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好的作品永远“从生活中来”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好的作品永远“从生活中来”

来源:北京日报2024-11-08 09:39

  记者 高倩

  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工程,对于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有着深远影响。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民族舞剧《天路》。2019年,舞剧《天路》摘得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几年来,《天路》每逢复排上演,仍然叫好又叫座。

  一条铁路,如何变为舞台上流动精彩的文艺作品?在参与创作的青年作曲家杨帆看来,深入生活再提炼生活,是一切文艺佳作创作的必经之路。

  《天路》剧照。 刘方摄

  沿着“天路”采风创作《天路》

  最初接到“天路”这个创作题材时,杨帆和总编导王舸、编剧罗斌等主创艺术家的第一反应是“不太好做”:青藏铁路的建设跨越了几十年、几代人,如何找到宏大的时代家国意义与当代观众深层的情感共鸣,落点需要斟酌;“天路”究竟难在何处、重要在何处,包括杨帆在内的许多人只从报道资料和著名作曲家印青那首《天路》里有所了解。2017年,《天路》剧组赴青海、西藏采风,绿皮火车沿着巨龙般横亘的铁轨驶上高原时,那些模糊的想象开始变得鲜活而具体。

  “我们在路上看到了一片烈士陵园。”杨帆印象深刻。那一天,高原上的风凛冽吹过,因修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而埋骨于此的战士寂静长眠,不少人连姓名也未曾留下,天地间,一切“无声、无言、无名”,“我和王舸导演站着聊了一会儿天,那种哀思后来变成了《天路》里最打动人心的一幕。”火车继续驶向拉萨,“哐当哐当”的声音在难以成眠的夜晚格外清晰。“沉浸式”体验了一把高原反应,“我们才更加真切地意识到,在这种缺氧的环境里长期劳作,建设公路、铁路是多么艰险和不可思议。”

  取材藏地非简单“风情画”

  高原的阳光雨露、藏族同胞的纯净赤诚、当地人生活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上的见闻浸润沉淀,潜移默化地融进《天路》质朴动人的基调中。回到北京后,主创团队提炼素材,渐渐捋出《天路》的故事主线:大雪纷纷飘落,酥油灯明亮如星辰,青藏铁路边,头发花白的藏族姐弟央金与索朗还如年轻时一样,等待着铁道兵亲人的归来。时间倒回至上世纪70年代末,青年铁道兵卢天与战友们奋战在青藏铁路建设一线,结识了一群可爱的藏族朋友。然而,大地震突然袭来,背起行囊准备返城的卢天赶回隧道工地营救战友,最终不幸壮烈牺牲。

  整个创排过程中,《天路》精益求精,反复修改。“作品一直在反复修改,卢天这个角色却越改越平凡。”饰演卢天的青年舞蹈家黎星说,“卢天虽然没有做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卢天’,了不起的天路才能竣工。”以小见大,继而以情动人,是王舸非常擅长的手法,也是杨帆创作音乐时的思路。

  过去几十年,藏族风格的文艺作品纷纷涌现,“西藏的音乐非常有特色,素材也非常丰富,但我们不想只放些素材进来,把《天路》变成简单的风情画。”天路亦是“心路”,情感的纽带沿着铁路凝聚起民族团结的深情与力量,是作品想要传递的重点,于是,杨帆以深沉动人的大提琴主题为全剧开篇,同时融入藏地民歌的色彩不断变化发展。从始至终,《天路》的音乐情感充沛,张力饱满,有力托载着舞者舞起藏族风格、军旅风格交融的肢体语言,并把故事推向荡气回肠的终点。

  青年作曲家杨帆。

  深入生活不是“找配方摘果子”

  除了《天路》,这几年,杨帆参与创作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五星出东方》皆是斩获文华大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经历市场检验的佳作。人们难免追问他秘诀何在,杨帆的回答很简单,好的作品,一定“从生活中来”。

  以《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它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这里是杨帆求学的城市。十几年里,“学校旁边所有的弄堂我都钻过,所以当编导假定一个情境时,我可以想象到,那种情况下能呼吸到什么味道、身上是什么触感。”谱曲时,年深日久的积累从他的音符里喷涌而出,不必刻意为之,便铺开纯正的上海韵味。《五星出东方》亦是如此,晒过新疆的烈日,吹过大漠的风沙,这片土地上留存的痕迹被杨帆以现代作曲技法灵活化用,巧妙勾勒出故事中远去的精绝古国。

  “深入生活采风,不是找配方或者摘果子,一定就能找到一条特别好听的旋律,更多的时候,那是一种无意间的影响,会在日后自然地散发出来。”杨帆说。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天路》《五星出东方》讲述的民族友谊,还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强烈而共通的情感是打通文艺作品与观众深层连接的不二法门,“要产生情感的碰撞,可能是创作中最难做到的一点,但也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做到的一点。”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

  • 跨越山海 意大利贝雕艺术闪耀进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2024-11-07 03:50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真观测与数据拟合。
2024-11-07 09:5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2024-11-07 09:50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2024-11-07 09:49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2024-11-07 09:48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024-11-06 10:30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2024-11-07 09:42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24-11-06 10:30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11-06 10:25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2024-11-06 10:24
胸怀“国之大者”,探索国计民生的实问题。问题驱动研究,创新推动发展。
2024-11-06 10:23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2024-11-05 10:22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2024-11-05 10:21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2024-11-05 10:19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
2024-11-05 10:16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4日在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
2024-11-05 10:14
11月4日,总重量约34.6公斤的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八号飞船顺利返回。斑马鱼培养基、氨基酸、寡肽、产甲烷古菌、极端环境微生物等24种生命实验样品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024-11-05 04:25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超充站670座,并计划今年底前累计建设1000座,这让深圳实现“超充之城”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2024-11-04 21:21
“微专业”是指高校围绕某个学术领域或核心素养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具有“小而精、跨学科、灵活”等特点,不授予学位,但学生修完后可以获得证书。
2024-11-04 09:57
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2024-11-04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