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访话剧《茶馆》主演梁冠华:“演到年轻人接棒的那一天”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专访话剧《茶馆》主演梁冠华:“演到年轻人接棒的那一天”

来源:文汇报2024-10-15 09:19

  ■记者 王筱丽

  今年上半年,北京人艺第二代《茶馆》的演出场次达到374场,追平由老艺术家主演的第一代《茶馆》的佳绩。作为“北京人艺当之无愧的镇院之宝”“中国话剧的宝”,《茶馆》的神话仍在延续。昨晚,《茶馆》正式拉开北京人艺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驻演大幕。数年未在上海齐聚的强大演出阵容,开票后迅速售罄的三场演出,堪称沪上年度舞台盛事之一。演出前一天,记者见到《茶馆》主演梁冠华,听他讲述作为掌柜“王利发”、作为一名演员的感悟。

  每个时代都能在《茶馆》里看到现实

  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挑梁的《茶馆》造就了中国话剧舞台上无法替代的璀璨奇观。“我演过黄胖子,排过刘麻子的C制。”与第二代里的许多演员一样,梁冠华也曾在初代《茶馆》里配演。二十出头的年纪,和前辈们在台上演出,梁冠华的心情非常纯粹——“就是紧张,没别的”。在他的记忆里,生活里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先生们,一上台,一张嘴,就仿佛变了一个人。“能够和他们在舞台上有这样一种交集,是幸运。”

  1992年,北京观众在首都剧场隆重送别了第一代《茶馆》。随之而来的,是《茶馆》沉寂的七年时光。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在1999年接棒主演,第二代《茶馆》自此出世。前辈缔造的舞台成就在前,观众“继承下来了”的评价足够让后辈满足。“我们是站在高峰上再攀登的一代人。只有一代代能传承下去的作品,才称得上‘镇院之宝’。”梁冠华对记者表示,“25年来,我们的配合越来越成熟,可以安慰自己,我们把班接下来了。”

  一本本写满字的“账簿”称得上是梁冠华这些年饰演“王利发”的缩影。2005年后,梁冠华养成了“记账”习惯。《茶馆》第一幕,“王利发”有着一段时间较长的空闲。看着桌上的笔墨本子,在舞台后方等戏的梁冠华兴之所至地记录起来。前一晚演出自己的表现哪里不够好,谁在舞台上吃了螺蛳,观众的反应如何……《茶馆》的台前幕后得以在“账簿”里瞥见一隅。

  无论是初版还是第二版,每一轮《茶馆》演出总能受到观众的热捧。老舍文本隽永的魅力、演员们稳定的演技发挥都让作品在时间的流转中层层镀金。即使如今已将自己甚至其他演员的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梁冠华每每演出,都还是能咂摸出新滋味。“每一个时代看《茶馆》,都能从中找到与现实的照应。这就是经典,这就是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

  表演不是“直奔结果”的艺术

  不久前举行的“飞天奖”颁奖典礼上,一段AI短片让《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梁冠华饰演的“张大民”又闯入观众的记忆中。如今回想起这部代表作,梁冠华认为导演沈好放对人物节制的处理方式给了他深刻的启发。在他看来,表演不是“直奔结果”的艺术。“喜剧一定要挖它背后忧伤的东西,悲剧则是要尽量找到体现欢乐的元素,这样的表演才够深刻,才能引出观众自己的思考。”

  耕耘舞台表演之外,梁冠华在影视剧领域同样是一名“劳模”。虽然高产,梁冠华对剧本的要求始终坚持一条——必须要有人物。他笑称,这是在北京人艺“落下的毛病”,“人物混沌不清,没有‘挖头’,我就没有创作的欲望。”深挖角色、揣摩剧本,这也是梁冠华对于青年演员的建议,“剧本如果写着‘青春洋溢’,应该去想‘青春洋溢’的背后是什么,人物不应该是概念化的。”

  短视频流行的年代,观众的审美正经历着重塑。电影、电视剧都在呼吁年轻态的更新。作为话剧经典,《茶馆》需不需要变?“《茶馆》的精髓不能变,艰苦的排练才让作品达到了和前人一样的水平,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梁冠华直言不讳,“演员肯定要变,要有新鲜的血液加入进来,我会演到年轻人接棒的那一天。”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开幕

  • 金秋额济纳美景引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4-10-15 04:50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2024-10-15 04:50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10-15 05:05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2024-10-15 05:05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满载390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4-10-15 05:05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2024-10-14 09:34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2024-10-14 04:05
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2024-10-14 04:05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2024-10-14 04:5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4-10-14 04:50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爱玩电子游戏,有时为了通关甚至不惜晚睡熬夜。熬夜意味着睡眠时间大幅减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这样不仅会影响工作状态和学习效率,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2024-10-12 09:55
据最新一期《风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摄入一些咖啡因,或能为心脏健康加分。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目前医生给出的建议大都与减少炎症有关,包括少服用可的松药物、不吸烟、降低胆固醇,以及控制高血压等。
2024-10-11 10:36
近日,由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课题“伊春森林芬多精成分解析与释放规律”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经查新,此前未见相关报道,该项目为全国首次对伊春森林康养功能成分的定性定量科学研究。
2024-10-11 10:17
记者10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施莽教授团队与阿里云李兆融团队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病毒鉴定,发现了传统研究方法未能发现的病毒“暗物质”,探索了病毒学研究的新路径。
2024-10-11 10:16
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科技进步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将诺贝尔奖颁发给人工智能(AI)领域的成就,并非意味着人类科学家的地位受到动摇。
2024-10-11 10:16
江俊强调,这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研究范式,能从数百万种可能的配方中迅速识别最佳组合,极大地加速了新物质的发现过程。《自然》报道也指出,AI“科学家”通过自动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功能,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减少了科研成本,并加速了科学发现的进程。
2024-10-11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