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微短剧以影像描绘诗与远方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微短剧以影像描绘诗与远方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2-03 09:05

  作者:杨洪涛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政府发布《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从剧本孵化、精品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一揽子计划,确立将郑州打造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战略目标。

  《又见鸾鸟起舞时》海报。

  之前,北京、江苏、浙江、广东、陕西、安徽等地也纷纷布局微短剧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布局。

  其中,文旅微短剧成为抢眼的创作类型。

  2024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通过微短剧实现全球传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消费新模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还陆续发布4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其中许多作品为文旅微短剧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创作样本。

  “轻骑兵”跑出加速度

  微短剧与长视频相比,具有投资小、周期短、门槛低、上线快的优势。微短剧与文旅行业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可以拓展产业赛道、拓宽产业边界,进一步挖掘新质生产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微短剧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轻骑兵”,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推广效果,提升目的地的吸引力,满足观众需求。

  微短剧对于文旅行业的宣传推介效果立竿见影,尤其有利于季节性、周期性要求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如东北银装素裹的冰雪奇观、新疆的独库公路壮丽风光、杭州钱塘江壮观的潮涌等,如果能够提前布局,适时推出“带货”能力较强的微短剧与旅游目的地形成呼应,就能快速、有效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如微短剧《天下嵩山》牢牢抓住少林功夫这个顶级IP,以弘扬武术精神、守护公理正义为故事内核,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竖幅构图为审美参照,展现嵩山标志性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故事融入场景,用功夫引爆话题,推动嵩山旅游发展。

  微短剧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短视频平台和微信小程序等载体传播,借助大数据算法实现精准投放、高效营销。对具有旅游意向但选择多样的用户来说,文旅微短剧既是说明书又是时间表和路线图。文旅微短剧对比较小众或新开发的旅游产品的推广效果更加显著。如《你的岛屿已抵达》取景于湖南常德,以慢节奏、田园风展现桃花源景区的美景;《等你三千年》取景于河北邯郸,通过古今爱情故事,体现“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深厚文化底蕴。

  《你的岛屿已抵达》剧照。

  双向赋能助力创新

  微短剧可以利用视听艺术的传播优势,用影像语言助力文化和旅游资源实现转化和创新。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旅游目的地需要好故事、名场面、打卡地和情感连接点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的好口碑和影响力。各大景区的实景演出、花车巡游、非遗体验和变装秀等满足了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而“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恰好能为游客提供具有沉浸感的旅游体验。微短剧中的神话传说、逸闻趣事等,让山水田园、琼楼玉宇有了历史回响和诗意提升;剧中角色之间情感沟通的场景,如雨中漫步、策马奔腾等,往往成为游客争相效仿的名场面;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织的镜头,如日照金山和三潭印月等,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打卡地,鼓舞他们努力追寻诗与远方。微短剧《一梦枕星河》用温婉唯美的视听语言,展现街巷园林和高楼大厦,将苏扇、评弹等具有苏州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美景、美食、美物和美人吸引观众目光,敲击旅客心门,成为呈现苏州独特魅力的窗口。

  文旅行业同样可以赋能微短剧。不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城市面貌能呈现不同的影像格调,热情、华丽、质朴、神秘等种种气质都可以在特定场景的加持下,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为微短剧带来美感和新鲜感。微短剧《又见鸾鸟起舞时》的创作灵感源于河南的老君山、鸡冠洞等景区,剧中宛若仙境的美景赋予作品既绮丽又神秘的氛围,令人心驰神往。微短剧《“洛”花如有意》串起龙门石窟、东周王城、二里头等历史遗迹,尽显“神都”河南洛阳的富丽繁华。

  让精品化成为创作潮流

  微短剧与旅游业有着天然契合点。微短剧能够提供解压、圆梦、愉悦、共情等体验,与旅游的主要诉求不谋而合。随着旅游免签“朋友圈”的扩大以及微短剧海外传播的持续发力,文旅微短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笔者认为,要从创作层面和管理层面持续推动文旅微短剧良性发展。

  视听工作者应进一步摸索微短剧创作规律,增强故事情节与旅游目的地的关联性和融入感。目前创作播出的微短剧中,有的项目急于上马,作品少有戏剧冲突和叙事逻辑,微短剧成了旅游广告。今后的文旅微短剧创作要注重剧本的原创性和艺术性,用故事关联景观,用剧情吸引消费,用人物实现情感共鸣,用文化赋能口碑传播。此外,要推动文旅微短剧的经典桥段、角色设置成功转化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新消费场景和网红打卡地;也要开发周边产品和线下消费体验,联动大屏、小屏和景区屏幕,深度挖掘微短剧的附加值。

  相关部门也要针对文旅微短剧的类型、风格、故事和价值引领等,做出政策引导和谋划布局,加大资金扶持和评奖力度,提供行业样板。目前一些制作机构对于文旅微短剧的行业标准、创作导向和拍摄手法还不甚明晰,有的沿用以往的创作模式生搬硬套,导致作品的推介效果不佳。因此,要针对竖屏和横屏文旅微短剧采取差异化创作策略,积极拓展旅游目的地的定制业务,让精品化、IP化成为文旅微短剧的创作潮流。也要加强文旅微短剧的海外传播,打造具有中华文化标识、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的微短剧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旅微短剧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片来自网络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