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魔法坏女巫》是《绿野仙踪》的“还魂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魔法坏女巫》是《绿野仙踪》的“还魂记”

来源:文汇报2024-12-24 09:41

  ■记者 柳青

  电影《魔法坏女巫》是成功的,它创造了音乐剧改编电影的最高首周末票房,上一部能在电影市场掀起风暴的百老汇改编要追溯到1978年的《油脂》。这电影又不够成功,它得到了北美和欧洲评论界的认可,可是人们揶揄它的2小时40分钟的片长:“电影用了音乐剧全剧的时长,结果只拍了第一幕?”有评论家调侃,感觉自己看了半场演出,在幕间休息时被赶出剧院。

  音乐剧《魔法坏女巫》改编自小说《魔法坏女巫:西方坏女巫的一生》,小说是对美国家喻户晓的童话《绿野仙踪》的解构。电影《魔法坏女巫》的制作方环球电影公司很早买下小说的改编版权,在音乐剧之前就启动电影改编计划,然而音乐剧先一步取得巨大商业成功,打断了电影改编的节奏并延迟多年。电影《魔法坏女巫》不是把一部长红的音乐剧迁移到大银幕,它能突破《悲惨世界》和《猫》这些音乐剧杰作没能幸免的“电影版失败魔咒”,恰恰是因为它没有太忠实于音乐剧,电影大胆脱离百老汇深入人心的舞台意象,把音乐剧、原作小说和作为起源的童话《绿野仙踪》以及1939年的老电影,共同作为素材,在低幼的情节里创造缤纷的银幕奇观。

  这不是音乐剧粉丝了解的舞台剧了

  格雷戈里·马奎尔的小说《魔法坏女巫:西方坏女巫的一生》出版于1995年,作者颠覆式地想象了《绿野仙踪》里的“恶人”西方坏女巫被误解的一生,她先是因为拥有特殊的绿皮肤被排斥,之后因为识破奥兹国魔法师的谎言而被权力的话语污名化,捍卫被欺凌的弱者,并且反抗权威的“坏女巫”艾芙芭,是带着“反英雄”色彩的边缘人。这部小说看起来是重述经典的非主流,但延续着美国主流文化反复探讨的主题,为边缘人物正名,包容差异,允许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这也是好莱坞A类大制作反复使用的万金油主题,所以环球电影公司在千禧年前后就着手改编这部小说。只是歌舞片的计划先落地成音乐剧,《魔法坏女巫》于2003年10月在百老汇首演,这并不是它的首秀,真正意义的首演是5个月前在旧金山卡伦剧院。当年24岁的亚裔青年朱浩伟作为群演参与了在旧金山的两场试演,小伙子没想到20年后他将执导同名电影。

  弗兰克·鲍姆的《绿野仙踪》出版于1900年,女孩多萝西在奥兹国的历险和返乡,涵盖了20世纪美国流行文化的主题:在路上的自由,变成“更好的自己”,警惕权力及其谎言,以及冒险的尽头是回家。马奎尔的小说试图让童话的种子生长出政治表达,但这部分内容在音乐剧里被过滤了,音乐剧重拾《绿野仙踪》的童话气质,以西方女巫的身份重演多萝西的经历,看似平凡的女孩在陌生的地方爆发了她未知的潜力,识破权威的谎言,最终和家人团圆。

  音乐剧《魔法坏女巫》的成功,得益于词曲作者斯蒂芬·施瓦茨写出《没人同情坏女巫》《受欢迎》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输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舞台意象——大大小小相互嵌合的齿轮包围了舞台,象征魔法师把奥兹国变成机械般冰冷无情的地方;舞台灯光呈女巫三角帽形状,舞美细节和群演服装呼应艾芙芭的肤色,整个舞台呈现浓淡层叠的绿色,隐喻“坏女巫”带来希望和生机。“齿轮”和“绿色”是这部演了超过20年的音乐剧最具辨识度的元素,这个舞台既是发达冰冷的大都会,又是博斯画笔下的怪诞《人间乐园》。

  电影《魔法坏女巫》在熟悉的、雷霆般的《没人同情坏女巫》大合唱中开场,然而影像带来的冲击是直观的:这不是音乐剧观众了解的舞台剧了。随着“好女巫”格琳达的旁白讲出“坏女巫融化在一桶水里”,镜头离开阴森城堡,全景是奥兹国的彩虹田园,多萝西和伙伴们的背影惊鸿一瞥地出现在画面边缘。《魔法坏女巫》开始在《绿野仙踪》开始的地方,是小说写到的多萝西从梦中醒来所见奇异景象:在无比美丽的土地上,盛开五颜六色的鲜花,绚丽的飞鸟在树丛里翻飞,人们戴着带铃铛的帽子唱歌跳舞。“坏女巫”的这抹绿色,被投入到杂色的调色盘里:格琳达是粉色的,翡翠城是浓绿的,金色的道路穿过七彩花田。电影《魔法坏女巫》不是把音乐剧再现到银幕上,而是用音乐剧的载歌载舞方式,再次唤醒《绿野仙踪》的世界,让1939年的银幕童话穿越时空复苏在2024年。

