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当银幕“同款”走上音乐剧舞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当银幕“同款”走上音乐剧舞台

来源:文汇报2024-12-05 09:23

  ■记者 姜方

  最近的上海音乐剧舞台,出现了多部根据热门电影改编的中文剧目。由阿云嘎担任总制作人的音乐剧《扬名立万》日前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首演。眼下,取材自意大利小说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同名剧本的音乐剧《海上钢琴师》正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演出。本月下旬,改编自经典华语同名电影的音乐剧《无间道》也将在这里首演。

  一系列作品从银幕走向舞台,有原版电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背书,自然会有不少观众愿意为之埋单。然而原作剧情和角色特征早已深入人心,主创如何在重现经典的同时表现新意,无疑是一大挑战。同时,从银幕语汇转向舞台语汇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改编上的问题。如何避免把电影故事机械化复述一遍而毫无亮点?目前已经或将要在申城上演的这些IP改编音乐剧,有着各自的探索。

  作品口碑有赖于各环节的精良制作

  近年来,中国音乐剧市场有不少知名IP剧涌现,然而观众的期望值很高,能够获得大家一致认可的作品却鲜见。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音乐剧编剧、舞台设计和词曲分离创作,创排周期只有三四个月就匆匆上台,演员轧戏实际进组排练时间严重不足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作品质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而落实到具体的创作层面,这会导致台词和歌舞“各说各话”、音乐不够“贴戏”、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浮于表面等明显缺陷。

  中剧场音乐剧《扬名立万》自今年5月启动,历经京沪两地演员面试、工作坊孵化、排练合成等,集中排演时间长达六个月。“在当下的快餐式音乐剧市场下,这绝对是一部有诚意的原创作品。”从不少网友的观后感来看,《扬名立万》虽然还有需要磨合改进的地方,但团队认真创作的能量很直观地传递给了观众。

  无论是剧情的发展,还是音乐、舞蹈、武打动作等多种元素的融合,音乐剧《扬名立万》的不少场景都营造出了戏剧张力,给人以不同于电影的观演感受。剧评人塞西莉亚表示:“前三分之一有很多幽默的桥段,包括武术展示和各种舞蹈。众人参与编写电影剧情时更是各种天马行空,放飞想象力,包括但不限于灯光下散落的花瓣、穿着制服的外星人。有些场景融入情感纠葛与动作场面,以一种戏谑的方式,对创作领域的公式化倾向进行了微妙的讽刺。”

  上海音乐学院戏剧理论研究博士、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驻团作曲吴唯认为,音乐剧《扬名立万》在维持整体悬疑性的基调下,融入不少悲喜色彩进行调剂,音乐可听性较强、较为“贴戏”,《夜莺》的闪回唱段具有复古老电影的写意质感。“该剧在整体舞台呈现上还可以更加风格化、进一步提升复古氛围;在剧情上可以更紧凑,让后半段的升华与转折变得更为合理。”

  “一部成功的音乐剧需要不断打磨,很多经典的百老汇音乐剧都需要五到十年的创作周期,没有任何捷径。”就像《扬名立万》总制作人、音乐剧演员阿云嘎所说,采用影视剧等成熟IP进行音乐剧改编,固然可以在初期获得大量关注,但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作品还是有赖于剧本、音乐、舞美等各环节精良的制作。

  找到“不得不改编成音乐剧”的理由

  有原版电影先入为主,IP改编音乐剧在故事内核表达、人物塑造、音乐给观众带来的满足感,整体视听表达的风格化呈现,音乐剧演员与原版人物的适配度等方面,较难达到原版观众的预期,更是难以有超越原著的成就。面临诸多挑战,改编音乐剧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并爱上舞台呈现?

  “音乐剧不应是对原版电影的照搬,从创作者到演员,在守住IP闪光点的前提下,要有作出改变的魄力,找到‘不得不改编成音乐剧’的理由。”吴唯认为,音乐剧的剧本、词曲创作团队需要紧密合作,找到共同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核、深化情感共鸣,塑造鲜明的人物、营造整体氛围,同时从观众的生物节律出发,让大家在歌舞视听上获得从银幕上无法获取的现场满足感。

  不少海外IP改编音乐剧给予启示。例如,《长靴皇后》在标准化叙事下无可比拟的现场歌舞氛围,《乐队来访》挥之不去的异国情调,《女招待》中配角奥奇的喜剧性唱段对人物的塑造。导演要找到独特的呈现形式,把控节奏流畅度,《狮子王》《恐怖小店》等音乐剧在整体风格化方面十分出彩。舞美、编舞、服化道等各个部门也要与导演一起为舞台想象力、现场沉浸感贡献创意——《阴间大法师》利用灯光、变形的建筑等营造的怪诞剧场氛围,《玛蒂尔达》经典的秋千场景、被校长拽着辫子扔向空中的小女孩,都在剧场中挥洒了独特想象力。而音乐剧演员作为直接与观众交流的对象,首先要贴合原著形象,除了演唱、舞蹈技能“在线”,在表演上由于有原版电影在先,对演技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者坦言,原版IP提供的是故事和影响力,而音乐剧主创所有部门要在统一思想和情感内核的前提下,找到各自独特的表达形式,让观众产生新的记忆点,才有可能突出重围,做出不亚于原版甚至超越原版的经典舞台佳作。如何遵循音乐剧创作规律进行创排、演员如何潜心钻研角色,都是当下音乐剧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视察驻澳门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 圆满结束在澳门各项活动 习近平离开澳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2024-12-19 09:22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2024-12-18 09:41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2024-12-18 09:31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2024-12-18 09:2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2024-12-18 09:26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4-12-18 09:26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024-12-17 05:25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2024-12-17 05:25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2024-12-17 09:54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2024-12-17 09:35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
2024-12-17 09:3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