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人艺金字招牌闪耀沪上舞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北京人艺金字招牌闪耀沪上舞台

来源:北京日报2024-11-11 09:20

  记者 高倩

  11月9日,连续3晚登台上音歌剧院的话剧《正红旗下》伴着掌声落幕,为北京人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上海巡演画上圆满句点。

  全院集结,五台大戏,多场活动,约两万名观众……北京人艺是第23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里格外耀眼的一抹光彩。这次戏剧艺术的双城对话虽已暂告收尾,但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文联主席奚美娟所言,“北京人艺留下的艺术话题不会结束,丰富的艺术思想成果还会继续产生。”

  《正红旗下》剧组谢幕。 李春光摄

  五台大戏诠释发展脉络

  牛骨板叮当作响,曲艺人唱起数来宝,寥寥数语道出晚清政局的诡谲莫测,大幕拉开,鼎沸人声扑面而来,他转身走进迎来送往的裕泰茶馆,地道的老北京烟火气熨帖动人。10月14日晚,《茶馆》在上音歌剧院“开张”。60余年来,已演出700余场的《茶馆》堪称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而距离上一次上海观众品鉴老裕泰的茶香,已过去了36年。

  历史上,北京人艺曾在20世纪60年代、1988年、2012年三度赴上海演出。把《茶馆》作为今年巡演的开幕大戏,首先有追忆致敬的一份温情在。“36年前,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老一辈艺术家曾带着《茶馆》到上海演出,我们这一代复排焦版(即焦菊隐版)《茶馆》后还没有来过,所以,这是一次跨越36年的对话。”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说。多年过去,许多从前不起眼的青年演员成了顶梁柱,比如,杨立新就从站在老艺术家身后“轻松的小角色”变为秦二爷的饰演者以及复排艺术指导,他说:“《茶馆》是我们压箱底的保留经典剧目,观众可以来检验一下,我们这个剧院在成长中有没有保持过去的传统。”

  对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不仅在《茶馆》中,也在《哗变》里。10月22日晚,曾在1988年同样轰动上海的《哗变》接力上场,冯远征、吴刚、王刚、王雷等第二代演员班底以快节奏、高密度的语言输出推动一场法庭质询不断纠结、探寻、反转,把这部“话剧姓话”的代表作诠释得淋漓尽致。10月26日,2021年新排版《日出》将巡演引入今日人艺的“青春时间”,年轻的演员班底游走在光影交叠、隐喻深邃的舞台上,拉近数十年前的曹禺名作与当代观众的距离;11月1日,首演于2019年的《杜甫》首次离开北京,于上海舞台诗意道来诗圣的半生倥偬;11月7日,人艺2023年开年大戏《正红旗下》上演,展示人艺的坚守与开创。

  年轻人巡演中最受锻炼

  从《茶馆》开始,到《正红旗下》结束,巡演的剧目设计“不是简单的轮回,而是一次重新开启”,冯远征解读道。《正红旗下》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后创排的第一部大戏,意义非凡,它凝聚着老舍、李龙云两位剧作大家的才思,同时以老中青集结的阵容、写意简练的舞台表达为“京味”探索新的表达样式。

  “在第二个70年的起点上,要如何开启新的时代,我们思考了很久。”冯远征说。这几年,新老交替的话题始终围绕着北京人艺,而年轻人要走向舞台中央,一番摸爬滚打、磋磨历练总是必不可少。这次巡演,不少演员身兼多个角色,在《日出》中饰演方达生的杨明鑫,一周前还在同一方舞台上演《茶馆》,“那部戏里,先生们、老艺术家们在台上替我们这帮年轻人站着、挡着、担当着。”一周后,当观众的目光越过剧场的黑暗全部聚焦于他时,杨明鑫的责任感变得异常强烈,“我们必须要对得起剧院和前辈,对得起上海观众的信任。”

  上海之行,“剧院里的年轻人很受锻炼。”从台前到幕后,冯远征看见,大家从原来见面一笑的点头之交变成更加熟悉默契、能拧成一股绳的同行者,“人心更齐,这是最大的收获之一”。“客场”登台同时锤炼了年轻人的业务水准,以舞美团队为例,五部大戏轮番开演,“换景、调光的时间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一步要求每部戏幕与幕之间的切换必须控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让观众等。可以说,对年轻人而言,挑战是全方位的。”

  交流借鉴有益经验

  “好看、独特、一眼难忘。”观众夏夏(化名)在社交平台上说。从合肥专程赶到上海的她一口气买了全部五台剧目的票,想要多多了解这座久负盛名的戏剧艺术圣殿。尽可能地与更多观众相见,是北京人艺这次上海巡演的另一大重点,舞台之外,多场公益活动同步开展。

  在复旦大学,冯远征以“近思戏剧之光,远扬青春之帆”为主题,详解人艺的发展脉络与艺术风格,勉励青年学子不负大好时光;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人生”讲座与“深化产教融通,加强人才培养”两场活动分别邀请冯远征以及人艺“85班五虎”分享自己的从艺经历,对表演艺术进行专业探讨;“不在金字招牌上躺赢”直播活动以新排版《日出》为切入点,邀请剧组畅聊创作故事,共话人艺演剧学派和创作精神如何代代传承……

  在云集国际名家好戏的上海艺术节,学习同样重要。巡演期间,围绕剧目创作、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品牌推广、公益文化惠民等多个行业热点,北京人艺与海内外同仁深谈互促。以文化品牌推广为例,“我们要学习上海国际艺术节调动资源的能力,去与国际艺术机构谈判。”冯远征说。今年,北京人艺升级启动国际戏剧邀请展,“人艺不仅要自己排好戏,也要集中向观众展示国内国际真正优秀的剧目。如何让人艺的影响力持续落地,不断吸引好戏先来北京,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的责任。”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