅在开幕现场与嘉宾们和黄逗菌互动,作为哥哥的李耕耘、王一珩也对黄逗菌送上了美好祝福。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线下欢乐时光里,黄逗菌与艺术家们或是邀请大家举杯庆祝,感受他们在青岛所体验的热情;或是一起回忆童年,找回最本真的快乐;或是将家乡象征美好祝福的风筝带到现场;或是在与作品的互动中,思考青岛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或是跟同伴一起体验“匹克球”,沉浸在运动所带来的欢乐氛围中……观众们尽管去体验,去感受,去像黄逗菌一样“传染”快乐。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玩累了,来一支香甜凉爽、造型可爱的“海鸥不在家”文创冰激凌;或是边“哈啤酒,吃蛤蜊”,边吹吹海风,好不惬意。这是青岛的浪漫与烟火气,也是潮流艺术与在地文化最自然的融合。这个秋天,去青岛上街里打卡呀,黄逗菌在国际艺术季等你。

(林杉)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

  • 习近平会见越南国会主席陈青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