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听!古乐潮音

来源:人民日报2024-12-10 09:22

  骨笛、编钟、箜篌、古琴……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在年轻人手中焕发新的光彩:唤醒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在法国街头直播弹奏古筝,创新南音琵琶的制作技艺……本版推出特别报道,关注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创新,解析传统审美与现代时尚“美美与共”的文化密码。

  ——编 者

  图①:彭静旋在法国巴黎演奏古筝。受访者供图

  图②:华夏古乐团在演奏。河南博物院供图

  华夏古乐团管乐演奏员晏文涛——

  唤醒8000年前的笛音

  记者 张文豪

  悠长的笛声响起,舞台逐渐点亮。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管乐演奏员晏文涛穿戴先民服饰、手持七孔骨笛,吹奏出8000多年前的远古回声。一曲罢,仰韶陶埙、商代铜铙、先秦编钟依次亮相,青年演员身着汉服,奏响一段段古乐。

  “骨笛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吹奏它,我感到无比自豪。”95后晏文涛学笛已有20年,“每一次登台吹奏,我仿佛都被带回数千年前。”

  距离演奏厅不远,一支通体晶莹、光滑如玉的七孔骨笛,陈列在博物院展厅入口。这支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骨笛,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2018年,晏文涛加入华夏古乐团。当时,团长霍琨想让他复刻、演奏骨笛。选材、开孔、调音、抛光……那段时间,晏文涛整天泡在制作室,参照馆内文物、借鉴前人经验,寻找同比例复原的更优解。

  第二年,晏文涛成功制作出改良版的骨笛,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骨笛怎么吹?与竹笛相比,骨笛的吹奏方式不同,可借鉴经验很少。初次登台的晏文涛并不成功:在乐曲“引子”中,他愣是没吹出声响,急得直冒冷汗。拿捏角度、调整气息、修正吹孔……晏文涛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练习磨合。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悠扬的笛声从孔洞传出,他如闻天籁。

  6年来,晏文涛手持骨笛,和乐团同事参与大小演出近2000场。从《梁祝》到《滚滚红尘》,再到流行音乐《孤勇者》,一支骨笛穿越古今。在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华夏正声——中原音乐考古复原展演”上,晏文涛一人分饰多角,吹完骨笛换上排箫,呈现不同古乐器之美。

  “用古老的乐器,吹新潮的曲子。”晏文涛说,乐团成员平均年龄30岁左右,还有不少00后加入,“大家脑洞大开,将钟鼓磬瑟、箫管琴笙等古乐器融合现代舞蹈和流行歌曲,产生了不少网络爆款,让古乐不断奏响新声。”

  短视频创作者彭静旋——

  法国街头弹古筝

  记者 杨颜菲

  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一首《刀剑如梦》奏响。女孩微微颔首,十指轻弹,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拍摄记录……在95后短视频创作者彭静旋的镜头中,来自中国的乐器古筝散发着无限魅力。

  “7岁开始学习古筝,手上长满了血泡。直到血泡变成茧子,弹琴才不会痛。”彭静旋摊开手掌,一手的茧子长了消,消了又长,已经陪了她20年,“对古筝的爱,远大于练琴的苦。”

  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后,彭静旋来到法国继续学习。这里有着浓厚的街头表演氛围,吉他、非洲鼓等各国乐器轮番演奏,热闹中却少见中国传统乐器。这让她萌生了在法国街头演奏古筝的念头:“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能通过我们的音乐,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018年,彭静旋第一次把古筝搬上街头。路人的掌声与喝彩,给了她继续下去的勇气。后来,她开始拍摄、分享街头演奏的视频,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视频风格。

  “有一次,一名外国游客告诉我,通过我的演奏,他感觉到了宁静,似乎听见了鸟儿的鸣叫、溪水的流淌。”彭静旋当时演奏的是《高山流水》,“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不只是传统曲目,彭静旋还改编并演奏了不少流行音乐、世界名曲。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筝,她和国外的大提琴手、歌剧演员、舞蹈团体合作拍摄视频。“西方音乐,东方演绎,真好听”“希望通过音乐,让我们更加接近彼此”……许多外国网友在视频下留言,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我想通过跨界创新,让更多年轻人对古乐产生兴趣。”彭静旋说,“未来,我会尝试更多古筝的新玩法,让古乐器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

  南音乐器制作师蔡剑芳——

  新制琵琶传古韵

  记者 刘晓宇

  黝黑的面庞,健壮的体格,手中是梧桐木粗坯,脚下是厚厚的木屑……第一次见蔡剑芳,记者很难将眼前的“木匠”与95后乐器制作师的身份联系到一起。

  福建省泉州市张坂镇田中村,一栋古色古香的闽南大厝,便是蔡剑芳的工作室。走进其中,刨刀、锥刀、斧头等工具陈列案头,一把琵琶粗坯正在蔡剑芳手中逐渐成形。“南音琵琶乐声柔和,要经过5次以上的音色校准,才能和其他乐器合鸣。”蔡剑芳说。

  从6岁起,蔡剑芳就跟着父亲蔡东鹏制作南音乐器。蔡剑芳家世代制作乐器,在闽南地区颇有名气,传到蔡剑芳已经是第五代。

  “乐器制作是苦活累活。以琵琶为例,就有选料、打粗坯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会对音色产生影响。”蔡剑芳说,一把琵琶的制作,往往耗时半年以上。

  “选料是关键,南音琵琶制作一般选用梧桐木和杉木,最好存放20年以上,木质稳定不易变形,音色才会准。”蔡剑芳说。老料不好找,蔡剑芳就经常到各地乡村去“淘”。“遇到好木材,看准了就要下手,不然拆解后便失去了价值。”

  如何创新传统制作技艺,拓展古乐器表现的边界?这几年,蔡剑芳一直在思考与实践。

  南琵琶音柔,北琵琶音尖,过去很少同台亮相。“能不能融合南北琵琶的特色,制作音域介于二者之间的琵琶,以适应风格多变的流行歌曲?”有了想法,蔡剑芳便投入其中,将北琵琶“品多”的特点融入南琵琶。几经调试,新制的琵琶音色更显浑厚沉稳,颇具古朴音韵。“新制的琵琶,能更好表达南音慢慢叙来、典雅悠长的特色。”蔡剑芳说。

  除了南音琵琶,蔡剑芳还能制作拍板、二胡、三弦、二弦、洞箫等南音乐器。“近些年,购买人群从专业乐团拓展到业余爱好者,其中年轻人越来越多。”蔡剑芳介绍,泉州“文旅热”,让南音有了更多元的展演场景,各式南音乐器供不应求。

  有传承,有创新,悠悠雅韵“飞”进更多寻常百姓家,这是蔡剑芳最高兴的事。

  版式设计:沈亦伶 汪哲平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