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野孩子》导演殷若昕:我有很强的动力关注社会现实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野孩子》导演殷若昕:我有很强的动力关注社会现实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09-29 10:10

  3年前,85后导演殷若昕执导的电影《我的姐姐》引发关注。该片讲述了失去父母的姐姐,在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要作出艰难抉择的故事。

  3年后,她的电影《野孩子》上映,取材自“流浪兄弟”真实事件,讲述了一段“小偷”哥哥马亮和“孤儿”弟弟轩轩在流浪生活中相互守护与救赎的故事。

  导演殷若昕。受访者供图

  从《我的姐姐》到《野孩子》,这两个故事的人物关系,有无血缘是区别,但内核都绕不开“手足”叙事。茫茫人海里相互依存的个体间的羁绊“线头”,再一次被这位青年女导演细腻找到,牵出来,真实铺展于大银幕上。

  “野孩子的生命力在呐喊和奔跑里,希望社会中困境儿童能被看见,让更多人关注到他们的生存状况。”日前,导演殷若昕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

  殷若昕很早就看到过关于“流浪兄弟”的新闻报道。

  “我相信在很多角落都发生着动人的事情,只是他们没有被看见,这件事情被报道出来,让我知道人与人在身处困境、这么孤独的情况下,还可以结成这样的连接。”

  两年前,制片人带着《野孩子》项目找到殷若昕。“我们不约而同地关注了这件事和这个人群。”

  殷若昕说,主创希望透过马亮和轩轩关注一群“事实孤儿”“困境儿童”。一方面是站在孩子的视角,揭示他们“抱团取暖”背后的真实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也通过原型事件里“往前多做一步”的女警官周佼,关注事件发生以后的一系列变化。

  《野孩子》里,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俩”时时刻刻牵动观众的心。

  从小被遗弃、靠拾荒度日的少年马亮,在路上偶然“捡”到了8岁男孩轩轩。马亮和轩轩住在废弃游乐场里,马亮为了他口中的“小孩”能吃饱穿暖而去偷窃,尽其所能满足轩轩的每个小心愿,但同时又坚决告诫这个弟弟“不准偷”“长大了别学我”。

  殷若昕说,当初看到新闻报道时她在心里反反复复琢磨过,这两个陌生人朝夕生活在一起的关系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我很好奇最初他们是怎么靠近彼此的?怎么就有了一种像是契约的约定,住在了一起?当两个人越来越熟悉以后,他们共同经历了哪些难忘的时刻?”

  殷若昕觉得,当人与人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情感的浓度和走向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她很想在电影里展现马亮和轩轩这种非世俗意义上的“家人”关系中,那些难忘的时刻。

  《野孩子》中,围绕“要妈妈还是要哥哥”这个问题,是马亮和轩轩之间重要的戏剧冲突点。殷若昕解释,对于小孩来说,妈妈留下的雪花膏以及妈妈留下的回忆始终是温暖的,小孩本能地想要回到“有温度的地方”;而离家多年、居无定所的马亮早已和有温度的家庭隔绝了,因此面对靠近自己的轩轩,马亮潜意识里觉得“你与我是一体的”。

  “马亮每次问轩轩说是要妈妈还是要哥哥这个问题,其实他是在对自己提问——他知道他们的关系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家人,他有一天仍然可能会离开这个孩子,或者这个孩子会主动选择离开他,这份陪伴究竟会有多久呢?”

  从《再见,少年》《我的姐姐》再到《野孩子》,观众评价殷若昕很擅长用光影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细微情感。

  在创作的时候“跟着人物走,跟着情感变化走”,是殷若昕的创作方式。

  如故事中人一般,殷若昕被“流浪兄弟”牵引着一路走,自然看见了这两人羁绊加深,也自然触碰到了矛盾,比如彼此都希望对方去完成的要求、愿望。

  电影《野孩子》海报。受访者供图

  殷若昕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当主创选定废弃游乐场为兄弟俩居住空间后,他们让演员王俊凯和新人小演员关子勰先进去自由随心感受,选择触动自己的东西。关子勰会对彩色的、亮亮的事物感兴趣,而王俊凯则会被那些具有生机的绿树所吸引。

  演员们天然的感知,与故事中人不谋而合。殷若昕说,热爱绿意的马亮,内在是一个“有盼望,有希望”的男孩——如果马亮没有盼望,内心没有留存光明和善意,那么是不会接受轩轩的。

  作为颇受好评的青年女导演,殷若昕对电影创作的“女性力量”深有体会,亦葆有期待。

  “大家如今在任何职场里都能看到女性的身影,感受到她们的创造力。我很幸运作为导演,用艺术手段来呈现内心所思所想,通过电影媒介和大众沟通。”

  殷若昕总结,她的创作生涯里,一直倾向于关注现实生活层面的内容。“我好像有一种很强的动力去不断关注社会里的动态变化,以及人在动态变化里的微妙表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温故丨“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 帕米尔高原上的蒲公英老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