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写不好这部歌剧,我们就对不起江姐”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写不好这部歌剧,我们就对不起江姐”

来源:北京日报2024-09-27 11:30

  记者 高倩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歌,《红梅赞》历经60载依然动人心魄。红梅凌寒盛开,一如29岁时牺牲在胜利前夜的共产党员江姐,柔美却坚韧刚强,有一身傲雪凌霜的铮铮铁骨。

  自1964年首演以来,音乐动人、立意高远的《江姐》早已成为我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著名作曲家羊鸣心底,它同样意义非凡。90岁的羊鸣提笔创作数十载,写下《我爱祖国的蓝天》《兵哥哥》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但要问最难忘、最动情的一部,歌剧《江姐》永远会是那个脱口而出的答案。

  人物寄语

  音乐就在人民当中,我们创作的音乐,绝不强加于人。只把作品当作任务来完成,是行不通的。创作者要真正投入,要把心都交出来。——羊鸣

  歌剧《江姐》舞台艺术片剧照。

  从民族音乐中提炼神韵

  20世纪60年代,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岩》出版,无数读者被江姐的事迹深深触动,其中也包括当时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里几个热血的年轻人。那段时间,文工团创作组写了一部小歌剧《刘四姐》,反响很好,大家兴致高涨,想再接再厉。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红岩》中的江姐,只用18天,剧作家阎肃便完成了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相较之下,音乐部分的创作要坎坷得多。

  起初,羊鸣与作曲家姜春阳历时一年交出了一稿,却被领导彻底否定,“一个音符也不要留”。不留情面的批评当头砸来,羊鸣和姜春阳都流泪了。后来,为了更加贴近江姐的人物原型,四川籍作曲家金砂也加入创作。他们和阎肃一起南下采风,走访江姐生前的战友,并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华蓥山等旧址。在关押过先烈的牢房里,羊鸣见到了老虎凳、竹签等刑具。

  再次提笔时,大家决定从川剧中寻找灵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然而,因为“靠”得太过,对四川音乐元素生搬硬套,这版“筋骨有余、柔情不足”的音乐仍然没能得到领导的肯定。作曲家们再度启程,除了四川,又去了江南一带,吸收越剧、杭剧、婺剧等当地音乐的元素。民间戏曲的表现手法、板腔等精华融汇成了《江姐》的音乐基调,是与西洋歌剧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神韵。

  《红梅赞》修改20余遍

  歌剧《江姐》中,经典唱段很多,《五洲人民齐欢笑》《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绣红旗》等无不深入人心,但最令人回味的,莫过于主题歌《红梅赞》。一般来说,歌剧创作要先有主题,后有咏叹调,但《江姐》的主题迟迟定不下来。

  始终关注《江姐》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曾留学国外,对歌剧创作很有见地,他说:“没有主题歌,就提不起神。”主题歌一定要成为《江姐》的点睛之笔。阎肃试着写了一段“行船长江上,哪怕风和浪,风吹雨打也平常,心中自有红太阳,我们握紧舵、划好桨,向着目标奔向前方”的歌词,大家看了,都不太满意,因为它“只有概念,缺乏形象和艺术语言”。“没有好的歌词,我们怎么作曲呢?领导压我们,我们就压阎肃。”当时的紧张和压力,如今回忆起来已是笑谈。羊鸣记得,阎肃有时大半夜兴冲冲地拿着剧本来找他,被挑了毛病后,气得“咣”地关上门,抱怨道:“真难伺候!”羊鸣只能劝慰战友:“不是我们难伺候,是咱们要对观众负责。”

  被逼到“走投无路”时,阎肃从兜里掏出两个月前写的一段关于梅花的歌词,朗读起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傲雪凌霜的红梅意象,一下子抓住了羊鸣,从精神到形象,梅花都能和江姐联系起来,正像她的化身。音乐的灵感来了!“那真是从血液里喷出来的东西。”羊鸣感慨。《红梅赞》虽然时长只有几分钟,但创作时8次易稿,修改20余遍,“每个音符都不放过”。以“红岩上红梅开”一句为例,羊鸣至今依然能唱出它的演变过程。最初,这一句的旋律取自江姐初登场时的“看长江”,但听起来有些简单,不够抓人,要再美点,于是“红梅”提高了小二度。听来听去,还是不够,那就再给它“甩”一次。反复推敲后,一个个音符如待放的花苞般层层展开,直至凌寒盛放,荡气回肠——江姐作为革命者的刚毅与作为女性的柔情,在音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60年《江姐》传唱不息

  呕心沥血的《红梅赞》写完了,但它真的能如愿在群众中传唱开来吗?谁也不敢保证。一天,在文工团位于灯市口同福夹道的大院一角,传来了《红梅赞》的哼唱,原来,文工团每天排练,动听的旋律就这么“灌”到了一位炊事员的耳朵里,切菜时,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红梅赞》。“应该可以了!”面对即将到来的公演,大家有了更多信心。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首演,轰动一时,当年10月,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江姐》。后来,《江姐》到南京、上海等地巡演,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刘亚楼将军让羊鸣等人趁热打铁,又创作了一部藏族题材的歌剧《风云前哨》。等羊鸣从藏地归来再到上海时,电台循环播放《红梅赞》,小孩子们跳皮筋也唱着《红梅赞》,人们的手帕上是《红梅赞》的歌词,连商店里卖的暖瓶都印着一枝梅……

  多年来,传唱不息的《江姐》感动了很多人,也鼓舞了很多人,“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便是其中一位。“江姐是我一生的榜样,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就是《红梅赞》。”张桂梅这样说过。空政第二代和第五代“江姐”的饰演者孙少兰、王莉曾从北京赶到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与张桂梅相见,并赠以精心收藏的歌剧《江姐》总谱。轻轻翻阅着曲谱和歌词,张桂梅的眼睛亮了,她指着一个段落兴奋地说:“看这里,这是《看长江》。”随后,她的歌声回响在校园里:“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张桂梅回忆起当年在宣传队里唱《江姐》的经历,细算起来,她的“资历”比孙少兰还要深厚。

  歌剧《江姐》为什么如此成功?多年来,有关的评论数不胜数:因为它融汇了民族音乐的精华,亲近人民大众;因为它的人物塑造立体,哪怕叛徒甫志高也并非脸谱化的角色……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羊鸣始终不忘,那是当年的创作者共同许下的重逾千金的承诺:“写不好这部歌剧,我们就对不起江姐。”

  人物肖像由记者方非摄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老铁路上的跨国文化联欢演出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