  唤起好莱坞大电影的乡愁

  《绿野仙踪》在1939年上映时,票房为300万美元,同一年《乱世佳人》的票房是3.9亿美元。《绿野仙踪》的首轮放映以米高梅公司损失110万美元收场,它没有在第一时间被美国观众接受,却在未来几十年里塑造美国电影的风貌——用简单的情节串联丰富的视听奇观,从1940年代起,这成了刻入好莱坞大制作的DNA。马丁·斯科塞斯、大卫·林奇和斯派克·李这些影响了美国电影方向的导演,都是《绿野仙踪》的影迷,美国电影界的怪才约翰·沃特斯说:“成为西方坏女巫是任何一个不愿做乖仔的野孩子的梦。”

  《魔法坏女巫》是“野孩子”渴望的《绿野仙踪》,导演朱浩伟非常敏感地把这则童话新编塑造成一场梦的戏剧。音乐剧和电影的“女巫飞天”的场景同是高潮段落。在剧院里,舞台空间和特技是有限的,演员不可能原地起飞,但是假定性的表演结合激昂的演唱,让观众短暂地获得精神层面的超越感。电影展开了实在的世界,塔楼是具体的,乌云密布的天空也是具体的,特效画面制造了字面意义的“一飞冲天”的不可能的场面。变换的镜头带来了多样化的景别,观众既从全知的视角俯瞰艾芙芭的蜕变,又进入女孩的主观视角,沉浸式地体会“反抗重力”。女主角辛西娅·埃利沃的表演让这个段落看起来是奇迹显灵的时刻,就像沃特斯形容的,这是惊恐交织着渴望的“野孩子的梦”。清醒地体会一场不可能的梦,这是电影施展的特权。

  导演强调,这部电影的时间太长,因为他不能舍弃原剧任何一段歌舞。电影从舞台转向奥兹国实景时,原先的唱段成为规模更庞大的奇观。剧中的男主角费耶洛唱《轻舞人生》,是发生在图书馆里的校园日常。转校生费耶洛性格奔放,点燃了死气沉沉的校园,电影放大了音乐唤起的主观感受,“大闹图书馆”成为一场肆意的校园马戏。导演和布景师设计了三个摞满图书的巨大滚筒,他们称之为“风火轮”,扮演费耶洛的乔·贝利和群舞演员们在三个滚筒之间奔跑、舞蹈、歌唱,这个段落把来自剧场的素材改造成吸引力电影独有的视觉奇观。同样,导演利用镜头带来的景别差异,突出格琳达的主观视角,有意识地渲染费耶洛这段炫目的舞蹈是“格琳达看到的他”,这是女孩浪漫的想象,也是来自女性的凝视。

  朱浩伟导演的兴趣在于“更大的声量,更大的场面,更大的奇观”,这让影片显得膨大臃肿,但不至于难看,热闹的歌舞、糖果般的色彩、帅气的王子和玫瑰色的幻想总是赏心悦目的。留恋旧好莱坞的影迷也许比剧迷更能接受这部电影,因为看它如同看《绿野仙踪》“还魂”,它并非给百老汇作品《魔法坏女巫》在过去21年的成就庆功,而是唤起好莱坞大电影的乡愁——用天真的叙事给观众造一场绚烂的白日梦,如今能带来梦幻感的电影实在是不多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海洋公园为大熊猫准备冬日礼物

  • 赴一场雪地版“村超”之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2024-12-24 09:59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12-24 09:58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12-24 09:57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2024-12-24 09:48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24-12-24 09:46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还没到腊月,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吴家店镇包畈村村民陈亚舫已开始忙着订年猪。
2024-12-23 03:55
生命起源及早期演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未解之谜。
2024-12-23 03:55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2024-12-20 09:51
当你看到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自己要登上这趟列车。
2024-12-20 16:14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2024-12-20 15:00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2024-12-20 12:57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2024-12-20 09:11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2024-12-19 09:27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2024-12-19 09:27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2024-12-19 09:26
持续且旺盛的研发创新活动是国际科创中心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来源。
2024-12-19 09:26
加载更多