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部当代西藏都市生活剧《日光之城》热播 高原上的烟火人间温暖治愈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首部当代西藏都市生活剧《日光之城》热播 高原上的烟火人间温暖治愈

来源:北京日报2024-10-11 10:14

  《日光之城》剧照。

  电视剧《日光之城》正在央视一套热播,并通过芒果TV国际App落地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国庆期间,该剧连续多日位居电视剧收视榜第一。

  作为首部当代西藏都市生活剧,《日光之城》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真实的人物原型。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上高原、下生活、用拙劲,以原汁原味的叙述方式讲述新时代的西藏故事,带领观众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与温暖治愈的烟火人间。

  逐梦高原青年形象生动鲜活

  从自然条件来看,拉萨年光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被誉为“日光之城”。电视剧《日光之城》将主要故事场景放在拉萨八廓街,剧情讲述了六位年轻人在西藏这片热土上寻找自我、追逐梦想的故事,八廓街上的创业青年索朗、退役军人许少杰、都市精英达珍、甜茶馆老板曲宗、实习医生扎西、牧区少女格桑等热血青年群像生动鲜活。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脚步,遇见高原之上的“诗与远方”:放弃考公自主创业的索朗有着对西藏产业现状的敏锐思考,他与达珍经过努力一同将西藏特产推广出去;许少杰和曲宗的爱情面临留在西藏还是去到山东的抉择;喜欢藏戏的扎西在做医生还是唱藏戏的选择中两难……这些人生故事串联起西藏古老而宽广的自然人文风貌。

  在剧中,观众既能看到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拉萨地标建筑之美;也能看到藏戏、藏族饮食服饰、刺绣、赛马、唐卡、藏医药文化、格萨尔说唱、藏族谚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藏文化之美;还能看到特色农产品岗巴羊、松茸、蜂蜜、辣椒、牛肉、奶渣等西藏生态之美和生活之美。

  《日光之城》制片人包建华几年前做过两部西藏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播出后身边很多朋友向他了解今天的西藏。“我们就想做一个新的选题,做一部西藏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让大家看看今天的西藏到底怎么样。”在包建华看来,当代西藏故事如果想做到真实、客观、原汁原味,靠技巧是完成不了的,“所以我们确定了一个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上高原、下生活、用拙劲,既要接天气,也要接地气,还要接人气。”

  每个角色都有人物原型

  编剧于小千创作过多种类型的剧集题材,他坦言,这次《日光之城》的创作与以往有很大不同。2021年第一次到西藏采风,于小千形容这个讲述当代西藏的都市故事,一开始创作起来感觉像“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到底要写什么样的故事、写什么样的人物没能琢磨透。

  如何讲好“日光之城”的故事?要从生活于这座城市中的人们身上寻找答案。2022年,于小千再次前往拉萨深入采风,这次他足足待了半年。“这半年我们用了最笨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不停地找不同的采访对象来聊,尽量体会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一次,于小千走在八廓街的大路上,有人用藏语和他打招呼,“那个时刻印象特别深,我觉得我们融入了当地的生活,采风开始找到了一点门道。”

  “写这个故事就像是要找到高原上的青稞种子,让故事自然生长。”于小千说,剧中主要角色是从大量采访对象中提炼出的几组人物关系,每个角色都有一个或者多个人物原型。“我们还是先找到能够感动自己的点,推动我们把这个故事创作下去,在拉萨长期采风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古老的城市里也有青春的动力。这是一个真诚的、能打动人的故事,是青春化的表达,也有我们自己的感动在里面。”

  全程高海拔实地拍摄

  《日光之城》创作历时3年,从2021年10月开始,主创团队跨越高原寒冷、含氧量低的两个冬天,克服了严重的高反缺氧、头痛失眠等种种困难,四上高原走访采风,走遍了拉萨的三区五县,采访各年龄、职业人士上百人,采访笔记超过100万字,为现实主义剧本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剧中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根植于现实的力量,剧组各制作部门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坚持实地创作拍摄。开拍前,编剧团队向西藏话剧团的资深编剧求教,了解当地人的语言习惯以及方言谚语,对台词进行逐字逐句的精修调整。工作人员及演员从海拔3650米的拉萨,一路升高到岗巴县5200米的最高点进行拍摄,由此《日光之城》成为国内首部在高海拔地区全程拍摄的电视剧。

  制片人张筱玺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场戏是在念青唐古拉山,剧组去的时候天气还是风和日丽,快到海拔5000米时突遇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骤然下起冰雹。关键时刻,所有演员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到剧情中,没有被周围暴虐的自然环境所影响。张筱玺说,经此一役,现在见了面大家还会互称“战友”,“我觉得当人在面临特别大的困难时,整个团队反而会更加专注于事情本身、凝聚力特别强,这份‘战友情’伴随到今天、伴随到电视剧播出,这也是我们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北京日报记者邱伟)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