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野孩子用心的青春叙事 简化的现实主义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野孩子用心的青春叙事 简化的现实主义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9-27 12:09

  ◎吴昱苇

  电影《野孩子》改编自真人真事,哥哥马亮(王俊凯饰)和弟弟轩轩(关子勰饰)靠近彼此,成为一对没有血缘、胜似亲人的“流浪兄弟”,这样的选角和题材具有天然的话题度。少年偶像的气质为哥哥这一角色增添了亲和力,他将全部的关切和耐心都倾注于片中的弟弟,从而带着观众的注意力一同聚焦于困境中的儿童群体。

  年轻的主创团队选择了朴素而真挚的表达方式,全片平铺直叙,看起来没有技巧、感情充沛,突出的视觉元素都尽量与故事原型相契合。置景、构图、道具、光影,细节处处可见用心。影片有意接近纪录片的风格,多采用观察式的拍摄手法,同时又想营造温馨、平和的抒情氛围,节奏稍显拖沓,这使得片子的质感介于非虚构影像和散文电影之间。影片追求现实主义,却没能摆脱煽情的惯性。

  “苔花”与“爬山虎”的救赎

  近年来,青春叙事逐渐褪去日渐浮夸的疼痛文学色彩,将叙事主线从俗套的多角恋,转向原生家庭、校园霸凌、性别平等、自我成长、心理健康等现实题材。在接连不断的社会热点中,《野孩子》没有趁势收割舆论热度,而是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报道了“流浪兄弟”案例的五年后,重新将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青少年成长问题带回大众视野,凝聚起温柔的关注力量。

  全片最动人的叙事段落是哥哥“托举”弟弟上学。哥哥为了弟弟能够顺利入学而四处奔走,这组平行蒙太奇伴随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诵诗声,点出了哥哥的形象立意。在哥哥的鼓励下,弟弟走进学校,他学着同龄人的样子,端正地坐在教室里,教室后墙的黑板上贴有“我是爬山虎,努力向上爬”的标语。这一叙事段落是全片的高潮,随着几场大雨将情感层层推进,哥哥和弟弟之间产生了相互依赖的羁绊。弟弟的朴素愿望是“哥哥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而哥哥虽心有不舍,却不得不一次次将他推远,“偷东西不好,你不能像我一样”。影片突出了拟亲人关系的温情,却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现实主义的力度,留下较大的表意缺憾。

  相互救赎是青春叙事的常见模式,它不仅能够化解冲突,还提供了一种治愈的视角。雨天本是潮闷难挨,可有了一起淋雨的经历,绵绵阴雨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没人要的“苔花”(哥哥)和没人爱的“爬山虎”(弟弟)在这样的环境中相遇,他们都不起眼,常被周围的人忽视,那此处的雨就既是处境,也是心境。然而,同行是暂时的,分别才是必须。哥哥在将弟弟托举至阳光之下后,还是做出了成年人的选择。“你怕不怕他把你忘了?”“忘了就忘了。”“你会不会把他忘了?”“忘不了。”这段对话在现实中已是“流浪兄弟”的故事结局,它被还原到电影中,主创团队在其后为兄弟二人添加了有望重逢的尾巴。

  “野孩子”不是“坏孩子”

  就电影的隐喻而言,苔花和爬山虎的共同点是生命力顽强,但前者匍匐在地,后者攀援而上,两者的生长轨迹不一样。电影没能展开之处在于,“爬山虎”所拥有的未来,是“苔花”本也可能拥有的。当大毛(陈永胜饰)看到马亮(哥哥)对轩轩(弟弟)的呵护,他的第一反应是愤怒,这种极端情绪是羡慕的掩饰性表达。而马亮对于素昧平生的轩轩多次释放善意,这种不计回报的行为在主角光环下似乎具有某种合理性,但演员的演技却不足以呈现人物的复杂性,使得角色稍显单薄。

  若想突出马亮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就要讲清楚他如何成长起来,对于自我价值的认识如何趋于稳定?他如何在严峻的生存条件下还能保全向善的本能?他与大毛所代表的“混混”群体频繁发生冲突,为何他们有着相似的遭遇,却有着不同的是非观?他为何要坚持自己辛苦的活法,而不愿屈从于文叔(潘斌龙饰)提供的“捷径”?为什么一向谨慎的他愿意为了偶然认识的轩轩,在危险的边缘游走?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演绎这一角色的前提,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主创团队完善在叙事时间线之前的角色成长史,丈量出“野孩子”与“坏孩子”的距离。从王俊凯那沉静有余、挣扎不足的眼神,以及仍然太过干净的妆造来看,主创团队所下的功夫还不够充分。

  在“野孩子”的相互救赎中,哥哥和弟弟的创伤并不完全相同。哥哥已在努力走出青春期的阵痛,而弟弟还处于儿童期,迫切需要通过亲近之人来建立安全感。从儿童期、青春期到成年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可能会面临一系列潜在危机。在缺少爱与陪伴的情况下,残酷的生存环境将弱小者过早暴露在“丛林法则”之下,就可能导致身份认同出现偏差。哥哥在弟弟身上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这种共鸣说明他的童年旧伤并未随着年岁增长而自动愈合。他忍不住参与弟弟的童年,为弟弟遮风挡雨,是想经由他的付出,让弟弟的人生走上正轨,把他的“本可以”在他者身上实现。

  不“爽”的青春叙事

  但这种青春叙事一点也不“爽”。不同于“逆袭流”靠“金手指”一路“打怪升级”的快节奏,哥哥增加了自己的成长负重,才换来弟弟的相对轻松。敢于直面现实的复杂况味乃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应有之义,青少年题材的影视表达更要挖掘最具成长性的力量,这极其考验创作者对于现实议题的理解深度。

  温情现实主义并不意味着简单逻辑。在影片中,女警察周佼(邓家佳饰)这一角色虽然弥补了弟弟缺位的母爱,强调了社会关怀,但她仅用三言两句就帮助弟弟获得入学资格,这样的处理方式便过于“想当然”了,反而进一步破坏了影片的真实感。

  总体而言,虽有种种不足,《野孩子》还是以细腻的艺术手法,剖解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真问题,仍是值得尊敬的表达。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走进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 天津:秋收时节农事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10月21日,在上海淀山湖畔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发布获奖名单。
2025-10-22 10:04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