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强档期抢眼 创作丰富多元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强档期抢眼 创作丰富多元

来源:北京日报2024-12-19 10:22

  记者 袁云儿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热度不减。广大电影人潜心创作,推出一部部类型多元、题材丰富的作品,不断满足观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截至昨天,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已突破410亿元,贺岁档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即将到来的春节档也已开始预热。中国电影展现出蓬勃生机与强劲活力。

  市场

  形成“一超多强”档期格局

  回望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初春节档的火爆依旧历历在目。《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等4部影片不负众望,凭借口碑将春节档票房提升至80亿元的新高度,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越来越火的春节档,让电影市场档期进一步集中,已经形成了“春节档一个超级大档期,暑期档、国庆档等多个强档期”的格局。平均单日票房能产出超10亿元,让春节档以遥遥领先的态势成为“巨无霸”档期,与其他档期拉开明显差距。暑期档凭借三个月的超长“待机时间”,也斩获了116亿元票房,《抓娃娃》《默杀》等爆款影片就是在这个档期诞生的。国庆档、“五一”档则成为主旋律大片发力的主战场,分别诞生了《志愿军:存亡之战》和《维和防暴队》两部票房佳作。清明档、中秋档、端午档也吸引了许多重点影片集中上映。

  翻看年度单片票房榜,前十名中有七部影片出自强档期,这反映出档期对票房的重要性。其中春节档独占四席,暑期档两部,国庆档一部。这三个档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档期过于集中会造成市场两极分化,出现“冰火两重天”:强档期大片云集,影院人头攒动;弱档期或日常档期缺少重点新片,影院门可罗雀。如何让档期分布更均衡、如何营造和建设好周末档,成为未来电影行业发展的一大重要课题。

  创作

  类型题材更加丰富多元

  这一年,电影创作更加丰富多元。喜剧、动画等类型表现亮眼,女性题材、纪录电影、舞台影像等小众类型佳作频频,进口片构成更加多样。

  无论是春节档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还是暑期档票房冠军《抓娃娃》,抑或是跨年档影片《年会不能停!》,这些年度爆款均为喜剧片。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阿里影业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2024年喜剧类型片供给数量相较2023年明显提升,且在票房贡献方面表现突出。

  随着一部部制作精良的作品问世,动画电影已成为国内电影市场中份额较重的一大类型。这一年,《熊出没·逆转时空》续写票房奇迹,品牌优势明显;《白蛇:浮生》《落凡尘》等古装题材动画电影将东方美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雄狮少年2》用少年励志故事与顶级视听语言将国产动画制作水平推至新高度……国产动画已成为中国电影又一亮眼名片。

  女性题材电影在这一年大放异彩,贾玲、邵艺辉等女性电影人,或从自身经验出发,或展现当代女性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创作出《热辣滚烫》《出走的决心》《好东西》等作品,引发观众共鸣。

  此外,家庭题材影片《走走停停》《姥姥的外孙》、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舞台影像电影《只此青绿》《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均在2024年获得较大关注。观众的观影口味更加多元,也鼓励创作者拍出更丰富多彩的作品。

  进口片方面,好莱坞影片的市场表现较2023年略有回升,但仍然不能阻挡好莱坞电影在中国退潮的大势。

  口碑

  提供情绪价值更易脱颖而出

  这一年,电影人惊讶地发现,明星阵容未必是卖座保证,唯有口碑才能赢得票房。尤其是主打提供情绪价值的作品,更容易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非诚勿扰3》《逆行人生》《异人之下》《爆款好人》《749局》等片纷纷哑火,票房和口碑都令人大跌眼镜,冯小刚、徐峥、乌尔善、宁浩、陆川等大导演先后遭遇滑铁卢。这些名导的失手,有的是因为作品脱离现实生活、不够接地气,有的则是拍摄制作敷衍浮躁,导致影片硬伤太多。如今观众审美水平逐年提高,再加上网络时代信息飞速传播,作品口碑一崩盘,就再也无人问津,导演们也得端正创作心态,苦练内功,否则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2024年,电影情绪价值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默杀》《重生》《浴火之路》等片口碑并不突出,但也取得了较好的票房,主要就在于精准“拿捏”观众心态,提供了充沛的情绪价值。这类“情绪电影”多为现实主义风格,往往取材于社会新闻、热点话题,节奏明快、情绪直接。这也提示电影人,在创作中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为观众提供一场有效的“心灵按摩”。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