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访话剧《茶馆》主演梁冠华:“演到年轻人接棒的那一天”
首页> 文娱频道> 明星 > 正文

专访话剧《茶馆》主演梁冠华:“演到年轻人接棒的那一天”

来源:文汇报2024-10-15 09:19

  ■记者 王筱丽

  今年上半年,北京人艺第二代《茶馆》的演出场次达到374场,追平由老艺术家主演的第一代《茶馆》的佳绩。作为“北京人艺当之无愧的镇院之宝”“中国话剧的宝”,《茶馆》的神话仍在延续。昨晚,《茶馆》正式拉开北京人艺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驻演大幕。数年未在上海齐聚的强大演出阵容,开票后迅速售罄的三场演出,堪称沪上年度舞台盛事之一。演出前一天,记者见到《茶馆》主演梁冠华,听他讲述作为掌柜“王利发”、作为一名演员的感悟。

  每个时代都能在《茶馆》里看到现实

  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挑梁的《茶馆》造就了中国话剧舞台上无法替代的璀璨奇观。“我演过黄胖子,排过刘麻子的C制。”与第二代里的许多演员一样,梁冠华也曾在初代《茶馆》里配演。二十出头的年纪,和前辈们在台上演出,梁冠华的心情非常纯粹——“就是紧张,没别的”。在他的记忆里,生活里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先生们,一上台,一张嘴,就仿佛变了一个人。“能够和他们在舞台上有这样一种交集,是幸运。”

  1992年,北京观众在首都剧场隆重送别了第一代《茶馆》。随之而来的,是《茶馆》沉寂的七年时光。经过漫长的等待后,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在1999年接棒主演,第二代《茶馆》自此出世。前辈缔造的舞台成就在前,观众“继承下来了”的评价足够让后辈满足。“我们是站在高峰上再攀登的一代人。只有一代代能传承下去的作品,才称得上‘镇院之宝’。”梁冠华对记者表示,“25年来,我们的配合越来越成熟,可以安慰自己,我们把班接下来了。”

  一本本写满字的“账簿”称得上是梁冠华这些年饰演“王利发”的缩影。2005年后,梁冠华养成了“记账”习惯。《茶馆》第一幕,“王利发”有着一段时间较长的空闲。看着桌上的笔墨本子,在舞台后方等戏的梁冠华兴之所至地记录起来。前一晚演出自己的表现哪里不够好,谁在舞台上吃了螺蛳,观众的反应如何……《茶馆》的台前幕后得以在“账簿”里瞥见一隅。

  无论是初版还是第二版,每一轮《茶馆》演出总能受到观众的热捧。老舍文本隽永的魅力、演员们稳定的演技发挥都让作品在时间的流转中层层镀金。即使如今已将自己甚至其他演员的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梁冠华每每演出,都还是能咂摸出新滋味。“每一个时代看《茶馆》,都能从中找到与现实的照应。这就是经典,这就是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

  表演不是“直奔结果”的艺术

  不久前举行的“飞天奖”颁奖典礼上,一段AI短片让《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梁冠华饰演的“张大民”又闯入观众的记忆中。如今回想起这部代表作,梁冠华认为导演沈好放对人物节制的处理方式给了他深刻的启发。在他看来,表演不是“直奔结果”的艺术。“喜剧一定要挖它背后忧伤的东西,悲剧则是要尽量找到体现欢乐的元素,这样的表演才够深刻,才能引出观众自己的思考。”

  耕耘舞台表演之外,梁冠华在影视剧领域同样是一名“劳模”。虽然高产,梁冠华对剧本的要求始终坚持一条——必须要有人物。他笑称,这是在北京人艺“落下的毛病”,“人物混沌不清,没有‘挖头’,我就没有创作的欲望。”深挖角色、揣摩剧本,这也是梁冠华对于青年演员的建议,“剧本如果写着‘青春洋溢’,应该去想‘青春洋溢’的背后是什么,人物不应该是概念化的。”

  短视频流行的年代,观众的审美正经历着重塑。电影、电视剧都在呼吁年轻态的更新。作为话剧经典,《茶馆》需不需要变?“《茶馆》的精髓不能变,艰苦的排练才让作品达到了和前人一样的水平,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梁冠华直言不讳,“演员肯定要变,要有新鲜的血液加入进来,我会演到年轻人接棒的那一天。”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在津成立

  • 越南举行八月革命暨国庆80周年纪念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