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衣橱到舞台,银发时尚宣言打破刻板印象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从衣橱到舞台,银发时尚宣言打破刻板印象

来源:文汇报2024-11-11 09:12

  ■记者 王彦

  “时光不败美人”,今天的网友常这样说。而何以不败,大家的答案各有千秋。

  日前,央视综艺频道特别策划了《绽放吧!妈妈》之《时光不败美人》。节目由总台主持人马凡舒与央视春晚化妆设计总执行周亮共同担任主理人,他们巧妙拉开时光衣橱,以衣着为媒介,辅以时光礼物,为观众开启妈妈们丰富多彩的故事岁月。四期节目从揭秘衣橱到量身定制时尚秀场,12位平均年龄超过60岁、其中包括几位年逾古稀的妈妈,依次登台走秀,惊艳了时光与观众。

  节目在电视上播出同时,实现大小屏联动,通过央视频、微博等平台传播,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次。

  亮眼的数据不仅印证节目在互联网的影响力,亦反映了社会对银发女性群体的关注与尊重。与其说,这些妈妈们以“时光美人”之名发布了自己的时尚宣言,毋宁看成,银发女性由内而外的生活姿态、生命态度,引大众寻找到“时光不败美人”的真谛,漂亮地颠覆着一些关于年龄、性别的刻板印象。

  撕掉标签,为银发文化提供更包容多样的舞台

  学芭蕾有没有年龄门槛?信息鸿沟是不是必然会拖累老年人跟上世界的节奏?疾病会不会带走生活里的乐音?当这些问号在节目中一个个被拉直、被给出否定的回答,《时光不败美人》走近年轻观众的第一步,便是撕掉标签。

  她们是12位普普通通的银发女性,又以何其不普通的生活故事刷新了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知。67岁的杜幼玲开始学芭蕾时刚好60岁。旁人觉得摆对手位、练好仪态,即是成功,但杜幼玲用日复一日的汗水、血水证明“芭蕾是足尖上的舞蹈,不立脚尖怎么行”,几千枚创可贴成了她立足尖的勋章,见证一支平均年龄60+的芭蕾舞团从郑州走到全国观众面前。杨光奶奶今年77岁,但乘互联网之风,她成功“打入”年轻人的“赛博世界”,会修图、会做短视频、会用自己的照片制作表情包,她带上节目的自我介绍从一枚二维码开始。76岁的李毕华在60岁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完成放疗后,她首先想到的是再拿起心爱的小提琴,生命不止、“声”生不息。67岁的曹美丽从50岁起投身新的事业,她称之为“美业”,而谁又想得到,酷爱旗袍的她在60岁后还挑战直升机跳伞,确认生命的力量……

  几乎每一位“时光美人”登场,都会激起观者“太美了”“太敢了”“太好了”的由衷赞叹。学者由此评价,《时光不败美人》通过讲述妈妈们在家庭、职场及社会生活中的经历、感悟,“向观众展示的不仅仅是银发女性在追求美、表达个性方面的不懈努力,还传递了积极向上、勇敢追梦的精神风貌,展现出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家庭观念和社会价值”。也恰恰因为节目不断刷新外界对妈妈们的认知,它为银发文化所提供的更具多样性与包容性的舞台,便与银发群体的智慧与魅力相得益彰。

  匠心独运,银发女性化身时尚与传统交融的“代言人”

  为“时光美人”量身定制走秀妆造,节目请来4位时光主理人: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得主刘薇,高级成衣连锁品牌主理人田甜,亚洲新锐先锋李薇,国内独家古代服饰复原团队的设计师胡晓。

  从传统到时尚,4位时光主理人以其独到的审美、先进的设计理念,为银发妈妈们打造出一系列既彰显年龄气质又不失时尚气息的服装,银发女性亦能化身时尚与传统交融的“代言人”。

  74岁的前花样游泳教练王沛穿上“凤凰于飞”式的服饰,刘薇的设计里,用中国红定义剪纸这项非遗之美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77岁杨光的T台“战袍”有着“山谷旋流与富光”的特别名字,焕发既古典又时尚的光芒,这是田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结晶,诠释了时尚可以跨越时间的真谛。

  新中式搭配皮裤、眼尾拉出长长的飞翘眼线、斜梳发型等超乎寻常的妆造,它们不再是时尚杂志、时装周超模的专利,而是被《时光不败美人》终极大秀上的妈妈们拥有。这背后,正如马凡舒一次次反复感慨的,“时光不败,因为心不败”,妈妈们开掘出另一个自我的美丽心态、绽放生命的魅力姿态,是“由心渗透到外在”的。

  业内人士指出,《时光不败美人》何尝不是一次社会价值理念更新的契机。它让更多人切实地看到,银发时尚背后所蕴藏的社会浪潮与价值递迁——那是一种无论年龄、性别、生活背景等客观因素,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权利和能力的认同——而这,也有望推动着社会整体的敬老氛围与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