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来北往》:年代剧与公安题材“不一般”的融合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南来北往》:年代剧与公安题材“不一般”的融合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12-12 12:26

  开栏语:

  近日,中宣部公布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名单,电视剧《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县委大院》等7部“北京大视听”作品获奖。北京青年报与北京市广电局联合推出“北京大视听·荣耀时刻”评论专栏,与“剧迷”们共同开启深度品鉴之旅。

  39集现实主义电视剧《南来北往》,在刚刚揭晓的 “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获奖,是继2014年的《营盘镇警事》后,时隔十年公安题材电视剧再度获此殊荣。

  创作

  四十年里一车厢的故事

  《南来北往》作为2024年“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既延续了近年受市场推崇的现实主义时代大剧的优良基因:如充满年代感的精良制作、深耕现实又不失浪漫的创作手法、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的强大阵容,又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关系、叙事结构,厚重感和新鲜感兼备。它在年代剧与公安题材的充分融合方面为电视剧创新带来有益借鉴,破收视纪录的传播效果也印证了传统叙事艺术的经典魅力。

  经过三年多精心打磨,电视剧《南来北往》通过对两代列车刑警薪火相传和列车上人生百态的刻画,展示了时代发展大变化与百姓生活获得感的依存关系。正如编剧高满堂所说,“40年,一车厢的故事啊!”从1978年到2018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南来北往》展现的很多乘客,他们每个人的命运在这40年都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国家仍在飞跃式发展,就像火车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动车,一直到现在的高铁。“通过一列火车反映国家40年的巨变,它又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故事。”

  呈现

  感受到主创对历史的尊重

  自2018年起,制作方与编剧高满堂在三年间多次前往站台、绿皮火车、站前派出所、铁路公安档案馆等地采风,从50余位老铁路警察的讲述中收集了大量一手故事,为《南来北往》的初稿提供了原型参考。郑晓龙导演和高满堂编剧强强联手,经过前后30多次 “碰撞”修改后,剧本最终成型。该剧以中国式叙事把警察故事和年代生活高度融合,从反转幽默中更见人情人性,悲欢离合都浸润在生活的琐碎里,伏脉千里、无一闲笔。

  除了用精心创作奠定基础,《南来北往》获得认可的另一大法宝是靠精良制作再现时代质感,成功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重新生活在镜头中。火车是移动的小社会,勾勒众生相并将人物命运勾连在一起,很难设计;中国铁路几十年巨大变迁,车在变,轨道在变,外在的拍摄条件也是客观难题。为细致还原年代感和人文风貌,主创团队辗转16个城市选景拍摄,不远万里将数辆老式绿皮车厢运至青岛,搭建起一万多平方米棚内实景,将一处1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全面翻修改造,让一座上世纪70年代的城市“拔地而起”,全景还原铁路和大院的历史面貌。

  希望

  更多类似作品来自“京产”

  近年,北京市广电局倾力打造“北京大视听”品牌,通过加强剧本扶持、提升协拍服务、实施“京琅琊”人才计划等推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南来北往》也是受益者之一。今年,北京市又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资助扶持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完善影视拍摄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出新举措,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南来北往》这样的平民史诗之作来自“京产”。

  文/记者 杨文杰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走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

  • 西延高铁渭河特大桥连续梁合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陕西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实现陕西电网大型调节电源的新突破。
2024-12-13 04:20
12月12日15时1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发射升空,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12-13 04:20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通过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12-13 10:21
《自然-医学》12月12日发表年度预测文章,介绍了未来一年可能对医学产生影响的11项临床试验。
2024-12-13 10:16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繁华的都市,那么每个角落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共同维持着这座都市的活力与秩序。后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期间,罗敏敏更是贯彻了跨学科的想法。
2024-12-13 10:15
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应用,在疾病防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12-12 10:05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技术被用于心脏活动监测,展现出非接触、便捷和高精度的优点,但面临“呼吸谱泄漏”这一重大挑战。基于这两个现象,研究团队将心跳特征提取频段从基频转移到高阶谐波频段,从而有效消除了呼吸谐波的干扰,显著提升了监测精度。
2024-12-12 09:46
“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随着更多身体部位的化石不断被发现,30万年前华龙洞“居民”的体貌特征逐渐清晰。
2024-12-12 09:45
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的同时,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等也成为多方发力布局重点。同日,豪森智能(688529)表示,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可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
2024-12-12 09:35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携手,首次观察到一类特殊准粒子——半狄拉克费米子。2008年和2009年,来自法国南巴黎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半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2024-12-12 09:31
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月10日线上公布2024年“地球卫士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助力中国扭转土地退化趋势、减少沙化面积,获得“地球卫士奖”中的“科学与创新奖”。卢琦表示,此次获奖是对中国林草事业特别是治沙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和激励。
2024-12-11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微雪的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保存了同一论文的329个不同版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提出了“强金属-金属作用”原理性判据,即当两种金属间作用强于氧化物中金属自身相互作用时,氧化物载体将包覆金属催化剂。
2024-12-11 10:12
到医院看病,迎面而来的可能是智能机器人;检查结果出来,人工智能迅速给出诊断意见……随着AI技术飞速提升,诊疗应用越来越广。上述由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在上海一家医院已经投入应用,给医生提供辅助。
2024-12-11 10:11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对地球空间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太阳爆发事件,大多起源于日冕中。
2024-12-12 10:16
根据《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实现突破,即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美国谷歌研究院此次报告了名为“Willow”的最新一代超导量子处理芯片架构,该芯片能实现低于表面码关键阈值的量子纠错。
2024-12-11 10:10
“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全国性农业普查。“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种质资源的家底,抢救收集保护了一批优异种质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种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12-11 10:10
香港目前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12月9日起正式投入服务,为本地高校、研发机构、企业等提供算力支持,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
2024-12-10 10:10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俞晓春团队在解析小鼠参考基因组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完整的端粒到端粒小鼠参考基因组序列,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看清”了小鼠基因组DNA全貌。
2024-12-10 10:10
中国有两位学者入选,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徐沪济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嫦娥六号任务工程副总设计师李春来。
2024-12-10 10:09
在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后,我国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目标是在月球南极区域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2024-12-10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