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穿上厚底靴,“钱公子”少年气依旧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穿上厚底靴,“钱公子”少年气依旧

来源:文汇报2024-10-25 10:22

  记者 王筱丽

  走进上海越剧院的大排练厅,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钱惠丽忍不住感叹:“创作的能量一下子涌进身体里。”戴上麦克风,穿上厚底靴,一抬手一投足,戏迷心中那个风流倜傥的“钱公子”回来了。

  10月31日起,钱惠丽领衔主演的《舞台姐妹》《玉簪记》《红楼梦》将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与观众见面。作为上海越剧院“越时代·越美丽”传承系列演出,她将与杨婷娜、王婉娜、俞果三位弟子同台,展现徐派的舞台造诣与艺术魅力。贾宝玉、邢月红、潘必正,剧中的三个主角三人三面,如同钱惠丽对自己和对后辈的要求——“无论哪个时代的越剧,人物都是第一位”。

  为观众,再度挑战“小宝玉”

  老师与学生合演一部戏,按照惯例,老师往往在下半场亮相。这一次,钱惠丽却给自己出了道难题,题目还是戏迷再熟悉不过的“小宝玉”。此次《红楼梦》演出,钱惠丽将呈现上半场,久违地唱响“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并将于《哭灵》返场,为大戏收尾。

  近一年多来,钱惠丽多在越剧宗师纪念演唱会上登场。即便在退休前,钱惠丽也十多年不曾“上身”小宝玉。“借助小宝玉,我想考验一下自己的灵动感。”她对记者表示,“越剧的小生旦角都是青春少年,找到宝玉的感觉,其他人物便也不成问题。”观众是钱惠丽放在心上的大事,“越剧有一路追随的老戏迷,也有二三十岁的新戏迷,为他们,我要再演一次上本《红楼梦》”。

  1000多场《红楼梦》的积淀,让钱惠丽在排练厅快速进入状态。与一群小自己近30岁的演员一起,钱惠丽的“少年气”在机敏的眼神、轻巧的动作、活泼的语调里显露出来。她不希望观众因为她的资历而“手下留情”。“这是上海越剧院的常演剧目,我不能比从前演得逊色。让观众原谅自己,对我而言是一件戳心的事。”

  对戏之间,可见得钱惠丽的本色。“读西厢”一折,饰演“焙茗”的年轻演员一把将《西厢记》递给贾宝玉,少了形体的起承转合,立刻被钱惠丽点了出来。“戏怕长,好戏却不能省。”她说,“演戏虽能熟能生巧,要做得精到却很难。哪怕减一句台词,都会影响戏的结构、人物的心态变化。”

  人物第一位,演员的自我修养

  16岁进入诸暨越剧团后,钱惠丽的人生便围绕着越剧的锚点不断展开。“老旦王”周宝奎的几句叮嘱,她便放弃了旅游这个爱好。一直到今天,她都没有出远门的习惯,“就怕在外面出了什么意外,影响到演出”。钱惠丽喜欢琢磨戏,也爱给自己上难度。《玉簪记》里,她融入川剧的喜剧手法,收获热烈的剧场效果;徐派唱腔音域宽,演员需要有13度的音区才能驾驭。钱惠丽在《舞台姐妹》中继续加码,在“饮恨”一折中为人物设计了跨越16度的唱段。

  正是这份琢磨,让钱惠丽如今可以重新拾起“邢月红”这个角色——一位在动荡年代命运悲惨、在新社会重获新生的越剧艺人。《舞台姐妹》让钱惠丽荣誉傍身,创排的过程并不容易。“邢月红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彼时从未演过女性角色的她,大胆选择不用全套徐派唱腔塑造人物,引入傅派、吕派旦角的声腔,来丰富邢月红的人物色彩。创新往往伴随着压力,钱惠丽回忆,《舞台姐妹》头几场演出,观众的掌声是缺席的。“没有听到熟悉的流派,戏迷不适应。”经过几轮调整和修改,演员们越演越投入,观众也逐渐接受。

  “越剧有中国传统戏曲的手眼身法步,但重中之重是人物内心的刻画。”在钱惠丽的艺术观里,演员是排在人物之后的,“观众到剧场看戏,看的是我塑造的人物,而不是我本人”。就像钱惠丽常对学生说的那样:“因为你的表演,一场场追着看戏,这样的观众才不会离开。”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开幕

  • 探洞研学欢乐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