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文艺范”遇上“烟火气”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当“文艺范”遇上“烟火气”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1-22 09:30

  徐嘉伟 张芯蕊

  秋爽寒未至,鼓瑟引朋来。11月15日晚,“2024年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成果展演”在浙江宁波奉化体育馆举行。快板声声,舞蹈轻盈,民歌悠扬……“文艺范”与“烟火气”相遇,来自北京、吉林、海南等26个省区市的27支优秀群众文艺团队轮番登场,将生活里的万千风情融入精彩节目之中。

  “2024年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成果展演”现场。唐严摄

  百团汇演 万团参与

  “山上开的马缨花,哪个最爱它?山上开的马缨花,阿妹最爱它……”欢快的旋律响起,在演员们的翩翩舞蹈中,云南红河的马缨花,仿佛也“开到”了千里之外的宁波。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因红河穿境而过得名,节目所运用的正是当地独有的烟盒舞元素。”云南马缨花艺术团成员杨媛媛告诉笔者,从红河州到宁波,为筹备展演,全团精心准备了数月,希望能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表演,奉献给更多观众。

  一舞跳罢,一歌又起,观众的掌声也愈发热烈。无论是男演员们身着对襟衣、女演员们披戴银饰弹唱的侗族琵琶歌《侗不离酸》,还是将鼓乐、舞蹈、戏曲融为一体,展现黄河气魄的山西鼓乐《千古黄河》——来自天南地北的27支队伍,各展绝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历史韵味融入一场文化盛宴。

  此次展演是全国群众文艺火热开展的一个缩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展演——百团汇演”活动在今年5月启动,一直持续至今,共有95支优秀群众文艺团队脱颖而出。而这些团队也仅仅是全国群众文艺团队中的一小部分,背后是千团联动、万团参与。

  在北京,“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四大品牌活动已在全市开展37场形式多样的群众文艺团队展演,参与展示的团队达1163支;在江苏,全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汇演”常州、扬州、泰州、宿迁等多个专场持续开展,其中3支团队入选2024年全国“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

  依托“百团汇演”品牌,全国各地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创新融合群众文化活动,因地制宜组织本地区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展演,引导优秀群众文艺团队进社区、进街区、进景区。线上线下公益讲座、专题培训、大师课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极大丰富了全国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赋美 深入城乡

  “椰子是海南的象征,没想到还能与广场舞结合起来,让我在宁波也‘闻到’了阵阵椰香。”宁波K11商圈人来人往,市民李先生闻“声”而来,来自海南省和辽宁省的两支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正在这里进行一场富有地域特色的“快闪”表演。

  同一时刻,在宁波南塘老街,青海海西州德都蒙古民歌艺术团携带着古老而又神秘的乐器托布秀尔,弹唱起了《黑走马》;宁波慈溪达蓬山景区,云南马缨花艺术团以大地为舞台,翩翩起舞;宁波北仑九峰山景区,山西太重鼓乐艺术团气势磅礴的鼓点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11月16日一早,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群众文艺团队演出人员的车辆出发了。他们兵分十路,走进宁波的村庄、街道、景区等开展“文艺赋美”演出,让优质的群众文化艺术资源直达基层,“赋美”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这场巡演中,无论是参演的演职人员,还是观演的民众,都能通过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种演出形式,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正能量。“群众文艺发展的核心在人,老百姓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角。”宁波市文化馆馆长孔燕说。

  据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应建勇介绍,从2016年开始,宁波以群众文艺团队为重要支撑,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出并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截至目前,在宁波,131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遍布城乡,群众文艺发展走出了“宁波模式”,也把公共文化服务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馆草原母亲河艺术团在宁波象山影视城表演舞蹈《祝福》。楼美易摄

  交流研讨 共建群文

  在展演活动开始前,2024年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建设交流活动在宁波奉化举办。

  如何进一步提升群众文艺团队的创作水平、表演能力?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特色?群众文艺团队的时代使命为何?8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代表及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经验、未来机遇。

  “浙江群众文艺团队主要特点包括成立时间长、规模大、地域特色鲜明、类型丰富……以省、市级优秀文艺团队为龙头,县(市、区)文艺团队为支撑,乡镇(街道)文化团队为骨干,乡村(社区)文化团队为基础的文艺团队建设网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在发言中讲道。

  “2019年,青海省以现有的民间艺术团体、文化馆馆办团队为基础,组建了50支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团队。群众在哪里,文艺轻骑兵的舞台就在哪里,力求通过文艺轻骑兵团队把文化艺术送到老百姓身边。”青海省文化馆党委书记马云蔚分享道。

  各个文化馆分享经验,借鉴彼此的成功做法,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文化馆人要建立自己的系统专家库,努力打磨精品力作。”“要以人为中心,坚持‘群众编,群众演,演给群众看’”“群众文艺的创作题材要积极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处处长琚存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周固坚、中国文化馆协会曲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茵等专家也积极建言献策。

  专家一致认为,建立长效的人才培训和交流机制、搭建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等举措,是推动群众文艺团队持续发展的关键。群众文艺团队要在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和艺术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式在改变,基层文化工作者要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为目标,让老百姓有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