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锣鼓街舞皆入戏,“燃”出新国风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锣鼓街舞皆入戏,“燃”出新国风

来源:文汇报2024-12-17 08:56

  ■记者 姜方

  传统武术的刚劲中,融入现代舞的灵动和街舞的爆发力;旋转翻腾的凌厉打斗,与密集紧凑的戏曲锣鼓相呼应……中文原创新国风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将于本月24日至明年1月12日在上海上剧场完成首轮演出。在昨天的见面会上,一群当红青年音乐剧演员踩着戏曲台步、手持大刀登台。

  “这是一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意的作品,致力于探索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剧风格。”该剧导演、编舞刘晓邑话语间有着勃勃的“野心”。“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是剧伙音乐继《悟空》《南唐后主》《南墙计划》《杨戬》等剧目之后,再度集结原班人马,历时两年前期创作、四轮工作坊打磨的作品。”制作人和晓维告诉记者,新剧力求重塑属于中国故事的审美风貌。明朝宣德年间,一国之君醉心斗蟋之戏,藩王宦官各怀鬼胎,靖难遗孤伺机而动……编剧沈亮与孙浩程反复推敲,剧作以风舞阳和梅霜花的视角切入,带领观众穿梭于喧闹市井和皇城秘境,见证永乐盛世的余晖和靖难之役的遗伤。

  “剧名中的‘刀’象征锋利与冷酷,既是杀戮的工具,也是保护的利器;‘花’则柔软美丽,是希望的化身,也是无数脆弱小人物的象征。”该剧编剧、作词孙浩程解读,“刀与花”的意象贯穿剧情始终,在忠诚与背叛、道德与情感的煎熬中,赋予角色强烈的个性与情感张力。刀与花的对立与交融,也在人物成长的弧线中,展现出人性反思。而整部音乐剧的歌词也将努力做到言之有物,同时体现中文的美感。

  从《盛世》《笼中斗》到《花间藏刀》《瓷器》《刀与花》,在昨天的《锦衣卫之刀与花》见面会现场,叶麒圣、张泽、张智涵、毛二、徐杭、吴志军等主演表演了剧中片段。风舞阳的嘻哈旋律跳脱而灵动,展现草根少年的不羁与坚韧;东厂宦官则以摇滚布鲁斯加唢呐的搭配,在阴狠中透着几分夸张与滑稽……记者发现,与大部分音乐剧不同的是,《锦衣卫之刀与花》的舞蹈难度特别高,为了帮助演员们找到最佳状态,刘晓邑在排练厅内刮起“点杀”旋风——点到哪个演员,就得把全剧舞蹈跳一遍。而音乐创作中,中国传统音乐的古风古韵与当代电音的潮流元素“走到了一起”。“轻快俏皮、令人莞尔的戏曲与回响贝斯、摆动低音、嘻哈等音乐风格穿插交融,力求为每个角色赋予鲜明的音乐主题。”该剧作曲、编曲张博介绍。

  飞鱼服与绣春刀,是锦衣卫代表皇权的身份标志。音乐剧的舞台上,又会对其作怎样的诠释?“明代服饰‘上承周汉,下取唐宋’。不同场合、不同身份地位有诸多形制,强调端庄仪态、宏美气度,也体现礼仪规章和森严等级。”《锦衣卫之刀与花》服化设计刘善通和赵欣介绍,将飞鱼服运用于戏剧舞台,在遵循衣裳章法的同时,也根据角色形象、动作需求,进行融合与艺术处理,突显舞动时的飘逸感和武打时的力量感。“我们尝试了很多肌理和色彩,每一件戏服散发的光泽度、色彩和细节处理,都要跟角色气质贴合。比如梅霜花前期被操纵于宦官手下,他的官服胸前有一些编织物的装饰,看似瘦骨嶙峋,又像一个牢笼,体现压抑隐忍和束缚感。”

  舞台上的绣春刀,既是角色手中的官刀,也在舞美设计徐肖寰的巧思下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喻符号,展现了明代宣德年间的权力斗争、世代仇恨与家族命运的三重张力。《锦衣卫之刀与花》由上海剧伙音乐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制作。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百年大集热闹迎新春

  • 芳容初露 雪雕高手“冰城”秀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