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艺术+科技”彰显大美敦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艺术+科技”彰显大美敦煌

来源:北京日报2024-12-09 10:15

  记者 王润

  敦,大也;煌,盛也。12月7日至9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编剧、导演,国话青年演员张艺兴主演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盛大首演。

  首演现场堪比演唱会,数千名观众跟随剧中2035年的敦煌数字研究中心实习生张燃,跨越百年岁月,遇见被称为“敦煌守护神”的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常书鸿先生,借由不断流转的时空,在音乐歌舞、戏剧表演、数字多媒体影像中,沉浸感受华夏历史的恢宏广阔。

  《受到召唤·敦煌》在“冰丝带”盛大首演,主创们在宏阔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既时尚现代又满载中国审美的 “ 敦煌空间”。记者方非摄

  大勇气挑战创新大戏

  在国家级体育馆演出音乐话剧,对于国家话剧院来说尚属首次,在戏剧领域也属罕见,这对团队创作能力、制作技术、宣传营销等都提出极大挑战。

  但敦煌之伟大,给予田沁鑫勇气和魄力:“我要求团队始终秉承‘高维思维’,不能以俗世理解敦煌文化,不能轻浮对待这次创作,要珍视敦煌艺术和我们的这一次链接。”在田沁鑫看来,《受到召唤·敦煌》的创作过程,不仅是国家话剧院的一次创新表达,也是整个剧组受到敦煌文化感召,与中国艺术精神进行链接,继而回望、传承、表达的艺术探索。

  田沁鑫不仅亲率创作团队走进敦煌采风,还担纲编剧、导演、作词,充分发挥她多年来在戏剧舞台、电视媒体、大型晚会、数字技术等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在“以中国演剧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基础上,将敦煌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破传统观演模式。

  同时,她大胆选择从没演过话剧的张艺兴挑梁主演,启动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创作团队,“让敦煌艺术年轻起来,让更多年轻人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和生命能量,让他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当代生活、激发创造力的灵感源泉。”

  大手笔展现敦煌大美

  “艺术与科技结合是文艺新业态产生的必由之路。这次我们深度融合最前沿的数字技术,以提升作品品质和观赏性。”田沁鑫介绍,敦煌研究院对此次创作鼎力支持,提供了大量饱含心血结晶的数字化成果。《受到召唤·敦煌》剧组也集结各界精锐人才,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多维立体舞台,以大手笔展现大美敦煌。

  《受到召唤·敦煌》囊括历史、文化、人文、地理、政治、宗教等方方面面内容,融合话剧、歌唱、舞蹈、威亚、提线木偶、即时拍摄等艺术形式,还创新性运用二维动画、3D特效、AI技术、动画真人融合等科技,通过多空间多线性叙事结构和多媒体视觉,创造出一个既时尚现代又满载中国审美的“敦煌空间”。

  这其中,多媒体设计团队借助AI辅助艺术创作,利用大量中国式审美图片进行数据训练,生成体现中国审美、符合中国意境、表达中国情感的画面,带给观众目不暇接的视觉盛宴。此外,磅礴悠远的舞台,深邃丰富的灯光,大气精致的服化道,赢得一片美誉。

  当国家速滑馆“变身”为美不胜收的敦煌艺术博物馆,数道光束综合交错营造出辉煌壮观的敦煌世界;当古老的壁画与雕塑被赋予生命,魁梧的金刚谈笑风生,婀娜的飞天腾空飞舞;当时尚之都巴黎出现绚丽多彩的中国敦煌艺术二次元;当敦煌莫高窟中高达35.5米的“北大像”作为重要视觉元素亮相;当深远影响过常书鸿精神世界的敦煌莫高窟254窟的《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图》,在具有冲击力的音乐中以群舞与AIGC技术结合的形式震撼呈现……现场都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和掌声,观众为中华文明的伟大璀璨和当代科技的创新赋能由衷赞叹。

  大格局彰显家国大爱

  “仅仅停留在视觉或其他层面,我认为这样的作品谈不上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树立正确观念,作品才能具有思想性,进而影响人、作用于心灵。”田沁鑫表示,《受到召唤·敦煌》的创作秉承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追求,不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素材和灵感,而且力求贴近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情感。

  《受到召唤·敦煌》不仅纵跨1935年至2035年的百年时间,讲述战乱时期以一己之力保护敦煌的常书鸿与未来“敦煌数字研究中心”中的“敦煌小工匠”张燃两代人对敦煌的热爱,还穿越时空,让张燃和金刚探讨起了“爱情问题”与“哲学问题”。剧中,常书鸿会为情关难过而迷茫,常书鸿之妻陈芝秀和张燃女友林姿秀的离去,也都具有寻找自我的意义,剧中世代众人的叩问,满怀着追求觉悟的信仰……田沁鑫说:“我们的作品需要具有感动和感召的力量,以及平等交流的能力。”著名音乐人金培达以多元的曲风,让这些或激情或平静或深刻或诙谐的情感和思考,变成动人的旋律,在巨大的体育场馆久久回荡。

  首次出演音乐话剧的张艺兴重任在肩,不仅有十多首歌舞唱跳,还有大量台词和表演,并且一人分饰常书鸿和张燃两个重要角色。他分秒必争,即使不在台上,也会虚心请教,刻苦练习声乐、台词和舞蹈动作。经过数月学习和排练,如今出现在舞台上的他充满光彩,全情投入角色,充分施展了特长和才华。

  “能够参与这样一部作品,我感到非常荣幸。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份文化瑰宝。”张艺兴说。而他的表现也让人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为了守护和传承中华文明而奋斗。

  该剧在国家速滑馆演出三场之后,还将于12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上演。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